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春晚,可以說是無數中國人春節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大家子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各種小品、歌舞,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而要說最受喜愛的春晚節目,趙本山的小品一定是不少朋友心中的答案,尤其是他和範偉表演的《賣柺》三部曲,詼諧幽默的表演讓人拍手叫絕。而提起《賣柺》就不得不提起何慶魁,他是趙本山團隊的幕後工作者,也是《賣柺》三部曲的編劇,而且趙本山之後拍攝的電視劇《馬大帥》、《劉老根》、《鄉村愛情》等都是他編劇製作的。趙本山能夠如此成功,離不開何慶魁這位“御用編劇”。
何慶魁劇本寫得好,不過鮮為人知的是,他的書法寫的也不賴。何慶魁在妻子高秀敏去世後一度消沉,對劇本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新作品越來越少。直到接觸到書法,這門傳統藝術漸漸幫助他撫平了心中的傷痛。
何慶魁接觸到書法之後,便痴迷其中,他哪怕白天經過一整天的辛苦工作,晚上也不休息,繼續臨習書法,一直練到深夜。這讓他身邊的朋友十分敬佩,他的書法水平也因此突飛猛進。何慶魁談起書法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他對書法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都是相通的,書法與戲劇也是如此。書法以漢字為載體,文字好比是一堆葡萄,書法作品好比是葡萄酒,文字是筆畫,書法是線條,文字是釀酒的原料,而書法創作是釀酒的過程。能把文字這堆葡萄釀造成葡萄酒的人,是書法家”。
何慶魁還經常感慨:“寫書法比寫劇本難多了”。經過長期的書法學習他發現,寫書法和創作劇本雖然都是一種文化創作,卻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他從事寫劇本三十年,從業餘編劇到上春晚家喻戶曉,創作起來漸入佳境,越來越得心應手,各種段子信手拈來,成了“央視第一段子手”。可是學書法卻不一樣,隨著對書法的瞭解越深,對書法的臨習越來越多,他更加感覺到這門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他反而覺得自己的書法越來越不盡如人意,他也因此自嘲自己的書法只能算是“葡萄汁”,離稱為“葡萄酒”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耐下性子繼續堅持,他也給自己定下了要求:“要嚮明白人虛心求教、要博取眾長,要開闊視野。要紮紮實實的一直寫下去。”何慶魁能夠如此要求自己,相信最終一定能把自己的“葡萄汁”釀成“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