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楊坤曾經以“我今年有32場演唱會”,一度成為話題人物。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句玩笑話,甚至還有一些人,想等著看楊坤的笑話。但最終,楊坤還是兌現了32場巡演的諾言,並且透過這些演出,普及了現場才代表流行音樂生命力的道理。以及透過巡演,證明了自己一直被很多人忽略的現場功力。
12月11日,楊坤新一輪的Forever YANG巡迴演唱會,也巡到了北京。巨型人像加車燈元素,視覺衝擊加經典薈萃,也打造出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我比從前更寂寞》、《牧馬人》、《無所謂》等個人代表作品,以及《長子》、《下個,路口,見》和《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等翻唱改編,楊坤也透過兩個音樂緯度,展現他多元的表達,並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唱功與唱商。聽過這場演唱會的歌迷,想必對此前楊坤在直播時,痛罵《驚雷》的事,能有一個更客觀的認識。一是楊坤的實力,完全配罵《驚雷》,因為唱的好的人,就是有資格可以罵胡唱的人;二是楊坤的罵,既是行業從業者的一種底線,也是希望音樂能夠迴歸音樂本身,讓作品和歌唱,都能變得更純粹。
其實在楊坤Forever YANG巡演北京站舉行的前一天,他還剛剛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美好故事》。如果不算2010年的翻唱專輯《Disco》,這張《美好故事》也是楊坤的第九張個人專輯。不得不說,在這個音樂快消的時代,單曲早已經成為人們聽歌的首要方式,而專輯這種形式,因為對於概念化、完成度、統一性,有著更高的要求,也讓現在很多歌手,都不願意全情投入。但一直以來,楊坤對於自己的專輯,卻有一種近乎偏執的執念。所以至今覆盤楊坤的所有專輯就會發現,沒有一張是偷工減料、應付市場的,而且因為每一張都有高水準且適合他的創作和製作團隊,因此每一張也都有很強的音樂屬性和質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專輯還是楊坤的音樂時間軸,每一張專輯不僅記錄了他當時的音樂審美,而且在一張接一張的專輯承續中,我們還可以聽到楊坤音樂審美的穩中有升、不斷變化。
比如這張《美好故事》,的確,楊坤在音樂上依然保留著大叔的沉穩和成熟,與上一張專輯《孤獨頌》之間,又有一種內在的音樂延續性。但楊坤在音樂上的成熟,真的不是有些人嘴裡的“油膩”,因為在《美好故事》這張專輯裡,你除了可以聽到情感的真,同樣還能感受到他在音樂創新上的拓展,以及恰到好處的潮流感。而且,楊坤在《駐留星空》裡的電音嘗試,並不是為了電音而電音,整首作品的內容,是關於豁達與灑脫,是關於自由和從容,在這個基礎上,製作人曲世聰和劉鳳瑤用更有空間感的電音氛圍,也確實更能體現那種開闊感。而楊坤的聲線表達,在這種全新的元素之中,也呈現了另一種讓人感覺新鮮的聲音質感,讓創新變得恰到好處、自然純粹。
《駐留星空》的兩位製作人,曲世聰是楊坤多年的搭檔,劉鳳瑤則是全新的合作,並且這一次還主導了專輯大半的音樂走向。這種有延續性又有新鮮感的班底合作,也讓楊坤的這張專輯在風格與新意之間,有一種更好的平衡感。專輯的同名主題曲《美好故事》,就是來自於另一位新人羽田的創作。雖然楊坤是一個唱抒情歌的超級能手,但《美好故事》對於他來講,也算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和許多當代的年輕音樂人一樣,羽田創作的這首《美好故事》,並不是那種粗線條的主副歌,整首作品除了基礎的旋律線之外,還有另一條隱藏的情緒旋律線。這就要求歌手在演唱的時候,有二次創造的功力。而這次極盡慢速演繹《美好故事》的楊坤,也因為速度的慢,放大了嗓音的顆粒感。他在整首歌曲中的表達,很像是一個小提琴手拉著古董琴,細膩、優雅中又有著醇厚的質感。只不過歌裡的古董琴,就是他自己的嗓音。
另一首《路》,同樣也是羽田的創作。在這首作品裡,楊坤不僅唱的是“路”,而且還用歌聲,充當了一個引路人的角色。那種有稜角又從容的表達方式,就是所有趕路人最佳的姿態和態度。這種平衡感的態度,恰恰也是楊坤音樂與人生的雙重態度,並且透過嗓音,將它們同步。
楊坤的魅力,當然還包括抒情。在這張專輯裡,《我還在這兒》、《多虧你能夠比我幸福》、《顏色》和《最後一頓晚餐》就呈現出抒情的各種顏色。流行電子的《我還在這兒》,有一種若即若離的空靈,楊坤的人聲落寞又溫暖,就像歌裡的情感,孤獨卻堅持。與蔡健雅合唱的《多虧你能夠比我幸福》,也是《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從容的演繹,讓經歷變得無比美好,讓憂鬱與傷感也被一一燙平,兩個有故事的歌手、兩把有故事的聲線,也把失去唱出了一種溫情。
City Pop風格的《顏色》,則用合成器來呈現一種浪漫感,就像《多虧你能夠比我幸福》的另一個映象。它既像楊坤的愛情感,也像是他現階段的人生觀,遺憾固然遺憾,但卻不要過於沉浸於傷感,而應該用溫情去面對人生或多或少的遺憾,也讓未來儘量減少遺憾。至於《最後一頓晚餐》,它和《1989》都擁有很強的敘事性。《最後一頓晚餐》源自楊坤本人的愛情故事,撕裂的聲線唱出的是一個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走過窮困、經歷沉痛,歌裡的故事是楊坤的,也是每一個人的。而楊坤節制的演繹和卻澎湃的情緒,也恰到好處形成一種相互拉據的力量,讓作品中的情緒,因為演繹而變得刻骨銘心。
《1989》雖然創作靈感來自於梁家輝的愛情故事,但何嘗不是楊坤自己的故事,十七歲的姑娘,背景離鄉的男孩……而恰恰就是在1989年,楊坤獲得了人生第一個歌唱比賽的冠軍,也堅定了他對於未來音樂之路的夢想。
人生的故事,有時候不外乎愛情與理想,而楊坤的這張專輯,唱的就是這兩個主題,簡單卻又雋永,就像專輯的名字那樣,簡簡單單卻又跌宕起伏。楊坤在這次的新專輯,還有另一種嘗試,就是和日本吉他大師布袋寅泰的跨界合作,一首《得意忘形》,融合了鄉村音樂、銅管樂的元素,肆意狂放、酣暢淋漓。說他“油膩”的可以聽聽這首歌,這就是一個少年感十足的歌手,哪裡油哪裡膩了?同樣的態度,也表現在《天生愛自由》這首歌曲裡。我也願意把這樣的情緒,當成整張專輯一個很重要的出口。雖然這是一張有深情、有回憶的專輯,但楊坤卻透過《得意忘形》、《天生愛自由》這樣的作品,為音樂賦予一種能量,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更會形成一種慰藉人心的力量。這大概也是一張流行音樂專輯,最美好的樣子。它有好聽的旋律,它有特色的嗓音,它有誠摯的情感,它有多元的風格,它有精良的製作,它有細膩的表達,它還有歌者本人的態度,以及足夠共情的空間。
誠然,這是一張中年人視角的唱片,但卻不會讓人感受到那種遲暮的老態,反而會給人一種Forever Young的力道。青春,在楊坤的音樂裡,不僅僅只是一種年齡,而是一種性格,愛音樂的孩子永遠年輕,而永遠年輕的音樂人,才能唱出這樣的《美好故事》。
撰文:愛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