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這樣評價他:“他做了我們這一輩人不敢做的事情”

雨神蕭敬騰說:“他的音樂作品,啟發了當代臺灣所有的音樂作品,打破了當時音樂的限制。”

這個人就是張雨生,被稱為臺灣“音樂魔術師”。

他是歌壇天后張惠妹的老師,兩人的緣分開始於酒吧,張雨生從酒吧裡挖掘出"好聲音"張惠妹。

其實,張雨生的音樂之路也是從酒吧開始的。

1988年,大學生張雨生在木船民歌西餐廳駐唱打工時,認識了自己的伯樂,著名音樂製作人翁孝良。

一年前,翁孝良寫下《我的未來不是夢》,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演唱。

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是臺灣飲料黑松沙士的廣告主題曲,廣告到處播,張雨生跟著紅了。

大學時期,張雨生的身高只有1米63,雖然個子小,但嗓音卻又極具爆發力,音域高到無上限。

雖然他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但樂感好得不得了。一首新歌上來就唱,唱兩三遍就能錄。

01

那麼,張雨生這種過人的音樂天賦是從何而來的呢?

他的音樂天賦算是從孃胎裡帶來的,父母親都能歌善舞。

父親是國民黨老兵,到臺灣後進入康樂隊,類似文工團的工作。母親是泰雅族原住民,是隊裡的舞蹈演員。

張雨生出生後,夫妻倆經常在家裡表演“歌伴舞”,就這樣慢慢薰陶著張雨生。

最初,張雨生並不喜歡唱歌,他走上樂壇,完全是因為妹妹的死。

張雨生的妹妹叫張玉仙,兩人相差5歲,感情非常好。張雨生特別疼愛妹妹,在家裡形影不離。

妹妹嗓子好、天賦高,家裡買的鋼琴,很快就能熟練彈奏。妹妹告訴張雨生,自己長大後要做一名歌手。

在妹妹的帶動下,張雨生從高中開始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

1986年的一天,全家人去溪邊烤肉,那天張雨生沒去,因為他和大學同學約好出去玩。

沒想到,15歲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這件事對張雨生的打擊非常大。

他一度情緒低落到抑鬱的程度,腦子裡總是抹不去從前和妹妹一起哼唱時的身影。

在他的第一張專輯《天天想你》的製作感言中,張雨生這樣寫道:

“雖然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是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好,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太大。”

日夜想念妹妹的張雨生,寫下了《妹妹晚安》這首歌,“妹妹晚安,你是不是快樂,孤不孤單,冷不冷清,寒夜裡是否有人與你為伴”。

從此妹妹的音樂夢變成了他自己的音樂夢,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替妹妹做完這個夢。

02

1988年,張雨生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冠軍,得到了在木船民歌西餐廳駐唱的機會,因此吸引到翁孝良的注意,並加盟了翁孝良的公司。

公司將張雨生打造成鄰家大男孩,親切的形象,勵志的旋律,極富正能量的歌詞,讓張雨生迅速成為“老少皆愛”的偶像歌手。

1989年,張雨生的第一張專輯銷量高達三十五萬張,他徹底紅了。

但張雨生對自己的紅很不適應,害怕別人找他要簽名,無論去哪都跑著去,在別人看來張雨生一直是“一路小跑”。

但張雨生服兵役時,卻成了“最火的兵”。在他服兵役時,漫畫《張雨生大兵日記》在臺灣中國時報》連載。

內容以張雨生在軍中發生的各種趣事為題材,雖然並不是真實的軍營生活,但是內容搞怪有趣,一時間漫畫風靡全臺。

在軍中的張雨生事業走上了巔峰,當兵第一年,他入圍了第一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當兵第二年,他入圍了金曲獎最佳男歌手獎。

服完兵役後,張雨生想要自己做創作專輯,公司高層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他們看來,張雨生的名頭太響了,他就是一棵搖錢樹,專輯肯定會大賣。

很快,張雨生錄製了創作專輯《帶我去月球》,這張專輯在當時前所未有的新穎,充分展露了張雨生的音樂天賦和創作才華。

但歌迷沒有買賬,唱片滯銷,叫好不叫座,這張專輯成了張雨生音樂生涯大轉折的開始。

為了止損,唱片公司集結許多大牌詞曲作者,為張雨生打造了專輯《大海》。

雖然這首歌登上了流行樂排行榜榜首,張雨生卻開心不起來,但是為了自己能繼續在歌壇走下去,他不得不選擇妥協。

寫給女友的情書中,他說:

“我奮力工作,因為我答應我自己,我要站起來給他們看。如果不讓我全權處理整張唱片的風格,我寧可不掛製作人的名。製作得再精緻的皮偶,終究仍是傀儡。

很多人是因為《大海》才開始認識並喜歡張雨生,這首歌也是他演唱次數最多的歌曲。

但張雨生的內心從來就不希望,把這首迎合市場的歌作為自己的代表作。

03

寫過無數流行歌曲的張雨生,其實有個搖滾夢,在《自由歌》的創作感言中,他這樣寫“我期許,我能夠走出搖滾坦蕩大路”。

1994年,在張雨生不斷要求下,唱片公司再次放手讓他製作創作專輯。

《卡拉OK live臺北·我》這張專輯是張雨生成熟的標誌,他找到自己的理念,但是這張專輯再次遭遇滑鐵盧。

雖然如此,他依舊在奮力的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他的創作專輯不斷誕生,越發前衛。

沒有人知道,在這些嘗試背後,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張雨生經歷了怎樣的對抗和妥協。

熟悉他的人發現,他的眼睛裡已沒有了往昔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堅定而充滿希冀的目光。

1995年,張雨生轉戰製作人領域,他為張惠妹量身打造了第一張專輯《姐妹》,充分發揮了張惠妹的演唱特色。

第二年,他又為張惠妹製作了第二張專輯《Bad Boy》,這張專輯奠定了張惠妹歌壇天后的地位。

張雨生第一次見張惠妹,就覺得她很像自己的妹妹,所以他把對妹妹的情感都投射到了張惠妹身上。

他傾盡全力幫助張惠妹,為了提攜和增加張惠妹的曝光度,不喜歡參加綜藝的張雨生,頻頻幫助張惠妹打歌。

在張惠妹身上,他找到了更大的揮灑空間,再度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從票房毒藥,變成了金牌製作。

1997年10月20日,張雨生髮生嚴重車禍,努力與死神搏鬥24後,於11月12日去世。

令人唏噓的是,1998年臺灣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張雨生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獲得了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

他生前曾5次入圍,但都未能獲獎。這是他一生都期待的獎項,可他自己沒能等到上臺領獎的這一天。

在短短31年裡,張雨生的生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高亢的聲音、純淨的面龐,似乎從未離開過。

或許,“張雨生是一個純粹的歌者”,就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縱觀張雨生的一生,充滿無奈和掙扎,在追求音樂夢時,有自己的堅持,卻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59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明星大偵探》中的恐怖童謠原唱曝光 原來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