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秦賦》的播出進度已經到了後半段,其口碑卻江河日下,目前已經可以肯定在《大秦帝國》四部曲中,最後這部口碑大機率是墊底了。
想起十餘日前剛播出的一片好評,那酣暢淋漓的戰爭場面讓人直呼過癮,哪裡知道出道就是巔峰,電視劇的開頭欺騙了所有人。
甚至於現在都有網友質疑,《大秦賦》的主角到底是不是嬴政,為什麼配角戲份那麼多,多到已經喧賓奪主了。
越是看到最後,越是覺得《大秦賦》是正兒八經的虎頭蛇尾,越來越朝著著名的爛尾美劇《權力的遊戲》方向發展。
口碑暴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次就從戲裡戲外,全面的分析讓人大失所望的《大秦賦》到底哪裡不行。
創作團隊一個好的劇本是一部好的電視劇的基礎。
眾所周知,《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的同名歷史小說,以第一部《裂變》為例子,電視劇較為翔實、全面的還原了小說的面貌,也比較尊重原作者的觀點。
給觀眾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劇情張弛有度、情節合理、臺詞不違和、沒有邏輯錯誤等等,也就是更加貼近歷史。
可以想見一群歷史知識不紮實的編劇,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臺詞設計違和,劇情與史實嚴重不符的情況,結果一部好好歷史大劇被活生生的編成了狗血淋頭的宮鬥劇。
並不是說宮鬥劇不好看,只是大秦帝國的觀眾不是來看宮斗的,就像你到早餐店點了一碗粉,老闆卻給你上了一碗麵,還說面很好吃,你能高興嗎?
令人失望的大秦賦,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曾經那部鋪墊極長,吊足了觀眾胃口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它的口碑崩盤的原因也和《大秦賦》差不多,小說原作者故事還沒寫完,這部電視劇製片方就要提前拍完,真以為啥人都能寫出這樣的神作啊!
這樣的作品嚴重違背作者的意圖,甚至大部分沒有死的人都被電視劇給拍死了,多荒唐。
選角有問題《大秦賦》雖然有段奕宏等一眾戲骨,可是在演員層面還是有致命的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趙姬這個人物,嚴重懷疑她是不是投資人的親戚,演技都爛成這樣了,還敢在朝堂之上誇誇其談,連出軌都演的不好看。
不知道為什麼趙姬會演成這樣,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請這個演員來演。
好歹趙姬也算是前到中期重要的配角,可她剛出場的時候好幾集都沒有說話,只會抿嘴笑,讓人一度懷疑這個趙姬是不是啞巴。後來總算開口了,這一開口也才終於讓人明白前面為什麼不說話,因為她說話語氣、音調、用詞真的都太現代化了,現代到讓人齣戲,簡直就是現代偶像劇女主角。
趙姬剛到咸陽的時候,華陽太后的弟弟陽泉君嘲笑其口音是趙國口音,可是劇中的所有趙人的口音都和這個趙姬完全不同,她的口音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的口音才對。
再來說趙姬的長相,儘管不知道歷史上的趙姬長什麼樣子,可是這個趙姬嘴角那兩個又小又深的酒窩,總讓人覺得趙姬肯定不是這樣子。
再來談談趙姬的演技,沒有看過該演員的其他作品,總之在《大秦賦》裡可以說是全劇演技最爛之人。
其演技爛到每次她笑的時候,你都害怕她憋不住了突然笑出來聲,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是這樣憋著笑,笑不露齒是這樣嗎?
和嫪毐的醜事暴露後,她甚至質問兒子嬴政,“阿母不過出軌了而已,你就不能原諒我嗎?”
難在趙姬看來出軌是一件很容易被原諒的事嗎?
這是一個讓全劇都掉分的角色,只要有她在,就不由自主的齣戲
我們根據劇情進度,一步一步的好好捋一捋,它是有多麼的不合理。
電視劇開頭,趙姬母子和申越三人被困在趙國,嬴異人代表秦國和趙國談判,趙國以趙姬母子為人質,試圖逼嬴異人就範。
到這裡都沒有問題,等威脅失敗,趙姬母子被帶走的時候,為什麼二人的保鏢申越成了趙國計程車兵?還有模有樣的扛著長戟走來走去。
後來嬴異人登上王位,趙國又想用趙姬母子威脅秦王,來到監獄的時候發現嬴政被獄卒溺死了,於是趙國官員們就不管已經放出來的趙姬,直接走了。
趙國人一走,原先混進趙國當兵的申越又出來了,他發現嬴政沒有死,又給救活了,於是三個人就快樂的出獄了,要知道這一切就發生在趙國監獄門口,那兩個守門計程車兵是瞎子嗎?
犯人死了又活了,然後逃走了,兩個門衛就傻傻的站著,目送這群幸運兒遠去。
再後來,嫪毐招攬了一個叫做破的魏國武人,破的武藝高強,可以說是劇情至今,武功最高的一個,他可以徒手震飛四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兵。
可就是這麼一個武藝高強的高手,居然被王翦騎馬撞死了,難道他就不會躲嗎?就算眼睛看不到馬跑來,武功這麼高就能被一匹馬撞飛?
只聽說過車子撞飛人的,還從沒見過被馬撞飛的人,以當時馬的速度,衝擊力應該不大。
這裡不得不說說熱愛下棋的嬴政,旁白還說這局大棋把呂不韋都嚇的一身冷汗,編劇也不用這樣強行下棋吧!硬要裝出高深莫測的權謀大師的模樣,看的人一身雞皮疙瘩。
仔細想想這所謂的大棋高明嗎?
一點也不高明,本來就是一樁太后出軌的後宮醜事,硬要被嬴政強行造成狂瀾既倒,大廈將傾的局勢,然後自己這個權謀大師出場王者歸來,不僅消滅了敵人還得到的民心。
殺嫪毐本就不用這麼大費周章,還要故弄玄虛,一個超級大國的大王用得著耍這些花招對付一個假太監嗎?真是自衛過度。
配角戲太多說起這個配角佔戲份多,最突出的一個人就是嫪毐,從二十多集拍到五十集,單獨剪出來都能出一個《嫪毐傳》,可見嫪毐的戲份之重。
歸根結底,嫪毐不過是一個沒文化、沒城府的房事達人,他能翻起多大的浪,需要幾十集的時間去鋪墊,強行把他培養成一個亂世梟雄。
值得一提的是,成蛟這個人物也是強行被造反,而且造反的原因是樊於期誘惑他,造反就可以帶好多好多兵馬,很威風。
這種所謂的權謀既不是深謀也不是遠慮,目的性太明顯了,損人利己的小花招而已。
還有贏虞這個角色,首先不提他草率的跑進了李斯家裡,單說李斯派他去嫪毐身邊到底是調查什麼,起先我以為是為了查趙姬生子的事,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贏虞就變成一根攪屎棍了。
《大秦賦》裡配角的戲份可以說是本末倒置,該給戲份的不給,不該給戲份的硬塞。比如王翦,這個對一統天下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武將,戲份實在是少的可憐,讓人甚至懷疑製片方到底知不知道觀眾想看什麼。
看《大秦帝國》的劇迷想看的是國與國之間的鬥爭和戰爭,想看的是天下大亂時的風起雲湧,想看的是符合歷史的高階權謀,想看的是一統天下這個高光時刻的描繪。
這些滿懷期待的觀眾老爺,對太后出軌這件事根本不感興趣,更聽倦了“嘴炮”嬴政口口聲聲的一統天下,光用嘴巴說是不能統一天下。
後期的隱患爛尾,相信是每一個觀眾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對比《權力的遊戲》,前面鋪墊了足足七季的夜王,到第八季一出場,剛剛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就被一個黃毛丫頭給殺了,然後劇情就走向了全劇終,所有人物全部崩壞,節奏快的讓人都接受不了。
再來看《大秦賦》,最壞的結果就是接下來的二十多集裡,“嘴炮”嬴政嘴巴高呼統一,一直唸叨到最後一集,劇終之前旁白用鏗鏘有力的聲音,說道“經過多年的努力,嬴政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他完成了歷代先王的使命,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
希望不要是這樣。
文中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