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正在熱播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些與眾不同。

它在眾多醫療劇中獨表一枝,極盡溫柔地講述了一場場生與死的故事,沒有過度外化的激烈情節,一切都在潤物細無聲地鋪墊;

它採取群像結構,細緻地將一個常常被忽視的醫生門類展示在觀眾眼前。他們一同生活、一同戰鬥,一同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它傳遞的主題沉重卻又治癒,關於愛、溝通、成長、希望,不同的患者和家屬,總能延展出共通之處。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在兒科這個少有文藝作品書寫的領域做文章,在獨特的診療過程中傳遞一以貫之的醫者仁心。在治病和治心兩個方面發力,這部劇頗有所成。

從真實起筆,以真情動人

在影視圈,有這樣一個共識,醫療題材不好寫,兒科醫療題材更不好寫。

一方面,不同於其他職業,醫療題材有著專業性和社會性兩大門檻,且表達空間十分有限,一不小心就會淪為“以醫生的名義談戀愛”的偶像劇。

兩難疊加,稍有不慎,便會滑入口碑深淵。

而瞄準兒科,是片方綜合考量了市場稀缺性和題材重要性的選擇:“之前作品關注兒科比較少,很少人會把它列為重點物件去表現,但不能因為它不會哭鬧,就不去關心這樣一個孩子。”

要做,也不能盲目去做。劇本如何寫?病例從何來?如何保證專業性?又要如何打動觀眾?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他們認為,真實才是破局的那把鑰匙。

從2015年啟動劇本創作,到2018年劇本成型期間,主創人員跑遍了北京、上海、麗江、昆明的各大兒童醫院,向專家學者學習取經。創作過程中,他們曾推翻第一版劇本,從頭再來。

後續,隨著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的加入,創作團隊又在劇情中融入了更加詳實的資料和真實案例。

經過反覆篩選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一共選取了44個病例,對其中16個大病例展開描述。劇中,墜樓的爍爍、生病住院還被媽媽逼著學習的小宇、罹患白血病卻被遺棄在醫院的婷婷、被炸傷去世的飛飛……皆是由真實病例改編而來。這讓《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足夠真實動人。

這種真實,同樣體現在醫護人員的塑造上。

以醫護為主角的醫療劇其實很容易陷入過度歌頌的局面。但片方不希望《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浮在表面的。

在前期調研時,他們和諸多醫生接觸後發現,醫生有責任心,必須站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線,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當迴歸普通人的身份,他們身上也有諸多可愛的側面。

“可愛”這一特質體現在劇中人身上。比如,鄧子昂(陳曉 飾)喜歡聽八卦,總是纏著身邊的人要挖出他們的小秘密。同時他本性善良,引導著焦佳人(王子文 飾)一點點成長。他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在許秉澤(于小偉 飾)暈倒時及時頂上,出色地完成一臺手術。

這種活潑的表現方式,也是在有意識地打破一種創作慣性和資訊扁平:

“我們當然不能去挑戰價值觀,不能去試探底線,但正能量不意味著只有一種表達方式,醫生也不僅僅是一種模樣,內容是可以拓展邊界的。只有走出去了,你才能看到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模樣。”

細節見童心,製作顯誠意

作為一部行業劇,製作水平決定影像質感。《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在場景搭建、美術設計、道具製作等方面,傾力甚多。

不同於以往對單一科室的表現,《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以鄧子昂、焦佳人所在的普外科病例為主,但也大範圍涉及了血液、神外、急診、骨科等其他科室。兒科本身就是綜合性的,想要“建起”劇本中的“童馨醫院”,這工程量可不一般。

看看幾個重要的創作節點:2018年1月完成劇本,6月開始棚內搭景,2019年初開機拍攝。《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了大半年時間做實拍的籌備,搭棚、選景是重頭戲。

為了讓場景原汁原味,實景加搭景成為最終方案。“門診、急診、住院部、辦公室都是在棚內拍攝,外景主要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取景,手術室的戲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拍攝,部分外景和食堂是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取景。”

因為有出動醫療救援直升機的劇情,製作團隊還去協調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停機坪。

除醫院診室的詳細展現,手術場景也是花費心血甚多的部分。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儘管手術部位做了模糊處理,但道具卻沒有絲毫糊弄之意。

“我們花了財力人力物力精心準備這些道具,包括大腦、心、肝、脾、肺、腎等器官,不同期的腫瘤是什麼表徵、毛細血管在各個部位怎麼分佈,這些特殊道具的製作、展現,都有醫生全程指導。”

專業性是否足夠,是觀眾關注的重點。稍有差池,就“費力不討好”。在這一點上片方很努力,“儘管閤家歡的屬性決定了不能夠有太極致的內容,但我們還是決定拿出最大的誠意,把專業問題說清楚。”

此外,片方將CG動畫的技術應用在了本劇的片頭。片頭中,冰冷的醫療儀器變成了孩子們的樂高玩具,核磁機器是通往童話世界的列車,蝴蝶變成B超畫面中的小小生命,藥片是一個個芭蕾舞者飛舞的裙襬……

片尾也被獨具匠心地利用起來:專業演員聯合北京、上海等地的幾十位專業醫生,一同演繹了兒童健康主題的科普短片。

從兒童急救措施到重症科普,從家中常備醫藥箱到兒童的心理健康等,《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最直觀易懂的方式,為觀眾剖析治療兒童疾病應該關注的問題。

理想與現實勾連,殘酷被溫暖溶解。如果說,真實情感、真實人物搭起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骨架,那這些充滿童心、匠心的細節,則彰顯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愛心。

職業選擇,剋制之美

兒科醫生的工作,難在兒童對病情敘述不清,問診困難。表現兒科醫生,難在突破戲劇套路,又不失現實關切。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創作理念是,溫暖現實主義的核心就是不狗血,不刻意激化矛盾。

劇中有一個病人叫小宇,他因為闌尾炎住院,卻還一直被媽媽逼著學習。七八歲的小男孩,剛剛出場時,總是憂鬱而沉悶的模樣。

他是焦佳人的第一個病人,她一點點開啟他的心扉,陪他畫畫、吃漢堡,一起度過在醫院孤獨的時光。

但這個過程在小宇媽媽的阻止下戛然而止,焦佳人背上醫術不精的“罪名”,小宇變成了為了躲避學習而“裝”病的孩子。

這個情節蘊含著強大的“爆發力”。若是把焦點放在醫患矛盾之上,一番唇槍舌劍的較量不可避免,觀感想必更加震撼。

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並沒有這樣處理。凡是有利於治病的做法,都是醫生樂於採取的,哪怕還要為此承受指責。焦佳人極富震撼力和說服力的身世背景,也被編劇溫柔帶過,變成了她與小宇交換的秘密。

在主創團隊看來,“小宇這個病例,折射出中國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焦慮情緒。其實就想告訴大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最需要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除了小宇,劇中有太多飽含戲劇張力的例子。但片方並不想透過這些在生死邊緣徘徊的孩子,去刻意製造戲劇效果。

他們總希望觀眾看到溫暖的一面。焦佳人當初在震區獲救,走上了行醫之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超,在短暫的生命裡曾給了方蔓莫大的勇氣;被遺棄在醫院的婷婷,在醫生護士的共同養育下,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2020這一年,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經歷了災難的考驗,也寫下了一個個守望相助、溫情相哺的故事。現而今,我們在熒屏上看到了這樣一部落筆特殊醫療領域,滿含著治癒功能的電視劇。

人類的磨難不會因為年份的更迭而蒸發,但我們可以不斷除錯心態來攻堅克難。這部劇寫出了杏林高手鬼斧神工的治病術,也寫出了他們春風化雨的治心術;表現了白衣天使技術含量極高的日常,也表達了主創人員企盼人間和美的良苦用心。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裡,《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給觀眾以醫德的浸潤和柔情的撫慰。這份真心實意,我們get到了。

20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程璐,王思文,把夫妻過成兄弟,其實是男的逃避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