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世紀50年代前期,鄒文懷初入公司做宣傳部經理時,邵氏還是老二邵邨人的父子公司,老六邵逸夫還在南洋經營戲院。1958年,邵老六回港將邵氏父子改組為兄弟公司,並提拔鄒文懷做製片經理,決意在影壇大展拳腳。他對小鄒極為信任,授予先斬後奏大權,而鄒文懷確實也不負重託,12年間惡鬥國泰、請回凌波,拍黃梅調、搞武俠片,可謂身經百戰,屢立奇功,堪稱邵氏第一能臣。正因如此,鄒文懷的“出走”才令邵逸夫大動肝火,他以為“意見不合”只是鄒文懷離開的導火索,根本原因還是鄒早有自立為王的“狼子野心”。

事到如今,何冠昌、蔡永昌、趙耀俊、梁楓等一班猛將追隨鄒文懷而去,邵氏雖然損失慘重,所幸邵老六倒還能承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大不了我招兵買馬,從頭再來。但,鄒文懷接下來的行為卻真正激怒了邵老闆,一場賓主終成陌路仇家!

對於志存高遠的鄒文懷而言,他雖然備受邵逸夫重用,甚至時常行使老闆權力,可惜說到底不過“打工仔”一名,所以離開邵氏是遲早的事。不過,縱然鄒文懷存了另起爐灶的心思,如若沒有十足的把握、全面的準備,亦絕不敢貿然行事。比如這次自組嘉禾影業,鄒文懷早在還未脫離邵氏之際,便已暗中籌劃妥當,新公司資金不僅取得泰國和臺灣方面的支援,影片發行亦可透過邵氏的老對頭國泰發行到海外(國泰儘管停止製片業務,卻依然是擁有一家電影發行及遍佈東南亞院線的娛樂大企業)。另外,鄒文懷還秘密與日本片方達成協議,計劃聯合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希望藉此打響嘉禾征戰影壇的第一炮。為了能搞成這部極具商業噱頭的“中日大戰”,鄒文懷撬走了主演《獨臂刀》的邵氏頭牌男星王羽,並避過禁制令,將《獨臂刀大戰盲俠》安排在臺灣拍攝。

饒是鄒文懷自以為做得隱秘,但事隔不久便被邵逸夫得知,隨即引起當年轟動一時的影壇糾紛。須知《獨臂刀》不僅開啟了經久不衰的華語武俠電影新浪潮,亦是邵氏首部票房破百萬的賣座猛片,更是邵氏的金漆招牌。1969年,王羽再次演繹的《獨臂刀王》,票房同樣鼎盛,廣受歡迎。而今鄒文懷慫恿王羽盜反邵氏,又明目張膽使用《獨臂刀》的故事題材跨國拍片,豈能不令六叔怒髮衝冠、義憤填膺?於是,《盲俠大戰獨臂刀》上映時,邵逸夫便親自出馬,直指嘉禾侵犯版權;鄒文懷則沉著應戰,以自己和王羽亦曾參與《獨臂刀》創作及製片“據理力爭”。這場版權糾紛最終甚至鬧上法庭,兩人更親自對簿公堂,當場翻臉,併為此花掉上百萬的律師費,直至影片映期結束,官司仍未完結!

如此一來,邵氏與嘉禾的水火之勢已成,而對香港影界影響深遠的數十年龍爭虎鬥亦正式拉開序幕……

話說嘉禾公司成立之初,雖得境外資金支援,但畢竟根基尚淺,如無驚人業績,難保不關門大吉。所幸鄒文懷、何冠昌早就抱了艱苦創業的準備,縱然初期慘淡經營,卻仍能沉著應對,積極尋求機會,務求步步為營、每炮必響。

只可惜,嘉禾先期推出的《天龍八將》、《刀不留人》兩部武打片儘管皆有近百萬票房(當時香港電影若收百萬左右便是賣座,張徹“百萬導演”之譽即由此而來),但依然難敵實力雄厚的邵氏出品。尤為甚者,是兩家公司繼糾纏不清的《獨臂刀》版權案後,皆感不忿,居然各自翻拍該片,再次較量。嘉禾的《獨臂拳王》由以《獨臂刀》成名的王羽自導自演,故事大同小異,只是由刀變拳。邵氏的《新獨臂刀》仍由原作導演張徹執導,男主角則換上了新人姜大衛。而邵逸夫為了拍攝此片,特意斥資60多萬在邵氏影城附近山坡買了一塊地,並花費40萬搭建佔地兩萬多平方米的“虎威山莊”,足見求勝心切。不久,《新獨臂刀》與《獨臂拳王》相繼上映,《新獨臂刀》的票房為150萬,《獨臂拳王》只收100萬,嘉禾自然甘拜下風。

而在當時,業內人士多半不看好鄒文懷,以為嘉禾能維持下去已是萬幸,若想抗衡邵氏根本是痴人說夢。事實上,即便鄒文懷本人開始亦未敢存此念頭。

通常情況下,挑戰與機遇是並存的,只看當事人如何解決和把握了。1970年,在美國影界發展的李小龍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透露如果劇本、片酬合適的話,他願意回香港發展。訊息傳開,多家香港電影公司對李小龍發出邀請,但當他提出影片投資不得低於60萬以保證製作水準的前提條件時,卻又令不少小公司望而止步,真正有意合作的其實只有邵氏和嘉禾兩家。而李小龍原本對財雄勢大的邵氏最有興趣,儘管邵逸夫開出的條件並不優厚(不但每部片酬僅有2000美金,還要籤長期合約,與邵氏旗下的那些明星藝員並無區別),但他仍舊錶示只要邵氏寄來劇本及相關資料,合作事宜儘可再作商量。孰料邵逸夫早已看準李小龍在好萊塢發展並不得意,又怎會聽從他的安排?當下顯出大老闆的派頭,必須李小龍先行回港,才能安排一切。此舉自然惹火了素來心高氣傲的李小龍,立即強硬表態,非要邵氏派人到美國和他談不可,兩相較勁之下,合作之事果真作罷。

既然邵氏與李小龍談崩,鄒文懷便得了機會,本來他已派羅維之妻劉亮華作為嘉禾特使去美國拉攏已婚的前邵氏“武俠皇后”鄭佩佩加盟,雖然遊說不成,卻正好乘機當面拜訪李小龍。面對首位越洋過海的港臺製片商的熱情相邀,李小龍怎能不足感誠意?加之嘉禾給他的片酬是每部7500美金,並儘量滿足他提出的其他要求,李小龍終於口頭答應為嘉禾開拍兩部電影。

1971年7月,李小龍赴泰國全景拍攝了嘉禾投資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三個月後影片上映,創下香港本埠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引發香港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轟動效應,李小龍在銀幕上展現的打鬥場面,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功夫片,動作前所未有的激烈精彩,令觀眾如痴如醉。翌年3月的《精武門》將李小龍的功夫魅力與極度渲染的民族情緒結合在一起,使得影片大獲成功,僅在香港本地便狂收近450萬港幣,破了《唐山大兄》(320萬)保持的本埠票房,甚至打開了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而嘉禾亦憑藉這兩部空前賣座的影片賺了個缽滿盆盈,公司實力突飛猛進。

22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盤點香港英皇電影的造星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