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熱播劇《大秦賦》,再一次點燃了國人對歷史的熱愛,尤其是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國家最多,戰亂最嚴重,思想碰撞最嚴重的時代。

這樣一個跟現代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社會,當他再一次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人們被激起的那種驚歎與錯愕,好奇與榮耀,都硬生生投射在對劇情的評點和解讀上面。

尤其是大家似乎都甘羅的死感覺完全不能理解,好端端的甘羅領了大功回來,怎麼就被嬴政一劍刺死了呢,這裡面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呢?

但是跟書籍最大的區別就是,電視里人物是必須有名字的,而且來龍去脈你也必須把事件講清楚,這是電視劇的基本要求。

但是古代寫書可不一樣,出現個什麼人,可能就是個沒有名字的,出現個什麼事,可能就是一筆帶過,前因後果都完全沒有交代。

這樣的史書,中國曆來都是非常多的,可能是史書上記錄的都是大事,某些人物的出場和離場,都不需要交代,你只知道他幹了什麼事兒就行了。

但電視劇可不能這樣,對於某一個人物,關於他的,必須是有名字的,同時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必須說清楚,就散說不清楚起碼也得給觀眾一個明確的暗示。

像歷史書那樣,寥寥幾筆,觀眾肯定不答應的,因為現在影視劇觀眾是可以及時反饋的,不像之前寫書,作者幾乎看不到讀者的反饋,更不要說有些都是在作者死後才出版,你就是想反饋也得找到人呀。

所以現在的很多歷史劇出現了許多雷人的情節,有時候這些也是導演和編劇的無奈,有些我們很熟悉很知名的歷史人物,但是在史書上可能就那幾頁紙。

關於他的傳說和故事,你要是認真考證起來,可能大部分都是假的,但觀眾不在乎這些,他們要的是更好的熒幕展現,也是關於歷史的劇情,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許多書上沒有的內容,有些甚至看起來有點雷人。

比如說《大秦賦》裡出現的甘羅,他的確是在書裡出現過,但書裡記載關於他的事蹟其實也就短短几句話,可靠的經歷也就是出事趙國,最終說動趙王獻出十幾座城池。

而當時甘羅才12歲,回國之後被秦始皇加封為上卿,很多人都是甘羅12歲為相,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說法,甘羅只是被授予了相當於丞相的官職,實際上並不是秦國的丞相,當時的丞相是呂不韋,而且甘羅當時是呂不韋的門客。

說起來甘羅的身份,這裡面可是藏著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秘密,甘羅當時是投奔在呂不韋門下的,被稱之為呂不韋的客卿。

先秦之前的制度是逐級分封,每一級只效忠於自己的上級,用一句諺語說就是,我上級的上級不是我的上級,這種逐級效忠是當時與現在社會機構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這種逐級效忠的體制下,很容易造成叛亂或者是主君被架空的局面,因為你想呂不韋的可卿或者家臣,他們只聽呂不韋的。

這種聽命並不是因為呂不韋給他們發錢,最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制度就是這個樣子,呂不韋能管的住門客,秦王管的住呂不韋,而秦王是不能直接管理呂不韋的門客的。

這就是逐級效忠的特點,所以甘羅出使趙國,本質上是呂不韋在後面出主意出力,甘羅的確有才能,但是他這個平臺也是當時最一流的,藉助平臺的力量才最成就了自己。

而且這種繫結式的結構,註定了秦始皇對於甘羅的態度,那就是甘羅是呂不韋的人,如果與呂不韋爭權,甘羅是必須要死的。

很多人都覺的甘羅之死很突兀,史書上的確沒有記載,甘羅被封為上卿之後的事情,但按照歷史上宮廷鬥爭的殘酷性,甘羅被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時候,一個人突然就沒了,只是大家心裡是接受不了,但實際中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只可惜我們永遠無法質疑真實性,但卻可以質疑導演和編劇。

甘羅是個很有才能的小夥兒,選了一個大平臺,正是這個平臺成就了他,但同時也是平臺害了他,這或許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好的註釋了吧。

至於有觀眾說,情節太突兀的問題,這個那春申君就可以比較出來,春申君感覺也是突然就這麼被砍死的,但春申君的這個結局,歷史上就是這麼記載的,就是這麼突兀甚至還有點黑色幽默。

或許很多時候,歷史和宮鬥就是這麼殘酷,只不過很多過於殘酷的事情,我們不願意去接受罷了。

8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樸敏英大片上線,連換8套造型,最後一套最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