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網飛神劇,真的驚喜接連不斷,而反觀十多年前,曾帶給我太多衝擊的驚悚懸疑日劇,反而越發表現平庸,有些疲軟和模式化套路,大量質量堪憂的作品,甚至會讓我覺得配不上那麼多好演員。

不過從去年起,又開始有現象級爆款懸疑驚悚型別日劇,雖然是一年一部,但真的就足夠。

2019年,有《輪到你了》,高開低走,瑕不掩瑜,令人上頭;

魔幻的2020年尾聲,網飛大招,經費燃燒,創造出電影質感的快節奏好劇,我一集入坑,一口氣追完:

《大逃殺》+《飢餓遊戲》+《欺詐遊戲》+ 《輪到你了》

全方位生存類遊戲+ 人性博弈+邊緣人+人性隱秘的陰暗面+現實扎心社會問題+個體與社會的矛盾衝突+孤獨絕望的自我

我真的是文思泉湧,下筆幾千字不費勁。

2020年日劇當之無愧的最佳——

《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有棲良平(山崎賢人飾)是日劇典型的“寬鬆世代”,一個無精打采、沉迷於電子遊戲的年輕無業遊民。

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各有各的一地雞毛。時常歡樂相聚,莫名其妙,三個人突然被切換到一個毫無人煙,荒涼陰森的東京。

還不明所以,但能片刻短暫逃離糟心日常,也是好的。他們還沒顧得上開心,就發現殘酷的現實:每個人都必須在危險的遊戲中競爭求生。

參加遊戲,很可能莫名喪生在五花八門的規則之下,或者成為陌生競爭對手的犧牲品;不參加遊戲,不遵守規則,則立刻被雷射光擊斃。

與其說是生存遊戲,倒不如說是被裹挾著努力按天續命。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發生了什麼,更不會知道怎麼樣才會回到現實,甚至一開始毫無喘息的機會。

原以為是帶著高智商碾壓的刺激爽劇,卻沒想到,我在劇裡看出四層隱喻,對我三觀的強烈衝擊,對當下和自我的審視。

01 第一層:毫無節制的自由,釋放真實的人性,重塑規則

1.

在這個奇怪的世界裡,其實暗喻著毫無限制,毫無底線的絕對自由。

我們曾經有的法律法規,道德良知,都不再是強制和必須,別說自私自利,就是做出各種殘暴誇張的事,世界甚至可以按照個體狹隘,粗暴,偏見,短視,自私的想法,重塑。

只要你夠強,能生存到底,就不會有問題。

這樣一個新的社會,新的規則,新的秩序,就在毀滅中重建了。

像《輪到你了》,就是個連環套,一環扣一環。大家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旦被激發,就一發不可收拾。

每場遊戲開始之後,大多數人都是抑制不住地狂轟亂炸,屈服於本能和劣根性。

好不容易形成了一個組織,但畢竟建立於謊言,利益,鎮壓,慾望之上的虛假繁榮,一觸即發,輕易被瓦解。信任,團結,都是一瞬間崩塌的事。

人類社會不也是經歷這樣的過程嗎?

成熟,瓦解,崩塌,毀滅,重建,興起,週而復始。

甚至包括每個個體的心理狀態,三觀意識,底層邏輯,也是如此,這部劇放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更加應景,感同身受。

當然痛苦,但一直在變化,就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要麼適應,要麼擁抱變化,要麼隨波逐流。

2.

每次通關後,勝利者都會收到一張撲克牌,我的理解,數字代表難度,花色代表遊戲的側重點,分別代表了體力,智力,人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武力。

每個主要角色,都有各自的特長,而男主雖然有主角光環,可是卻能讓觀眾代入的普通人。

男主不是《欺詐遊戲》裡的戶田惠梨香,大多數時候,給人單純無腦感受的傻白甜。

他的機智特徵最明顯,宅家打遊戲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其他三個方面也沒掉鏈子,運氣加持之下,一步步走到最後。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必須嗎?

方方面面的綜合能力兼具,先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再逐漸拓展斜槓能力,身心全面綜合發展,不能有太多短板和致命缺陷,從“I” 到“T”到“π”,不斷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來適應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

用盡力氣,才能過好我們平凡的一生。

3.

我們面對意外,荒誕和災難的適應能力,承受能力可能遠超我們想象,是好事,卻也容易陷入另一個套路。

在死亡威脅下,每一輪鋪天蓋地襲來,來不及感受痛苦,思考反應,就要面對一次比一次更甚的鮮血淋漓,然後大多數人,面對殘酷,逐漸麻木,習以為常,繼續得過且過,及時行樂。

曾經每個角色,總是為日常的一地雞毛,汲汲營營,揪心不已,想要改變卻毫無鬥志,只是抱怨。

事情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自怨自艾就會主動變好,反而會因為我們的消極不作為,更加惡化——突然陷入更壞的處境,就像彌留之國。

這就很像一種輪迴。

現實中,我們還可以不斷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可是在這裡,沒有人有退路,只能激發潛能,解決遊戲,才能好好活下去。

4.

生存下去的人,雖然都煥發了新生,還分為掌控主動權的成長型積極改變,和被動放任的固定型消極改變。

是危機,是轉機,其實未必是偶然,或者命運。

主觀能動性也很重要。

極端情況下,看似都是loser的人,其實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過去,對習慣思維,對認知三觀的塑造是不一樣的。

改變是福是禍,真的選擇在自己。

我堅信,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向善,善良是一種選擇。

02 第二層:瘋狂,利益,考驗之前,人性還能堅守多久?

1.

很多衝著嚴密邏輯推理,高智商碾壓劇情的觀眾,會有些失望:

因為那麼多輪遊戲的原理和邏輯,其實並不難,只不過是混雜了各種極端情緒,負面心理,陰暗人性,和緊迫的時間,增加了難度。

確實如此。所以男主一直在強調,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一定有辦法,不用犧牲誰,就可以很簡單的取得勝利。

但其實細想開來,每一個遊戲都不是那麼的簡單。

特意設計的規則,彷彿在嘲弄人性的劣根性,太多因素影響了大多數不可控的個體,只要新遊戲一開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慣性,會讓大部分人,不顧一切,想要爭奪資源,陷害別人,取得勝利。

所以大家往往都忽視了,遊戲真正的初衷和破解之道。

就像現實生活裡:

我們的主觀態度,又進一步放大了現實問題,讓自己更加手足無措,陷入無解的死迴圈。

世界本已如此艱難,如果我們還從心理上否定自己,那隻會備受折磨,毫無用處。

2.

男主有主角光環,但是更重要的是,面對最可怕的人心,他始終沒有放棄,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還有同理心,會換位思考,會轉換方向,不受影響地理智分析,另闢蹊徑。他也許曾經是個loser,但至少是個善良正直的人。

即使知道解題之道,他也要激發出自己曾經不具備的能力:

如何跟別人溝通交流,獲得信任,領導大家,協調矛盾,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社會性的人。

一個人兼具四種特質太難了,即使有,也需要隊友。有些關卡沒有團隊,天才也不行。

這已經不是拼個體能力的考驗,而是群體有沒有能力,在博弈中拋開一己私利,依然團結信任。

他始終沒放棄同伴,所以關鍵時刻,這份善良讓他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通關。

有善因,才能有善果。

我們忘記了太多很正確很基礎很常理的事情,所以才會誤入歧途。

一旦開始走捷徑,捷徑會變成唯一的路。一旦放棄一次底線,那麼以後都會輕而易舉,一再突破。

那就是生活最本質的規則和道理。

3.

也許很多人看這部劇,就是為了那一時的痛快,刺激場面。

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就會像劇中存活的大眾一樣,開始厭倦,即使狂歡到了極致,肆無忌憚,也是疲憊,無聊,不安。

就像馬斯洛需求理論說得一樣,在滿足溫飽,安全,社會,尊重之後,最終的需求,一定是自我實現。

在喪失目標的虛無之中,一定有什麼,讓我們可以不像行屍走肉一般,為了生存而苟活。

03 第三層:格格不入的孤獨,人格形成背後的隱秘自我

為什麼會讓我聯想起《輪到你了》?

就是這兩部劇,細思之下,都沿襲了特別良心的日劇,對個體的深刻探討,不帶預設,真實且客觀,沒有judge和審視,只是光明正大攤開,讓觀眾直麵人生的慘淡真實。

讓我回憶起,第一次看當年《雙頭犬》《血色星期一》《欺詐遊戲》《白色巨塔》等等深度好劇的衝擊感。

整部劇的節奏,框架,太優秀了。剪輯也乾脆利索。

網飛,不愧是你!

單集40分鐘,一共8集,居然在開展懸疑主線的時候,巧妙將多個主要角色,在現實生活中的一面,言簡意賅地展示出來,虛實結合。

尤其是,非常典型的邊緣人物,以及普通人的陰暗面。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長大成人,變成問題的寬鬆世代啃老族;喪失生活希望,難以融於社會的御宅族,人生loser;至今難以被社會,甚至親朋好友接受的LGBT;不知道生活是為了什麼,無所事事的空心病;原生家庭和父母帶來的各種傷害和後續糟心生活;校園霸凌導致的以暴制暴,受害人變成新的加害者;缺乏社會性融入和後天引導的先天人格障礙;缺乏正確認知導致絕對自由之下的後天惡的習得;

還有一系列的角色反轉,性格反轉,劇情反轉,刺激帶感之餘,我們有多震驚,就會側面反映出問題:

我們已經慣性思維,簡單粗暴到了,習慣不去獨立思考,只被動全盤接受,外界輿論,過量資訊,像遊戲設計者操縱人心一樣,我們看到了被選擇後,想讓我們看到的一切,被引導我們的認知。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我會突然覺得,這部劇,還有《輪到你了》的人物番外,可以讓觀眾在格格不入的孤獨中,看到自我。

我沒有看過漫畫,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被選擇出來的。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堪的過去,甚至大家都有理由逃避現實。不僅如此,他們面對現狀,抱怨多過行動。

在這裡,有人選擇拋棄和掩蓋過去,走向另一種極端;有人則正視自己,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我們和我們的過去,密不可分,不管我們多麼厭棄,後悔,過去的一切塑造了現在的我們,如果不加以控制,也會影響到未來。

尤其是關鍵時刻,你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擺脫不了過去的自己。下意識的反應,都是曾經培養起的習慣,思維和態度。

所以,人和人面對同樣的困境,才會天差地別。

不需要充分否定,不只是單純忘卻,是發自內心毫無理由地討好自己,喜歡自己,那個不完美的,糟糕,失敗,一無是處的自己。

如何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和周遭人事物融洽相處,是大家一生的課題。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輕而易舉的。

接受過去,活在當下,改變未來。

不然放任的現在也會變成致命的過去。

雖然故事如此殘酷,但我本質上,不覺得這是人類清除計劃,反而是一種隱藏成危機的第二次人生。

我不覺得作者的心裡充滿黑暗絕望,我反而覺得,他非常認可男主和女主,他尤其賦予了這樣平凡的男主,難能可貴的品質,集合四種特質,充滿希望,堅持走到最後。

很多時候,大家作為個體,都不得不去面對一些困惑:

格格不入是我的問題嗎?

我必須要去妥協和改變嗎?

尤其是當我們作為少數和弱勢的一方,這種認知的糾結和痛苦會加倍。

越是如此,其實越要去尋找到真實的自我,我們如何保持融入和自洽的平衡,維持自己和群體的邊界,擁有自主掌控權,也能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識別惡意的投射和宣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04 生存意義:你是誰,需要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到結尾的時候,人物成長弧光越發清晰,四個各具優點的人組成了小分隊,代表四種能力的大集合,準備開啟第二季劇情,也有了生存下去的目標和意義。

這是我看到的第四層: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今年的起起伏伏,我也在經歷自己的危機,懷疑,否定,重塑。

我讀了120+本書,有各種自傳,在別人的人生故事裡,尋求啟發,安撫求而不得的焦慮情緒;嘗試入門心理分析,精神分析,哲學,歷史,禪學。

雖然還是很淺顯的階段,但是就如同很多哲學家說的:

人生,可能就是毫無意義。

希望、目標、故事、甚至神話傳說,其實都是人們在面對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困境下,製造出來的一種願景。就像是這個遊戲裡的海濱。

但是我非常認同,希望還是要有的。

而且,希望是需要平衡和尺度的。不然很可能像劇中後期的幾個角色,被過度的貪婪慾望吞噬,或者被自我和外界施加的超負荷的壓力和期待壓垮。

如果是我,我願意給這個無厘頭的殘忍故事,一個更加高光和充滿希望的結局。

一定會有人突破重重困難,走出這個殘忍的世界,有人中途放棄,甚至一開始就放棄。

但邁出第一步的人,即使是喪生,每個人還有機會回到現實,而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成長。

啊,原來這就是黃粱夢一場。

這些磨難和痛苦,就彷彿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一地雞毛。

即使經歷了一場虛幻,也許不少人都會或多或少,用抱怨的經歷,學會珍惜歲月靜好的當下,開始主動改變。

煩惱即菩提,偶爾逃避可恥但是有用,但人活著,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在不停解決問題,因果迴圈,如果連死都不怕,真的可以去試試,放手一搏好好面對現實,也不能比放棄“生存遊戲”再壞了,不是嗎?

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部劇裡,可以看到爽快,看到殘忍,看到刺激,看到自由,看到人性的負面不堪,看到人性的高光。可以覺得酣暢淋漓,可以醍醐灌頂,甚至覺得高開低走,噱頭而已。

還是那句話,你是誰,你需要什麼,你就能從裡面看到什麼。

沒什麼高下對錯之分。

洋洋灑灑五千字,是因為這部劇,綜合各國電視劇,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2020年Top3 的好劇,在我努力汲取力量,內化感知的一年裡,完美又深刻地刻上收官一筆。

其實原作也未必是這些思考和解釋,也不會如我預想的發展和結局,這不過是我單純的,不受抑制的幻想。

中二地給自己打雞血,滿足於所有的小而美。與其無所不知,不如無所不思。

沒什麼意義,努力尋找意義,大概就是我現階段人生裡最真實的意義本身。

年讀110+本書,兩大影片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透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24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今年“高開炸走”的熱劇,成毅《琉璃》上榜,錯過一部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