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美話狠的楊冪頻上熱搜,原因無他,這一屆的《奇葩說》請了她作為導師。不得不說,這一屆的導演選導師比選選手還要有眼光。高情商+反應快,讓楊冪在這樣的節目裡如魚得水,加上她犀利生猛的話風,節目想不出圈都難。
這不,剛剛預熱幾波,熱搜就開始常駐了。前有“罵你的人都是草船借來的箭”,後有“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金句頻出,不是投機取巧的抖機靈,仔細琢磨,是一種久經事世的通透和清醒。
幾乎從楊冪走紅開始,她就一直是話題人物。作品、穿搭、人設,她在用各種方式出圈。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幾番全網黑嘲,仍然未能將她從頂流的位置上請下來,哪裡有她,哪裡就有輿論風暴,熱度經久不衰。
現在的新晉流量的粉絲圈層界域明顯,那些輿論和熱鬧都是屬於那麼一小部分群體的,熱搜換了一撥又一波,頻率快到閒暇人等無心關注。每天對著一半的不知道來頭的名字,只是輕輕一句:這誰呀?
但是早期的流量不一樣,歷經幾年風雪,扛下來的都是有廣泛認知群眾的紅星,實紅的那種。每個人想到,都還能提出一兩部作品,也能像熟人一般闊口談起:那個人啊,我覺得……云云,楊冪就在這一類。
楊冪的紅是一種現象級事件,也是一種形象級營銷。不得不說,她是一個非常狠的人,對自己尤其下得了手。那幾年的電視、電影、綜藝、新聞、廣告哪兒哪兒都有她。
在短影片還沒有荼毒全網,網紅還沒有扎堆分割大家的時間,楊冪活躍在大多數人的視線了。
我們旁觀著一錘又一錘的重擊砸在她的身上,原以為這次該倒下了吧,沒想到過一段時間,她又帶著一臉的嬉笑怒罵和冷靜通透的彎彎眉眼出現在你面前,彷彿在對生活常規的挑釁:“打不過我吧,就是這麼強大。”
在作品和所謂的“黑點”都成了歷史,當好壞風評都被健忘的觀眾丟棄腦後,留下的是一個“不好惹”的楊冪。
第一次聽到人設概念,是關於楊冪的“少女人設”。當時很是匪夷所思,畢竟以楊冪的功力,感覺辣手摧花大御姐的路線更符合她的氣質。至於“人設”嘛,大可不必。強大如她,人物的單一設定抹殺了她複雜的魅力。
不過無論是網友杜撰,還是團隊出於市場考慮,這個“少女人設”在一種違和又貼切的矛盾下立在娛樂圈裡。
違和的並非年齡和麵部生態的相悖,矛盾的是少女的懵懂是在輿論中跌宕的明星很難保有的,它一定是被泥濘裹挾、洗刷,在歲月的成長裡不見分毫。
貼切的是年少的勇敢和無畏有能從楊冪身上尋到邊角。
沒有一種強大是與生俱來,無論是她選擇還是被強加,那些重挫和誤解落在她的身上,感知到的傷痛未必就比平常人要輕。可是當她將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雲淡風輕的站在你面前,支撐她的是內在生長的力量。
她本可以更加圓滑世故,她本可以扮演弱勢,或是哭訴,或是求饒,或是感慨,總有人願意為她衝鋒陷陣。可是她保有自己的執拗,好或壞,都吸納進去,慢慢消化。
群嘲、奚落、詆譭,不論怎樣她都想擁有一副鎧甲一般,不為所動。她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比那些參與在有關她的事件裡的人們還要清醒。
笑鬧是一場空。眾人喊打喊殺,最後也不過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起良民自守的生活。等到清醒過來,怕是很久以後。自己熱過得血是否成了誰的箭,誰又說得清道得明。沒有追究,也不會有褒獎。
旁觀者入了局,也依然是一個旁觀者。順風而起,逆風而散。那清醒的人堂堂正正地在天地間行走,那不知所謂的人如世間蜉蝣四處散落。
無論是經歷過怎樣的過失與錯責,我們不會聽到當事人的解釋。曾經被楊冪的一段採訪打動。大意是:你往外面看一看,哪一個人不辛苦,每個人都很辛苦。別人為什麼要理解你的辛苦?
是呀,生而為人,豈能不苦。可是,平凡如我,顧影自憐,怨懟上天的不公,羨慕他人的風光。很少捫心自問,卻常常心存幻想,如果我的前提條件發生變化,我會不會……不會。
那些擁有你未曾擁有的事物的人,自然也承受你無法或者不願承受的苦。那些經過萬般錘鍊的人不是吝嗇分享他的路徑,只是知道自己沒有你想要的的捷徑。不如任你混沌,任你昏沉,任你怨懟,任你在千嫉百妒之中仍然能夠酣睡。
明明擁有通透的人格魅力,卻偏偏營銷亟需維持的美貌,楊冪不是在與自己較勁,而是深知,世間有幾人能將酣睡之人喚醒?
不是聽見幾句醍醐灌頂的言論就會洗心革面。在短暫的振奮之後,他們又會回到自己的舒適圈。四下觀望,多得是閒閒散散的過路人。
那個高臂振呼之人會如何,會被群起而攻之,會一言一行皆受考量,總要找出錯處將之拉下高臺。
沒有人會做凌晨5點的鬧鐘,因為不合時宜。該醒的人已經在路上,不願醒的人還等著日上三竿。偶像更不會,他們不是人間太陽。
他們沒有義務,也沒有我們想象的能力。他們的璀璨不是自身的星光,而是閃光燈聚焦的人造光。顧及自己,已然辛苦。
若說打動你的是這一句:“清醒的人都是努力活著的人”,那麼打動我的是她在說這一段話時的第一句:“我在思考”。
我想讓你感知的也不是我的拙言陋見,而是,請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