首頁>娛樂>

《馬男波傑克》作者 | 林立晴審校 | 酷炫腦主創美工 | 雪今金編輯 | 小注總是沒辦法接受現在的境況,“我覺得我應該不止於此”,但現實似乎總是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麼?1.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容易讓人心傷有網友曾說,電影《喜劇之王》是照妖鏡,既能讓你看到夢想,也能照出你的不堪。這部 20 年前的電影,直到今天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因為它給了無數人力量。星爺扮演的尹天仇,夢想成為演員。他研究表演的理論,對於怎麼演戲——哪怕只是演一個死屍,都有自己的想法。可導演並不認可:你就安安靜靜演好死屍就行,一個跑龍套的,想那麼多幹嘛?於是,在片場裡,尹天仇成了一個可笑的存在:越努力想要演好戲,大家越是嫌他事兒多拖累進度。就連給大家派發盒飯的阿叔都不把他當人看,用難聽的話嘲笑他。

換成他人,也許在此刻就已經崩潰,夢想越是美好,越是顯示出現實的殘酷。但尹天仇依然笑著說:就算你看不起我,我還是一個演員。

即便全世界都不理解他,嘲諷他,他的演員之夢到處是阻礙,也讓他顯得格格不入,但他看著滿牆的電影海報,依舊可以在第二天睡醒之後,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他不是沒有挫敗感,只是他能夠迅速調整心態去面對這些落差,因而無論是怎樣的打擊,他都能坦然接受。

也因此,尹天仇這個角色,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反過來看,很多時候,我們欠缺尹天仇的這份豁達和韌性。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往往會變得頹廢、否定自己,嚴重時甚至選擇逃避面對、甚至拒絕接受現實。正如《美國犯罪故事》裡庫納南的人生,他的父親原本有過一段風光無限的人生,進入了華爾街做股票經紀人,家裡過著富裕的生活。

但後來工作上遭遇接連的失敗,極其要面子的父親,於是每天假裝自己談成了合作,營造出一切都很成功的假象,騙過了家人。紙當然包不住火,父親後來經營上出現問題,警方要來逮捕他,這時他依然選擇逃避,扔下家庭跑到國外躲起來。庫納南的人生也因此被徹底改變,父親的行為,成為他後來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推力。可見,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和落差,我們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無法有效處理這份差距,我們的生活不僅會因此陷入混亂,內在的精神狀態也會深受影響。2.內在的自我衝突,影響著你的心理健康.我們到底有多瞭解自己?當我們清晰地認知到自己具備何種能力、優缺點,能夠對自我有客觀的評價時,就不那麼容易產生不合理的期待。或者說,即便現實中自己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也有能力去消化,去調整認知,而不是認知僵化,拒絕接受。

《凪的新生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自我和諧」「自我一致」的狀態。它是指自我內部的協調一致以及自我與經驗之間的協調,是一個人的自我觀念中沒有衝突的心理現象。如果個體體驗到自我與經驗之間存在差距,就會出現內心的緊張和紛擾,也就是出現“衝突”的狀態。心理學家羅傑斯把這樣的衝突視作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人其實無法在“分裂”中安然處之。人需要維持知覺的一致性。當我們感知到現實的我和認知中的我存在不協調,就會自動開啟防禦機制,比如否認、退行等。當你有比較強的自我衝突的時候,你會經常自我貶低和自我懷疑,在他人的看來,你也許是一個缺乏自信、固步自封的人。不僅如此,這種“衝突”還會干擾你的工作和生活,因為你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是否能勝任,也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讓你不斷陷入困境之中,而你卻可能沒意識到,原來是自我衝突在作怪。自我衝突只是單純帶來焦慮情緒而已嗎?自我衝突還和和自我實現息息相關。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自我實現的需求定義為人的最高需求。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實現自己的目標,願望和慾望,如果他們這樣做了,自我實現就發生了。然而,一個人要實現自我,Ta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就必須處於一致的狀態。我們童年的經歷、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內化成我們的自我評價體系,反映出我們想要成為的理想自我。我們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越小,我們就越一致,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越高。如果一個人的現實經歷中的某些事是他們無法理解、或無法接受的,並且在理想自我形象中是被否定或扭曲,則是處於自我衝突和不一致的狀態。

1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一路走來,人到中年39歲的范冰冰:分手,獨自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