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追光吧!哥哥》

被全網群嘲的《追光吧!哥哥》,我是把它當搞笑節目來看的,請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真的忍不住了!

明擺著照搬《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路線,但《光哥》顯然在一開始就想好了不跟《浪姐》跑一個賽道。更大程度上,其實也是因為,它不能。比如:

-販賣油膩的審醜路線

-挑選失格藝人的節目邏輯

-回粉的藝人邏輯

-想讓我們買單的觀眾邏輯

《浪姐》若總結為新時代的選美/慕強比賽,《光哥》就是直接的選醜/譏弱秀場。

很多人說節目應該叫《去油吧!哥哥》,總結男嘉賓的表演辣眼睛拉胯,也透露出了這套節目的底層邏輯——販賣油膩的中年男人拋媚!

節目目前出來的種種爆點,都圍繞著“販賣油膩”和“審醜路線”。

第一天晚宴時候的競賽答題,讓大家自己舉手選“自認為最油膩”這種問題,表明節目組一早就知道觀眾的看點在哪裡。

當一檔大齡男團選秀綜藝,既找不到足夠多合格達標又有話題度和流量的藝人,又在立意上不可能超過《浪姐》,又不佔據道德輿論場的高地,那它要怎麼辦呢?

《光哥》應該是預設過自己的觀眾群的。有多少男觀眾會來看男團選秀?肯定不多!

所以節目預想的主要觀眾構成應該是部分《浪姐》的觀眾群+部分男團選秀的觀眾群+部分路人粉和藝人粉。

從節目組大眾評審的選擇就能看出來,評《浪姐》的觀眾,是女性,評《光哥》的觀眾,也還是女性啊。

於是問題就轉換成了,如何留住這部分觀眾呢? 答案當然是,批判油膩即正義。 所以《光哥》應該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真正要去“追什麼光的”。

從素材的選擇,花字的添油加醋,金星和鄭爽的毒評,我們都能看出來這一點。 拋開男藝人們業務能力真的普遍拉胯來說,確實整體看起來,就是20+的小哥哥們舞臺表現更好。

但市場的殘酷在於,參加這個節目之前我們都不認識他們,連金星也叫不出來名字。

就目前播出的前兩期來說,也很難說給他們帶來了多大的流量。因為,在這樣一檔審醜的節目裡,“好”是沒有用的,要越油膩,表演越有吐槽的爆點,才越有效。

杜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情人》的初舞臺過後,B站影片吐槽區開啟來都是他的cut。金星的點評“噁心、像大猩猩”,反而成為了大家的快樂源泉。 當你再去看微博上,會發現杜淳並沒有像鄭爽說的那樣“淳哥以後混不下去了”,反而是自己玩自黑梗玩得飛起。

於是節目已經成功地製造出來了三種方式。

先說節目方面的。它一開始挑選的就是所謂的“失職藝人”。這些人流量已衰,業務能力鎮不住,於是舞臺表現翻車。觀眾反饋很及時,全民群嘲,製造喜劇效果,誕生黑粉效應,藝人接受批批評,自黑伴隨著成長,然後節目就收穫了失格藝人成長的主題。

再來說藝人方面。 這要分三類:第一類是曾經紅現在不紅的但現在知名度還可以的,他們舞臺表演不行但有情懷,翻車以後結果是全民群嘲,藝人作為靶子,接受批評也收穫流量。 如果藝人團隊懂運營公關,最終最後還是可以收穫不少的。

第二類是新晉小生。他們舞臺還行但沒名氣,是充數和分散焦點的一類人,也起到撐起、填補節目的作用。他們存在的效果是讓觀眾覺得還是有些哥哥能打的,估計之後也會成為隊伍裡的xx擔當。至於節目為什麼會吸引他們,理由當然是有翻紅的希望。

第三類就是諧星類,他們其實和男團扯不上什麼關係,是被節目找來活躍氣氛和調節情景,增加段子的,類似於相聲中的捧哏角色。

燒餅

至於觀眾方面,因為從一開始大家就在說“哥哥”節目不如“姐姐”,那就給觀眾看觀眾想看的吧。 於是翻車的、倚老賣老的、調侃油膩的部分被節目反覆重點強調剪輯。

觀眾們自然也就看到了這些被強化的焦點,up主瘋狂製造吐槽影片,觀眾間形成自傳播,這簡直是每個節目都想要的觀眾效應。

這背後還有大資料來看,男性是比女性更容易做諧星的。回想一下演藝圈中男性喜劇人和女性喜劇人的比例就知道了。

於是《光哥》就已經按照觀眾需求的方向上,猶如脫繩的疆馬,一路狂奔!

3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戚薇節目造型曝光,霧蓮仙女裙仙氣十足,靈動溫柔的小仙女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