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編劇汪海林近日在談到粉圈亂象的時候,說起了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追星夢幻滅,自己做明星一位女生是某明星的鐵粉,明星的行程瞭如指掌,不管去哪兒她都要想辦法跟去,為的是什麼呢?就是想探班見到明星以及拿到簽名照甚至合影等等,這是很多粉絲的夢想。
有一次該明星去一個偏遠的地方拍戲時,她跑去劇組附近租了兩個月的房子。只為了有機會找他簽名。
這兩個月的親眼所見,讓她的夢想逐漸幻滅。
並不是因為該明星有什麼惡劣的行為或者舉動,而是平日裡在螢幕中見到的形象,於生活中所見,“竟然”和普通人沒太大區別,並且對待粉絲的態度也讓她大失所望。
他們的通告、活動照片、影視作品、舞臺形象,無不是增加了許多光環濾鏡,粉絲們願意將他們看作一個高高在上的偶像,關注TA的一舉一動,自我感動,併為之瘋狂。
這就是活在偶像濾鏡裡的粉絲們的真實寫照。
但是這位女生,她瞬間清醒了。
去掉濾鏡之後,明星偶像其實與常人無異,為何自己平時追星像喝了假酒似的上頭,不惜天南地北的追隨、氪金、苦苦等候幾個月只為拿到一個簽名。
汪海林說,這個女生從那次起就徹底放棄了追星,轉而去考了藝校,如今自己也成為了一個明星。
這是個真實的、勵志的故事,為了不給當事人造成影響,汪海林並未透露女生是誰。
她或許就是某些粉絲正在瘋狂追隨打榜的新偶像,但毫無疑問,她會比其他未曾追星過的明星更多幾分清醒,因為……包括很多明星本人,都容易被粉圈給矇蔽甚至支配。
網際網路興起之前的追星方式以前的追星,很簡單,也很狂熱,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西遊記》、《紅樓夢》、《楊乃武與小白菜》成為影視大熱門的時期。
唐僧師徒所到之處,必然人山人海,甚至有人見到飾演佛祖的朱龍廣和飾演觀音的左大玢時,當場跪拜,真把演員當成活神仙了……
飾演小白菜的陶慧敏,因為在戲中經常被打罵虐待,看起來面黃肌瘦分外可憐(為了拍這個角色她只有86斤),有很多觀眾寫信安慰她,說姑娘你受苦了得多吃點養胖點。
去外面打車,司機認出她都不肯收她的錢,大家都下意識的覺得陶慧敏就是那可憐的小白菜,得多照顧一下。
真是很單純很可愛的一群粉絲們。
那個時候的粉絲會以不打擾偶像的方式去喜歡對方,或者對方飾演的角色。最常見的就是寄信。趙薇提到當年爆紅的時候觀眾來信能堆滿好多個房間,因為信太多還被傳達室大爺臭罵一頓。
他們可能會有個別過激的行為,比如翻牆過去看偶像(小虎隊時期),對反派演員扔雞蛋(還珠格格時期)等等。
網際網路未曾普及的時期,除了寫信和偶遇,粉絲們似乎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也不至於影響到偶像的私生活甚至事業抉擇。
網際網路時代,粉圈支配偶像已成現實《三十而已》在拍攝之前,就被曝出由佟麗婭飾演顧佳這個角色。佟麗婭的粉絲們炸鍋了,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給工作室留言,指責佟麗婭不該飾演這種“丈夫出軌還要苦苦挽留的全職太太”,因為“這個角色太LOW了,佟麗婭會失去喜愛她的粉絲”。
在未知劇情全貌之前,粉絲們憑藉少量角色簡介,就斷定顧家這個人設會導致演員口碑崩盤。因為佟麗婭自身與陳思誠的婚姻,與顧佳有幾分相似,為了婚姻忍氣吞聲不說,還要在劇中飾演更慘的角色?
為了偶像的事業著想,他們想盡辦法阻止佟麗婭接演,大量的聲討和輿論控制,讓佟麗婭失去了自主權,是堅持接演失去大量粉絲還是辭演另尋其他討喜的人設?
佟麗婭選擇了後者。
結果《三十而已》播出,大家才知道顧佳這個角色有多豐富,童瑤也憑此角色,事業再上一層樓。
而粉絲所謂的更討喜的人設,便是《完美關係》裡的江達琳和《愛的釐米》中的大齡單身女機長關雨晴?
《完美關係》口碑崩盤,《愛的釐米》被幾位老戲骨搶了風頭,女機長這個光鮮的人設,並不足以支撐起整部劇的口碑。
有個流傳於粉圈的說法也很有意思:其實佟麗婭本身也不是很喜歡這個角色,她認為自己是清純的人設,接這種戲有點猶豫,有了粉絲的推波助瀾,便可以順理成章推掉戲約。
如果說佟麗婭被粉絲裹挾推了戲約是因為自己也有此意,那麼楊冪的遭遇就是比較典型的被粉絲左右事業的範例了。
楊冪的公司是嘉行,粉絲居然阻止楊冪去演嘉行的戲,原因就是她總在嘉行帶新人,影響到了自己的事業,應該多出去接其他的戲。
我:……?
一個藝人開了自己的影視工作室,還簽了對賭協議,她難道不知道其中利害關係需要粉絲左右戲約嗎?
至於平時發生在現場的一些小故事,也很能看得出,被粉絲支配的明星們的恐懼。
李現在臺上與粉絲合照,被後面一聲大吼“坐下”,嚇得李現立馬坐下。範丞丞在節目中觀看女生表演,粉絲大喊不許看,範丞丞只好低下頭,不再看。
而墨君曾在現場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肖戰作為嘉賓在臺下觀看晚會,因為還沒有開場,明星們都在聊天或者玩手機。剛剛紅起來的肖戰和其他明星並不是很熟悉,只好低頭看手機。
當時墨君身後就傳來一聲大吼:肖戰!別玩手機了!接著好幾個女生都在大喊不要玩手機。
高分貝的破音,差點把我耳朵震聾了。原來身後這群粉絲是想要肖戰抬起頭來,方便她們看到正臉。因為她們接著喊:看我看我!
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現代交通便捷,讓粉絲和明星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無論是線上的社交平臺,還是線下的粉絲見面會,都拉近了明星粉絲之間的距離。
但同時,這種便捷也造成了部分粉絲越界的行為。
當他們覺得力量越來越大的時候,行為就上升到——小到去糾正明星的舉止、說話的態度,大到去左右明星事業方向和擇偶標準。
鹿晗當年官宣女朋友大量脫粉就是一個明證。
粉圈到底是個怎樣的圈?如果說以前的粉絲團體,就是線下組織見面會、歌友會的常規追星,那麼現在的粉絲團體,已然形成了一個個有規章制度能輕易被不良意圖操控的組織。
前不久墨君獲得官方贈票去了某節目的盛典現場,結果亂入了粉絲包圍圈。
前後左右都是穿著一模一樣外套的人,我所在的這片觀眾席,女生幾乎佔據了90%的比例。這和之前我去過的多次現場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女性居多。
我旁邊的一個女生拎著大包,裡面裝滿了應援物品,當她們共同期待的偶像出場時,所有人舉起印有偶像名字的燈光牌,揮動熒光棒聲嘶力竭的喊著。
這是我首次坐在粉絲群中央,原來每次喊口號舉應援之前,她們都會先商量預備,規矩相當嚴苛。這些舉動其實無可厚非,有紀律的應援偶像,現場的觀感也比較好。
但我也有幸聽到了一些悄悄話,比如演出結束後要如何給偶像打榜,幾號有代言,要如何組織沖銷量等等。
看年齡她們很多都不到20歲,還在上學的年齡,卻捨得花費幾百上千看一場晚會,而這個晚會里,她們的偶像出場只有十幾分鍾。
值得嗎?她們認為是值得的。
只需要幾百元就可以拿著望遠鏡親眼看偶像現場表演。這比起平日裡買偶像代言的東西,花費還算是少的。
畢竟有些人,為了支援偶像代言,買口紅可以整盒全套的買下來,自己用不完都送給了朋友。
這些反映的就是汪海林所說的粉圈氪金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很多男星代言口紅、化妝品,這些不應該是女星代言更合適嗎?難道僅僅是廣告效果?
連趙薇都發出感嘆:姑娘們都去哪兒了。
因為男愛豆的粉絲大多是年輕的女性,購買群體都在女性這邊。這並不是搞性別歧視,而是年輕的男孩都較為傾心遊戲、運動等娛樂專案,對影視劇和綜藝不會過分沉迷。
雖然在追運動明星的程度上男生不比女生遜色,但消費會相對比較理性。也不會代入那種粉圈思維。
換言之,現在在粉圈竄上竄下的,大多是還未走入社會的少女。
她們有大量時間刷劇刷綜藝刷明星八卦,在某社交平臺跟著節奏控評,反黑等等,一人擁有幾十個小號,輪換著給偶像打榜。
可謂是大粉一聲令下,粉絲一呼百應。
明星粉絲後援會就是粉圈的源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後援會的頭領(所謂的大粉),是可以直接和明星工作室溝通對接的。
大粉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呢?他們甚至可以成為明星的“打手”,操控輿論風向,洗腦粉絲。這其中,有多少大粉是真心擁護這個明星,有多少隻是為了利益,就不得而知了。
但我們知道的是,那些每日被安排任務刷榜甚至氪金的年輕粉絲們,在其中越陷越深,付出得越多就越不想離開。
我們為你花了這麼多錢,你的事業有我們的一份功勞,所以你的擇偶你的事業你的一舉一動都得聽我們粉絲的。
當年脫粉鹿晗的一個粉絲就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為你花那麼多錢,難道是為了讓你去給關曉彤買禮物嗎?”
比起偶像的不當行為和負面訊息,粉絲們更在意的,是偶像有沒有在乎自己的感受。
說錯話了我們幫你洗白,犯錯誤了我們幫你澄清……部分深陷粉圈的年輕人只相信對偶像有利的訊息,拒絕聽到任何負面和批評,甚至連中立的意見都聽不進去。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力和是非觀。
說是洗腦有些嚴重了,但很多少女為了追星借網貸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這難道不該引起注意嗎?
如果說當年楊麗娟是憑藉一腔孤勇去追星,那麼現在的飯圈少女則是在有組織有規模的情況下共同追星。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很多明星的熱度虛高,並且如履薄冰生怕得罪了粉絲。
愛豆被粉絲控制,這事聽起來多好笑,但確實是真的。
陳宥維在《演員請就位》上被導演要求和搭檔王楚然擁抱一下,他不敢,因為粉絲在臺下大喊“不行,不行”。
最後只能兩個人對著鞠了個躬。
爾冬升氣到當場來一句,靠帥只是很短時間的,你夠梁朝偉帥嗎?三年後你的這些女粉絲可能就因為你談戀愛了,“背叛”她了,就喜歡上了別的偶像。
愛豆們的出路在哪裡?很多選秀或者歌手出道的愛豆,跨界演影視劇,為的就是利用粉絲效應再多分一杯羹,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真的想要轉行做演員,例如易烊千璽。
做演員,可以獲得更多的認可,也有利於粉圈追捧打榜製造好看的資料。
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演技不好能獲得大批的嘲笑,哪怕是一向以青年實力派演員著稱的張一山呢?演一部《鹿鼎記》口碑瞬間跌落神壇。
鞠婧禕是選秀出道,走紅之後就開始接觸影視資源,片約接到手軟。她主演的那些劇,說實話就是粉絲在自嗨。每部劇都是一樣的妝容,演技這個東西,她還得多琢磨琢磨。
為什麼那些狗血劇明明評分奇低,卻總是源源不斷的在拍,源源不斷的輸送新鮮的愛豆做主演?
因為大多數的青春、古裝、偶像題材,受眾都是女性觀眾。
也就是這一類觀眾,有充足的時間追劇,並且有不理性的購買能力。看看那些言情劇、選秀綜藝中間出現的廣告你就明白了。全都是美妝、服飾等女性的用品。
《大秦賦》有幾集插播了一段廣告(一群穿著大秦官服的演員代言某汽車品牌),差點把我笑到捶地,這是我近期看過的各種電視劇、綜藝裡難得出現的男性感興趣的東西。
因為這是歷史劇,受眾多為男性,廣告商也是不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有男人看的電視劇能投自己的廣告。
所以一眼就能看明白,為何大家都喜歡拍什麼甜寵、言情、偶像劇,因為看中了女性市場這塊大蛋糕。愛豆頻繁上場就是瓜分蛋糕的其中一環。
愛豆真的想出圈,脫離粉絲的桎梏,那就得做一個穩紮穩打的藝人,有自己的代表作,有拿得出手的獎項。
而粉圈部分沉迷過度的少女,若非自己醒悟,還得需要市場的監管控制。
最後說一句:誰還沒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呢,只要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凡事有度,都不用過分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