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林小野

這本小人兒書還有誰有?嘻嘻,顯擺一下,炫個富,其實我有。

這依然是great of the ’70s系列!

這部一言不合就拆胳膊卸腿的老科幻片,著實是許多70後童年陰影。

自打小時候看完我就坐下個病,現在有朋友請我去大酒店吃飯,一看到大旋轉餐桌,我就尋思著是不是一會兒就冉冉升起了變成電視?

《未來世界》拍攝於1975年12月22日,1976年8月13日於美國正式上映。是當年卡特總統與中國建交往來的禮物,第一部在中國大範圍公映的美國電影。片中有美國nasa航天局外景鏡頭,《終結者》T-800機器人是其700型機器人延續,《未來世界》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採用3D CG技術的電影!

有鑑於中國人民對這部電影的深厚感情,1996年美國大片《Waterworld》引進時被翻譯成《未來水世界》。

好的,今天小野繼續為您解讀經典,聊聊電影《未來世界》幕後故事,包括卡司陣容、劇情核心、周邊花絮等等,說點你不知道的。

女主角“襪子”特蕾西其實是位星媽

女主角記者特蕾西,暱稱襪子

當查克授意特蕾西去勾引遊樂園客服斯蒂芬時(去跟他上勁兒),不論她如何搔首弄姿、飛眉舞眼,對方就是無動於衷。後來二人才弄明白,這不是活人,而是700型機器人。

如此漂亮的女孩,正常男人怎能坐懷不亂?

再有,700型機器人配不上她。說實在的,我覺得她應該去勾引T-800型機器人,相貌上才般配。

電影《終結者》系列T-800機器人

在查克大嚷著“襪子”、“襪子”追下電梯時,電影又向我們展示了女主角苗條可人的身材。大概你看不出來吧,女演員布萊斯·丹納尚在哺乳期,剛生完小孩兒沒滿三個月月。

特蕾西扮演者布萊斯·丹納 Blythe Danner

拍攝本片時,除了剛出生的兒子,布萊斯·丹納還有一個四歲的女兒——格溫妮斯·帕特洛!

右圖:女兒格溫妮斯·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對,格溫妮斯,就是那個《艾瑪》、《七宗罪》、《莎翁情史》女主角格溫妮斯!

1969年12月14日,布萊斯·丹納嫁給了著名製片人布魯斯·帕特洛,後生有一女一子。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不似別的好萊塢明星分分合合,布萊斯這輩子就這麼一段婚姻,婚姻結束是因為老公2002年因喉癌在羅馬拉奇奧去世。

丈夫生前事業成功,在好萊塢百老匯人脈甚廣,以至於女兒格溫妮斯1999年憑藉《莎翁情史》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時被人非議是“走後門得來的”。這真是鮮有其例。不過那年格溫妮斯還同時拿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如果說走後門,那這個爸爸的確手眼通天。

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拿到獎座的格溫妮斯在臺上第一個感謝的人是媽媽!

同年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格溫妮斯的教父。

格溫妮斯在臺上感謝媽媽

1998年電影《莎翁情史》中26歲的格溫妮斯

格溫妮斯雖然沒有媽媽漂亮,但勝在一份難得的淑女氣質。這種女孩兒在好萊塢幾近絕跡,這使得格溫妮斯在九十年代接到大量古典造型片約,包括我們熟知的《泰坦尼克》露絲。同時這女孩兒男人緣也好得出奇,下面這兩位男影星差點成為布萊斯·丹納的女婿。

《七宗罪》布拉德·皮特 《珍珠港》本·阿爾弗萊克

比如布拉德·皮特拍完《七宗罪》對她說,我們解除婚約吧,大家都太忙,怎麼能經營好一份婚姻呢?聽上去挺有道理的樣子,不過他後來娶了更忙的安吉麗娜·朱莉,又不知作何解?

再後來的《珍珠港》神顏男主角本·阿爾弗萊克,格溫妮斯非常愛他,1998年小本過生日時,格溫妮斯送了他一塊價值21000美元的手錶,被好萊塢媒體鬨笑。

用不了幾天,這個男友又被性感生猛的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茲搶走。

詹妮弗·洛佩茲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她不僅要搶人家男友,還要惡語相向。

某次,她在一場頒獎典禮後臺化妝間巧遇格溫妮斯,衝其撇了撇嘴說道:“我們家小本最討厭沒胸沒屁股的女人了。”溫室花朵格溫妮斯哪裡見過這等惡人,只能抹著眼淚默默走掉。

不過詹妮弗·洛佩茲最後也沒得好,慘被百厭男孩小本飛掉。那時詹妮弗對媒體說道:“我的心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的了……”

許多年後小本評價他與格溫妮斯的感情,非常婉轉地說道:“她是個好女孩兒,但規則太多,要吃有機食品,不能喝生水,不能吃那些卡路里超標的東西,不能吃這個,這個致癌,不能喝那個,那個沒蛋白質……總之我無法適應。”

後來格溫妮斯2003年嫁給了酷玩樂隊主唱克里斯·馬汀,媒體說是“下嫁”。這個馬汀還算靠譜,大家喜歡的酷玩歌曲《X&Y》是馬汀寫給岳父大人的。

兩人生了兩個女兒,不過2016年也離了。

酷玩樂隊主唱克里斯·馬汀

近些年來格溫妮斯已將精力全部放在事業上,與媽媽還有007繼任丹尼爾·克雷格合作電影《希爾維亞》。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未來世界》女主角布萊斯·丹納越老越俏,孀居生活並未使得她容顏憔悴,反而變得更加優雅迷人。

格溫妮斯與媽媽合作的電影《希爾維亞》 Sylvia

《希爾維亞》 Sylvia

或許這許多年下來,格溫妮斯明白了一件事,只有媽媽才最靠譜,只有親情才最值得珍惜維繫。

曾在哈爾濱生活過的好萊塢明星

尤·伯連納 Yul Brynner

《未來世界》是尤·伯連納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

八十年代初,人們剛剛接觸到電影《蛇》、《真假公主》時,“性感”這個詞彙還沒被國人發明,許多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非常喜歡他,並且把這種莫名的衝動歸結於——“哦,他有中國血統。”

於是喜歡起來就更加光明正大了。

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1956)

在好萊塢各種宣傳中,尤·伯連納被塗抹上一層濃厚的東方神秘主義色彩。製片方說他有俄羅斯和蒙古血統,這件事後來傳到中國,大傢伙又說,蒙古跟我們很近吶,是內蒙古吧?

反正這人是咱親戚就對了!

事實上,據尤·伯連納親口證實,他自己是瑞士和日本血統,1920年7月11日出生於符拉迪沃斯託克,童年時代由於父母離異,他被擁有猶太血統的媽媽帶到中國哈爾濱生活了一段時間,和姐姐一起就讀於青年會小學。14歲之後又被帶往巴黎。

事實上,還有一位好萊塢明星,也是生於俄羅斯、長於哈爾濱,那就是《西區故事》女主角、被中國影迷親切地稱之為“木頭姐”的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

《西區故事》女主角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

作為一名東北人,看到這兩位就更親了,原來都是哈爾濱老鄉啊。

尤·伯連納與娜塔莉·伍德

尤·伯連納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坎坷。少年時代他離家出走,一心想做一名成功的馬戲團空中飛人,剛剛混出點名氣卻遭同行暗算,負傷退出。

好不容易哀求一位表演老師將他從歐洲帶到美國,苦熬幾年才在百老匯獲得一個機會出演莎士比亞《第十二夜》,就在他志得意滿意氣風發打算登臺亮相時,當天卻發生了珍珠港事件,演出取消,隨後大部分同事應徵入伍,劇組解散,他一直失業到1943年。

不過,執拗的尤·伯連納並未放棄自己,他鍥而不捨,矢志鑽研,直到1952年憑藉百老匯劇目《國王與我》拿到託尼獎,真正出人頭地揚眉吐氣。

最後迎來了他自己的全盛時代——1956年!

這一年他一口氣接演了電影《真假公主》、《十誡》、《國王與我》!

1956年電影《真假公主》

1957年第2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尤·伯連納憑藉《國王與我》拿到了最佳男主角獎。得到評委青睞,是因為唱唸做打樣樣俱佳,不論歌唱舞蹈均親身上陣,未假手他人。而女主角、老牌好萊塢女星黛博拉·蔻爾則是假唱,跳舞時笨手笨腳還被裙撐刮破了大腿,最後只拿到一個提名。

1956年電影《國王與我》

這部暹羅國版《音樂之聲》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國王聘請了一位洋教員安娜,教他的58個孩子(夠能生的,康熙才55個兒女),期間產生各種衝突,最後握手言和相互吸引。

自打八十年代初這部電影就長年活在中國各類影視雜誌中,大多數國人未曾親眼得見,彷彿尤·伯連納是為了專門科普“何為整齊的巧克力腹肌”才在中國出現的。

1956年電影《國王與我》劇照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這場高潮戲兩位主人公共舞,看起來好歡樂,事實上尤·伯連納同樣一段舞蹈一生當中跳過4625次——在百老匯舞臺上,能跳到吐。

演完《未來世界》之後到他去世漫長的九年當中,他依然在百老匯出演《國王與我》。

你別以為尤·伯連納一招鮮吃遍天,不斷重複自己,這是由於外形膚色註定走不出的侷限。

不僅如此,更加喪心病狂的是,電影《國王與我》居然還有一個1972年翻拍版,也是由尤·伯連納主演。

1972年翻拍版《安娜與國王》

當然,1999年翻拍版《安娜與國王》女主角換成了朱迪·福斯特,國王則是周潤發!

有沒有迪斯尼的即視感?

據尤·伯連納幾位妻子講述,此君極為怪癖,每天清晨都要穿著整齊的絲綢和服親手準備早餐。傳說七十年代他在巡迴演出《奧德賽》時,強令酒店將他房間所有牆壁漆成巧克力色,並在私人廚房預備十二枚褐色雞蛋,是的,沒錯,絕不能是十二枚白色雞蛋!

大概茶葉蛋是個稀罕物這種事是從那時開始流傳開來的吧?

迪羅斯遊樂園經理達菲

電影《未來世界》新聞釋出會片段

尤·伯連納看起來不僅年輕,而且目光依然犀利,國人都覺著有悖常識。

如果沒算錯的話,這一年他應該有56了!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未來世界》是一部電影的下集,牛仔這組鏡頭源自上集《西部世界》,又名《鑽石宮》,拍攝於1973年。大家不要笑,港臺譯製片名就是這麼甜俗,事實上《未來世界》也曾被譯為《翡翠窩大陰謀》,挺搞吧?

製片人也是挺心疼投資的,還將上集《西部世界》舊地重遊在下集裡溫故了一次,我們看到的查克撿到一條胳膊的感人場面,就是用到了舊佈景,省錢吶。

這個相當合情合理,尤·伯連納就是這麼招女人喜歡。

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人對一則萬寶路戒菸廣告印象深刻,開篇就是尤·伯連納一張臉部特寫,深邃的雙眼,話外音是——“女士們,先生們,我要死了!”

當時香港人感覺好浮誇啊,要不要這麼拼啊?

那時整個亞洲地區對尤·伯連納代言已經麻木,報紙、雜誌、大巴、地鐵廣告,開啟電視機總能看到他。人們以為他在搞搞新意思,弄巧招搖,萬沒想到他真的要死了。

尤·伯連納代言的富士膠捲

《未來世界》各版電影海報都有一個為人忽略的細節,就是尤·伯連納的名字是被框起來的。

包括小靈通漫遊未來版——

1985年10月10日,尤·伯連納死於美國紐約,肺癌。

跟美國著名導演、演員奧遜·威爾斯一天走的。

由於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尤·伯連納生前對法國別有一番情感與留戀。後遵其遺囑,他的骨灰葬在法國偏遠地區、位於盧塞的聖米歇爾修道院。

一生看不起列儂的星二代“查克”!

記者查克的扮演者彼得·方達 Peter Fonda(1940年2月23日 至 2019年8月16日)

那天我在社交軟體上PO動態,掛了一張《未來世界》劇照緬懷追憶,竟一個贊都麼得。

中國老一輩人只記得他那位著名的父親亨利·方達,記得彼得的也是為數寥寥。

電影《金色池塘》亨利·方達與女兒簡·方達

亨利·方達看上去為人正派,很對中國人胃口,儘管我沒在電影院裡看過他任何作品。同時國人對他那個招搖的女兒很不買帳,嫌這女孩是解放牌、脫星、有辱門楣,認為鐵門檻出紙褲襠,連帶對她弟弟彼得·方達也沒太多好感。

事實上老方達這幾個兒女沒一個省油的燈!

方達姐弟倆差三歲

彼得·方達也瞧不上自己這個姐姐,這哥們兒曾經幹過一件驚世駭俗的事兒——他在丹佛機場掛起一面大大的條幅,上面寫著“你好!簡·方達!你好!大鯨魚!”

我也不曉得他為什麼將自己姐姐稱作愛噴水的大鯨魚,也只能理解為簡·方達廢話太多四處搞抗議口水多過茶。

我只曉得,那天彼得·方達被丹佛本地警方帶走了。

幼年彼得與父親和姐姐

其實彼得的少爺秧子脾氣還是有跡可循的,他都二十四五了還像個孩子一樣,還很相信人,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居然認為約翰·列儂是搞純藝術的、是可以託付真心的。

六十年代,在一個派對上,他巧遇約翰·列儂,藉著酒勁,彼得向他傾訴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因為玩弄爸爸的道具左輪手槍不慎走火,一槍打到胸口差點死了,躺在醫院裡那幾天那種內心的掙扎絕望他能記上一輩子。

彼得希望列儂能將這種恐懼填詞譜曲,創作一首歌,大意是“他說,他說,他快要死了。”

約翰·列儂欣然應允,最後這首歌真的誕生了,名字叫作《She Said She Said》——

She said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be dead.

I know what it is to be sad"

And she's making me feel like I've never been born.

……

當然大傢伙會問,別以為我們不懂英語,難道不應該是《He Said He Said》嘛。

嗯嗯,你懂英語,可未必懂得人心。

約翰·列儂動了一點小小手腳,他不想給人知道概念來自彼得·方達。

貪天功為己有。

最後這首歌被收錄於1966年八月面世的披頭士專輯《左輪手槍》裡(《Revolver》)

自打誕生之日起一直被人吹爆,被《滾石雜誌》列為披頭士百大經典第37位!

1966年披頭士專輯《Revolver》(《左輪手槍》)

披頭士樂隊三位健在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林戈·斯塔以及遺孀小野洋子曾在1995年合著過一本《披頭士文集》,書中有成員親口證實,《She Said She Said 》理應歸功彼得·方達。

說實的,我一直對列儂和他的神婆妻子小野洋子沒什麼好感。

我認為一個文藝青年真正成熟的標誌是從討厭列儂開始。

不過彼得·方達作為一名21歲即在百老匯登臺並獲得優秀新人獎的世家子弟,真沒那麼厚臉皮跟列儂扯,人家在忙活正事,比如當時手頭正緊的《逍遙騎士》。

最近幾年這部寶藏電影開始在年輕人當中流傳開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片中摩托是由彼得·方達親手改裝,用以適應他1.89米的身高,再有,他是此片製片人和編劇,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有了這樣的作品壓箱底,做亨利·方達的兒子算是夠格!

再有,《逍遙騎士》裡的小女孩是他親生閨女。這小姑娘叫布里吉特·方達,是八十年代與蘇菲·瑪索、菲比·凱茨、詹弗妮·康納利同期出現在中國雜誌的少女明星。

1990年出演過電影《教父3》。

布里吉特·芳達 Bridget Fonda

你不要小看這條胳膊,這不是普通人的胳膊

這條嚇壞小朋友的胳膊源自皮克斯(Pixar)總裁埃德·卡特穆爾(Ed Catmull)。

說到皮克斯,如今的年輕人們興奮了,他們是看皮克斯長大的。

我們後來看到的《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美食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等等等等喪心病狂總動員系列都產自這條胳膊。

大家可能會好奇,好好的活人把自己胳膊扒版建模幹啥呢?

這條胳膊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用3D軟體建模生產的東東,雖然這種東西現在滿大街都是,譬如遊戲3D人物成像技術成熟早已美輪美奐,但《未來世界》裡這條胳膊3D圖紙誕生年代是1973年,當時震驚世界。

那時這條胳膊的主人埃德·卡特穆爾才年僅28歲!《未來世界》是他3D作品唯一一次出現在的活人電影裡。

若說埃德·卡特穆爾是世界數碼影像之父亦不為過。他曾因此獲得過三座奧斯卡金像獎。

皮克斯總裁埃德·卡特穆爾(Ed Catmull)

《未來世界》到底有多省錢?

這大概是我見過的最為省錢的科幻電影——投資僅250萬美元。

再想想靡費巨資最後血虧成教材級的《未來水世界》,投資1.75億美元,全美票房迄今為止8800萬、全球票房毛額2.6億,用了二十五年時間也就回個本兒。

你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電影好看不在於花多少銀子。

《未來世界》省錢就省在它幾乎未搭建任何佈景,全部借人家現成的。

這是電影占便宜的地方,當時的建築風格就是這種流線型帶有科幻感的。

還有開篇11分鐘,這架客機的空中外景,採用的是1974年電影《賭徒》的邊角餘料。

再有演員也極為省錢,片中這位迪羅斯遊樂園幕後大黑手施耐德博士,當年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另一部電影《追捕》裡的唐塔醫生。這名演員叫約翰·P·瑞安,現實生活中他真是一名精神康復醫生。因為戲好,總挑文藝片或是百老匯舞臺演出,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原則付出代價,收入少了,但有一份兼職——心理醫生。

這位演員命大,這就不得不提及1990年一部電影。

施耐德博士扮演者——約翰·P·瑞安

搞電影的都知道,世界電影史上比較嚴重的生產事故是1983年《陰陽魔界》,演員直接被直升機削掉腦袋,算上地面兩個兒童演員總共死了三個,六名機上人員重傷(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是導演之一)。

但若論傷亡慘重,還得算是“施耐德博士”出演的這部《三角洲突擊隊2》,也是直升機墜機事故,飛行員、飛行教練、攝影師、特技演員、主要配角當場死了五個,而“施耐德博士”約翰·P·瑞安當時就在直升機上,他只受了輕傷。

1990年電影《三角洲突擊隊2》

《未來世界》裡還有一位龍套演員也很心酸,廣州人李達納(Dana Lee),圖中這位戴眼鏡手拿相機、日本遊客高口先生的隨從。

日本演員約翰·藤岡好歹還有幾句臺詞——

機器人武士:“啊,有股異教徒的臭味兒!”

高口先生:“說得對先生,是你自己的味兒!”

而高口先生身邊這位違規帶相機進遊樂園的隨從李達納緊著拍照,全程一句臺詞沒有。

直到電影《未來世界》九年後,1985年《第一滴血2》裡李達納才有了像樣的演出和幾句臺詞,為此他很感激史泰龍!

好,今天的經典電影周邊故事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全文完)

24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追光吧!哥哥》追了個“寂寞”?不做成團出道,怕油濺滿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