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看了前三集,我就可以毫不猶豫做預測,《嘆息橋》就是今年的港劇最佳了。終於到了年底,可以把這個預測變成了肯定。
為什麼沒有對手?因為TVB太老套了這種判斷,就跟《王國》播第一季時就預定了第三季的欣喜若狂如出一轍。
好劇不易得,尤其是好港劇。
為什麼說《嘆息橋》一騎絕塵,領跑今年所有港劇?
因為這是一部很不TVB的電視劇。
只要幹掉了TVB,在香港,就沒什麼對手了吧?
TVB今年捧出的最擅長《法政先鋒》和《使徒行者》系列都沒能拍出新意,像《金宵大廈》這種穿越精品也都成絕響了。
因為人未走茶已涼,《金宵大廈》剛大火就放走了影片的演技擔當。所以今年,港劇看這一部就夠了。
為什麼吹爆本劇?神剪輯瞭解一下說到神剪輯,首推必須是諾蘭的《記憶碎片》。
而《嘆息橋》竟然讓我想到了這部電影。
跟《記憶碎片》一樣,如果是順序,其實電視劇講的是最普通不過的四人戀情。從讀書時代跨越到中年時期。但是編劇把故事打亂了來講。
如果你以為是普通的倒敘順序插敘,那你就太小看編劇了。
在各種敘事順序的把玩之外,編劇還提供了一個人間真相:
人類的感情,其實分幾種真相。
一種是你記得的真相,一種是她記得的真相,還有一種,是事情本身的真相。
電視劇把這些都呈現出來了。
第一集,是林保怡飾演的男主之一記憶裡的事情走向。
第二集,是男二ken記憶裡的事情走向。
第三集,是女主之一何樂兒記憶裡的事情走向。
接下來,還有另一位女主角的記憶走向。
每一集的視角都讓人拍案叫絕。
等於你看到四個當事人在你面前八卦他們的愛情。
驚喜、刺激、意外、唏噓、遺憾、沉思、淚奔。這幾個詞承當了我看劇所有的心路歷程。
人們往往只願意看到他們自己相信的。同時他們會選擇性記住自己願意記住的。是以當你沉浸在悲傷的回憶裡自怨自艾,也許回憶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悲傷。
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你的觀點。感情如此,世事亦如此。五彩斑斕的世界由五彩斑斕的角度締造。
這,可能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初心。
不給你講道理,也不給你灌雞湯,它只是帶著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你曾經執拗的一切。它並沒有告訴你,你對還是錯,它讓你看到自己的心的同時,也能看到別人的。事情的真相,相信每個看了電視劇的人都有判斷。
放下執著,設身處地,容納不同,也許是電視劇的一個感悟。
而這種角度,在今天動輒群情洶湧的香港,尤其可貴。
每個主角都是段子手因為電視劇為每個當事人都提供了表達自己角度的機會,所以每個角色都有機會把自己的不容易放大給大家看,也就誕生了很多掏心窩子的金句。
比如第一集林保怡飾演的男主一,就自己給自己旁白過兩句內心的想法
第一句:
“做過的事怎麼可能不被人發現?”
此句送給全世界的劈腿男女和小三。
第二句
“之前懷疑有第三者介入,我想我才是第三者”
這句話送給所有在愛情裡被傷害的人。你們,並不孤獨。
還有很多很多,大家自己去看,你一定會有感觸,即便你未曾經歷傷痛,也一定能看懂他們的不易。
片頭曲不在片頭每一集的開頭,都有一個視角引子,然後再來片頭曲,接著進入這個人眼中的故事。
這麼有意思的結構,為什麼不拍成電影?
一年放一部,可以放十五年。
那不比《志明與春嬌》經典嗎?
為什麼膜拜此劇?美學構圖瞭解一下《嘆息橋》讓人耳目一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的美學構圖。
每一位愛好攝影的朋友,做設計的朋友,做創意的朋友都不應該錯過。
幾乎看第一眼就覺得是拿出了拍電影的誠意來對待每一幀畫面。
第二集堪稱教科書式示範。
我已經打算把畫面截圖,給小朋友講講什麼叫黃金比例,什麼叫圖片會說話。
簡單舉幾個經典例子。
(ken家裡)
地板三分之二構圖,從下往上的仰望視角。
有沒有偷窺感?有沒有壓抑感?
是不是把你拉回了小時候等著被大人責罵的感覺。她高高在上,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此處未有臺詞喊出“我要窒息了,我好壓抑,我好痛苦,媽,你太專橫了!”這種馬景濤式咆哮,(tvn習慣幹這事,習慣害怕大多數觀眾看不懂。)
但是看了的人都懂了。
構圖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嗎?這不是電影真的太可惜了!
還是ken家
ken和他媽媽兩人對坐吃飯,牆壁,鐵窗各佔三分之一構圖,上下二分之一構圖。
完全不需要任何文化修養的人都能看出來,蒼白牆壁兩邊碩大的鐵窗。
那裡是一個叫做牢房的家。關著兩代人。
無需臺詞已經把故事講盡,你可以遐想出無數他們的日常。
但是臺詞非要來點睛,我只能獻上自己的膝蓋。
“我講了好多次了......”
那句所有父母可能都對孩子說過的責備,做父母的聽了以後,請把它好好收好,再也不要拿出來了。
一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被老媽兩句話就講哭,這種心理陰影,你們估摸著培養了多少年才做到水到渠成的?
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希望有機會每集都好好分析分析這些鏡頭語言。強烈建議大家細品。
希望導演和編劇能再合作一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