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有人即使榮譽加身,內心仍舊充滿缺憾。
姜文,迄今獲得 33 項國內外電影大獎、27項大獎提名。
即使已經獲得這樣他人難以超越的成就,姜文仍然內心藏有傷痛。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姜文充滿遺憾地提到他的母親,他說:
“我一生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一句誇獎,這是我人生中最遺憾最難過的事。”
世界上永遠無法滿足的,除了對物質的貪婪,和還有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即便成為專業領域的傳奇人物,只要一句來自父母的冷哼,就足以讓整個人生都在遺憾中掙扎。
成年人尚且如此,我們的孩子又該怎麼辦?
①熱衷譏諷,就是給孩子的心扎毒針之前,某網友釋出了一條見聞:儘管醫生曾多次勸告,儘管孩子都已經抑鬱症確診了,孩子媽媽依然忍不住開口閉口都是冷嘲熱諷。
有的父母,拿“刀子嘴豆腐心“當個人風格。
而更可怕的,是有些“假糊塗真明白”的家長,把諷刺當教育秘籍,把射向孩子的冷箭,當成自己的用心良苦,完全不顧孩子已經遍體鱗傷。
②停下打壓式教育,聽聽孩子的真心話在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幕令人揪心。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媽媽迴應說:“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因為我認為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多麼熟悉的說法?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打壓式教育”。
當女孩一邊抹眼淚一邊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打擊的時候,壓抑委屈的表情讓人忍不住心疼。
但是媽媽卻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很快女兒發現,無論自己再怎麼說,都無法勸服媽媽,只能哭著走下了臺。
“不打擊你,你就要飄。”這是很多崇尚打壓式教育家長的初衷。
在他們看來,“鼓勵讓人驕傲”。孩子只有一直處在“被否定的狀態“,就能保持對贏的渴望。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徐敬凱小朋友在媽媽的長期挖苦中,性格自卑、不合群、甚至在學校有同學用課桌撞他,小小年紀內心卻非常壓抑。
他說:媽媽根本不愛我。
嘉賓傅首爾聽完心痛得說不出話,結果徐敬凱媽媽卻非常坦然。在她看來,兒子的這些委屈都不重要,甚至當嘉賓安慰她,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時候,她不屑地笑道,反問:
「就他還獨一無二的存在?」
實在無法理解,一個媽媽怎麼能如此習慣於貶低自己的孩子。
接下來的相處中,傅首爾完全展示了「鼓勵式教育」為孩子帶來的正向激勵作用。
她在節目中不斷誇獎幾個孩子:
“媽媽給你佈置這麼多作用,是因為知道你太聰明、能很快做完。““你的字怎麼寫得這麼好?!”幾個萌娃在鼓勵下,肉眼可見得樂呵起來,做作業的積極性高漲,完成速度也變得更快。
④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擁有從絕境中爬出來的底氣楊迪,現在是大家所熟知的喜劇型藝人,從各種耍寶類角色、搞怪扮醜遊戲一路走來,逐漸被觀眾認可。
楊迪一路上也遭到很多謾罵、指責,父母的鼓勵和支援是他最大的底氣。
前不久,楊迪更是在節目中向父母表白:
不管我幹什麼,我媽都說“好”、“棒”,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
父母的鼓勵不僅是孩子一路奔向夢想、堅持自我的勇氣,也是孩子從絕境中爬出來的推力。
19年傅園慧在世錦會預賽中第一,卻在半決賽中失利,無緣決賽。面對這種結果,很多人質疑:“是不是由於上綜藝影響訓練了?”
在質疑面前,傅爸爸回擊:
“一場比賽不能說明什麼,只要心中的夢想還在就會拼搏努力。”
有這樣的爸爸,難怪傅園慧會成為國民心中的“元氣少女”。
傅園慧在節目中也說,父母從小就告訴她,
“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她就有這樣的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是天才”。
“這個聽起來挺傻的,但是當你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別人都不相信你的時候,或者攻擊你的時候,這三句話就會成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⑤四個要點,做好鼓勵教育鼓勵式教育並不是一味地誇孩子,還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支援。
關注和陪伴如果沒有對孩子本身的關注和陪伴,不瞭解孩子真實的經歷和體驗,鼓勵只會“空穴來風”“無本之木”,孩子要不然對鼓勵不認可,要不然就會變得盲目自信、自大嬌縱。
信任和支援對於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也不會譏諷、否定,而是相信孩子能夠做好判斷,並支援孩子去嘗試、體驗、探索和證實。
接納和共情當孩子遇到困難有情緒時,會及時發現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助孩子思考和尋找解決方案。
理解和尊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理解孩子獨特的想法和成長路徑,尊重孩子自由的選擇。
讓父母的信任成為孩子的底氣,這比譏諷、打壓更有效、更能陪伴孩子成為一個陽光、向上的人。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父母生過的病,不會在孩子身上產生免疫力。
讓父母的信任成為孩子的底氣,這比譏諷、打壓更有效、更能陪伴孩子成為一個陽光、向上的人。
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保持平常心,並且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努力讓孩子成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