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猴哥我作為廣東人,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上都是港產片
而且,港產片也代表了那個年代的最潮流
認識的電影巨星裡,就數兩“周”最出名
相信在許多80、90後的童年裡,都會有個姓“周”的男人
比如“發哥”周潤發
周潤發是當年男人魅力的代言人
一個只屬於香港和現代江湖的周潤發
《上海灘》裡許文強,飾演矛盾、猶豫、冷酷的許文強
一個帽子,大衣總是披在肩上不穿
那是在童年裡最初的上海黑幫形象了
後面就是《賭神》,延續大衣只披不穿的風格
黃色包裝巧克力、大背頭是標誌
《眾橫四海》裡,張國榮也還是弟弟,紅豆妹妹要不是以為他死了,是不會選張國榮的
自然還少不了,《英雄本色》裡的小馬哥,點燃美金來點鹽這幕,堪稱經典
《喋血雙雄》裡這幕經典的名場面,還在今年的《除暴》裡再次出現
關於周潤發,在他之後,很多人也穿黑風衣,很多人也使用雙槍,很多人也像他那樣裝逼的似笑非笑
但是,他們跟周潤發的最大區別是,他們沒有這種浪漫而叛逆的表演基調,左看右看都是東施效顰
小時候看不懂《阿郎的故事》,只知道人物很悲慘,很傷心
再到後來《臥龍藏龍》之後,感覺小時候關於周潤發較深的記憶就到此了
"兩週"另外一個周,就是周星馳了
星爺不用多說了
小時候的港產片喜劇,幾乎都是出自星爺
《百變星君》裡可以變任何東西的超級改造人
《破壞之王》的何金銀,一招無敵風火輪(此處達叔必須出場)
《鹿鼎記》裡的搞怪韋小寶
《逃學威龍》系列裡那個老是去做臥底的周星星
《賭俠》裡的“賭聖”阿星,幾乎跟主角劉德華平分秋色,畢竟是真的搞笑,從此加入了賭神宇宙
同是90年大量爆發的星喜劇還有《整蠱之王》
《家有喜事》裡的花心浪子
還記得《審死官》裡那個死的都能拗翻生,曲的都能罵到直的“包大人”
《國產凌凌漆》裡那個拿菜刀還是必殺的中國特工
《食神》的瀨尿牛丸,還有真。食神轉世
小時候不懂,只看得覺得搞笑,其實星爺真的好理解小人物的悲哀市井生活
長大之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兩位代表那個年代的一代電影巨星,一個已經很少出演電影,一個已經轉幕後做導演不再怎麼幕前表演
其實他們都已經老了,他們也不在是哪個風華正茂的時代偶像
他們留給我們最深的記憶,還是在那個懵懂的童年青春年代
同時,跟著這記憶遠去一同逐漸變老成長的,還有我們自己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記憶裡的是經典,不過是因為,我們懷念過去那個時候的我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