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相聲界,青曲社算得上中流砥柱,也撐得起頭牌。而班主苗阜更不是平常一輩,從鐵路工人轉行到相聲行業,並且很快成立班社,之後迅速火爆全國,不得不說,還是有幾分能耐的。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想要罵街了:火爆的原因是姜昆先生捧。別急著擺上這一條,苗阜真正走紅,是靠一段相聲《滿腹經綸》,甚至更早。那時候,苗阜還沒有走上仕途之路,也就沒有所謂的這捧那捧,至少不是姜昆先生捧。
郭德綱與苗阜有恩怨,這並不是少數人知道的事情,怎麼說呢:藝人相輕。
郭德綱和苗阜有一段不錯的蜜月期。受師父的囑託,苗阜將一套名為《張雙喜捉妖》的相聲孤本送給了郭德綱;在西安德雲社開張的時候,苗阜還送去花籃祝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但很快事情的發展就出乎了大眾的預料,西安德雲社關停,馬鶴琪(西安德雲社負責人)在網路上和西安幾家相聲園子宣戰,而作為領軍人物的苗阜肯定不能坐視不管,回懟了不少猛料。
郭德綱一是為了徒弟,二是西安德雲社倒閉心中有氣,也罵了起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這件事情,郭德綱是佔下風的,畢竟有些事只是馬鶴琪的主觀臆測,所謂的倒閉原因是同行的阻礙,都是信口開河,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知名演員太少,撐不起這個檯面。
估摸著您都不知道馬鶴琪是誰!不能因為一塊招牌,進去找不痛快不是。
從這之後,苗阜和郭德綱的關係徹底黑化,苗阜也不時地用言語暗示一波,又是又來蹭郭德綱的熱度。在新進的一次採訪中,苗阜表達了自己對郭德綱的看法,並且說出瞭如下的觀點:郭德綱早已不是以前的郭德綱,郭德綱之前做的事對相聲有利,如今則未必。
作為成名的人士,苗阜有自己的一種相聲認知,也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相聲觀。他對過度娛樂的相聲深惡痛嫉,相聲不是一本書,一盤磁帶,一張光碟,而是一套完整的體系,不能一概而論。
當時的苗阜已然火爆,如果參加了這檔節目,影響力還會再提升一個階層。
《歡樂喜劇人》第二季時,苗阜的回答依舊是:對不起,還不去。你這檔節目多火和我沒有關係,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觀就可以選擇放棄。
在製作《相聲有新人》節目時,最早的導師陣容是郭德綱、苗阜。據苗阜回憶道:“導演給我經紀人打電話,說讓苗阜老師來,給七位數。”
苗阜的說法是有合理性的,本來張國立參演這檔節目,作為導師就很意外,並不是相聲界的人,也沒有從事相聲藝術的家人,用侯耀文的把兄弟這個頭銜並不能服眾。
媒體想讓郭德綱和苗阜坐在一起,製造一個大的輿論爆點,苗阜依舊拒絕,捨棄了七位數的薪資。順從了自己的內心,倒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根本原因,還是苗阜對娛樂化的傾向保持著清醒。當然,這裡沒有針對郭德綱先生的意思,請不要過分的解讀。
在青曲社後臺懸掛著這樣的一副條案:尊師重道,居安思危,後四個字是苗阜自己添上去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聲給予的,他要對相聲負責,並且為相聲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郭德綱和苗阜有一點特別想像,就是對相聲的認識和努力上。但相聲演員最要緊的還是段子,多出好作品,才能被時代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