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社會我麗姐,但你一定知道“哲學大師”王鏡澤。
他們在網路走紅,都是因為一檔叫《變形記》的節目。
相信《變形記》無論對正在處於什麼人生角色的你,都一定不陌生。
這檔節目曾是被無數家長奉為“育兒寶典”,一開始孩子是被父母硬拽著看,慢慢地,我們也喜歡上了它。相比於它是否存在教育意義,更多的是它符合人們預期心理的一種趣味性。
節目的製片人謝迪輝曾充滿自信地表示:《變形記》是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治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子女病。
看似富含教育,但這句話直接展現了在節目組眼中,農村孩子就是城市嬌生畸形孩子的藥品。
而《變形記》的原型是國外成人體驗不同人生的真人秀節目。
而節目組借鑑到中國後變成了鐵打的劇本,流水的孩子。
從第二季開始,《變形記》自己也開始變形,越來越商業化,娛樂化。
為了提高收視率,節目組慢慢不滿足於講述,開始強勢的介入。
曾經有媒體採訪過第七季第二期的施寧傑,爆料出在拍攝過程中,節目組會以設定任務的名義不斷刺激他,挑釁他,讓他做出節目組想讓觀眾們看到的壞孩子的表演。
而在他需要變好的時候,就會誇著他,哄著他,在那期節目的最後,施寧傑向農村的奶奶下跪,是不是很感動?
但你以為他真的變形成功了嗎?
“我覺得去《變形記》的少年都不會改,變形之後最大的感受是投胎投的還不錯。”
這是施寧傑的原話,而事實證明施寧傑的話是對的。
曾經被認為變形最成功的易虎臣,在變形結束後,就成為了網紅。最開始,還是會回到農村錄節目的地方,去關愛留守兒童,捐贈物品,做善事。
但在2017年,易虎臣被爆料欠粉絲錢不還,被告上法庭。就在去年,唄列為失信執行人,成了老賴。
不過也有參加節目的城市主人公,生活變好的,但那是因為透過《變形記》他們成了網紅,甚至出道成了明星。所以網友都戲稱《變形記》應該是“變星記”。這才是偏遠山區所謂良藥的真實作用。
我們再來看看農村主人公們,他們也沒能逃過節目組的誘導安排。
和易虎交換的吳宗宏,就是因為說了一句“城裡爸爸挺大方的”,被網友們攻擊忘本。
但事實是吳宗宏的親生父親在他出生兩個月就車禍去世了,城裡爸爸因為錄節目,給他零花錢,請他吃海鮮的大方舉動,顯然是農村父親無法實現的。
還有更過分的,另一位農村主人公王紅林,節目組為了體現所謂的關愛,安排了一位男孩子幫她洗腳。
節目播出後,不僅網友斥責王紅林公主病,《變形記》官方出版的書籍更是記錄到來到城市之後,王紅林居然變得嬌氣了。
由此看來,節目組完全不太在意這樣的汙衊會對一個孩子產生多大的傷害。
而整個《變形記》就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問題少年的問題真的只怪他們自己優渥的生活嗎?
整個《變形記》的劇本就是在教孩子去如何討好一個大人。
但是子不教父之過,該變形的難道不是家長本人嗎?
中國的父母從骨子裡就有一個通病,他們樂此不疲於去改變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前行,那就是孩子錯了。
這個想法不僅僅是《變形記》能持續十幾年的原因,更是楊永信,豫章學院能夠存在的基礎。
而《變形記》更可怕的影響是,它讓無數的父母相信,挫折教育對孩子十分有用,而完全忽略了問題少年都是心裡缺乏關心和愛,才開始出現問題的。
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夠給予孩子絕對的愛和溫暖,就沒有孩子去需要變形。
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