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嚯,郭德綱居然官宣要在抖音直播,面向全網招收新一屆徒弟了。

“龍字科”,親自帶,最後一次,最大規模招生,句句都是重磅資訊點。

最傳統的相聲行業,用最新潮的直播方式招徒弟。

直播充滿未知和不可控因素,老郭不怕被網友“砸場子”?太刺激了吧。

這麼多年發展下來,德雲社早就成了圈內自帶流量的造星神器,旗下叫得上名的“角兒”們不下數十位。

而且,“雲鶴九霄”一共近百名徒弟,只有雲字科和頭鶴少數人是老郭親自教過的,其他人更多是“徒弟帶徒弟”擴散開的弟子們。

所以郭德綱早前稍微透露風聲說今年要手把手教新一代“龍字科”,就已經吸引到很多業內知名演員的“搶灘登陸”。

誰都沒想到,他最終會決定用直播的方式面向全體網友招生。

老郭,很精明啊。

歷經相聲行業的幾度沉浮,郭德綱太知道新鮮血液的重要性。

雖然德雲社現在發展勢頭很好,但如果不知變通、固步自封,難保證德雲社會不會逐漸走進死衚衕。

所以郭德綱這次,又要進行大動作了。

拜師收徒這套傳承故事,幾乎佔據了郭德綱人生的近半數關鍵詞。

郭德綱,1973年出生在傳統文化浸潤裡的天津衛,7歲學評書,9歲學相聲,12歲學西河大鼓,從小接受的就是傳統相聲教育方式。

但當時以北京為首的主流相聲文化圈,非常講究師承派別。

在天津學藝、進京闖蕩的郭德綱,就成了無門無派的“野路子”。

其實我們桃兒基礎很好,會的傳統相聲段子比許多名角兒都多,說學逗唱樣樣拿得出手。

可惜那是個相聲蕭條的年代,知名相聲演員在臺上演的也是混雜了小品表演方式的新式相聲,穿大褂、說貫口的傳統手藝,幾乎要失傳。

(後郭德綱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

京城知名相聲門裡,更加不願意接受追求“讓相聲迴歸劇場”的老郭,一為忌憚,二為不願改變。

20多歲水嫩嫩的青年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北京到處碰壁,找不到任何一個願意收留他的主流相聲門派。

直到2004年,他才成功拜入相聲大師侯耀文門下,成為侯門第22位入室弟子。

這時,距離郭德綱成立“德雲社”,已經過去了整整九年。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前後,郭德綱和于謙才固定下搭檔,德雲社創始人之一的張文順老先生,給郭德綱定下“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字,依次收徒。

郭德綱最初真正意義上收下的徒弟,也大都是傳統相聲裡的“兒徒”教育方式。

“燒餅”朱雲峰,13歲拜入郭德綱門下,從此吃住學藝均在師父家裡。

一個徒弟半個兒,之後燒餅的每一件人生大事,師父都是見證者。

2018年,燒餅結婚,現場拽著師父的手哭成了個小可憐兒,還被網友調侃,尋常閨女出嫁都沒您哭得這麼厲害。

徒弟拜師學藝,一點點打磨說學逗唱基礎相聲技藝。

再由師父領著登上劇場舞臺,在觀眾面前打磨表演技巧,這是傳統相聲演員的培養方式。

最初德雲社的雲字科徒弟們,基本都是這麼走出來的。

在尋求師承的九年裡,說相聲吃不飽飯,為了支撐住搖搖欲墜的德雲社,郭德綱嘗試了各種謀生方法。

跑茶館兒、小園子,做過主持人、編導、打雜的。

甚至去參加過衛視節目的“櫥窗生活48小時”極限挑戰,像猴子一樣被人觀察。

老郭真正靠相聲本事立業,恰恰是在侯耀文先生開發佈會宣佈收他為弟子之後。

侯耀文收徒儀式吸引大批媒體,而他對郭德綱的高評價,成為幫助這個不起眼的“小黑胖子”走向更廣泛觀眾的敲門磚。

這些經歷,都給郭德綱原本傳統小劇場授徒觀念帶來很大沖擊。

從這時起,德雲社開始在傳統相聲模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新的蓬勃模樣。

事實證明,郭德綱乘著電視媒體春風的發展路線很對,德雲社逐漸壯大,在相聲界闖出名氣。

但樹大招妖風,2010年德雲社風波不斷,與之同時,幾名弟子宣佈退出德雲社,自立門戶。

幾番重創,德雲社大傷元氣。

這一年的這些事,直接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原本在校成績很好的郭麒麟,在幾個月之後提前退學,回家加入德雲社相聲演出四隊,成為一名相聲演員。

雖然大林子在之後的採訪裡都強調自己是主動退學的,但在這個巧妙的時間點,具體細節,旁人不得而知。

再就是郭德綱管理德雲社的發展思路,利益面前恩情斷,他發現只可著一兩個人捧反而存在隱患,必須推更多人出來,才能促進德雲社內部良性競爭。

於是,更多徒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這些年輕人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德雲社眾弟子們在網際網路時代網友心裡對相聲行業刻板印象的大門。

原來相聲這麼有意思,原來相聲演員可以這麼帥氣有趣,原來還能這麼玩兒?

三年來,在老郭的默許推動下,師兄弟們各憑本事,在網路上贏出了一塊德雲社的專屬領域。

相聲演員發展成“兼職愛豆”,起源是張雲雷2016年的驚天一摔,渾身上下裝了108塊鋼板,好險撿回一條命。

身體恢復之後,郭德綱順勢帶他登上綜藝節目,網友突然發現,這個遭遇意外的小哥,居然長得還挺帥?

網際網路世界,顏值就是王道,再加上張雲雷擅長“柳活兒”,唱得好,一曲《探清水河》徹底走紅。

也就是從張雲雷這裡開始,許多年輕女生追趕他的腳步,帶著熒光棒走進相聲劇場,形成“德雲女孩”的雛形。

儘管去年經歷了一定波折,但他現在仍是德雲社裡當之無愧的頂流之一。

雲鶴九霄,徒弟帶徒弟,德雲社越來越壯大,也順應網際網路時代潮流,分化出不同風格的相聲新人物。

2018年,孟鶴堂周九良參加《相聲有新人》,一句“盤它”意外出圈,逗哏演員孟鶴堂成了“萬物皆可盤”創始人。

捧哏演員周九良也很有個性,外號“小先生”,經常以讓人想像不到的方式接梗,德雲社著名“無情懟人機器”。

張鶴倫最愛開師父玩笑,臺上無大小,臺下立新墳,一代新墳換舊墳,墳墳挨著張鶴倫。

相對年輕一些的張九齡、王九龍,以及近期經常在綜藝節目中露面的秦霄賢,都是德雲社相聲演員裡面的帥氣擔當,很有人氣。

“雲鶴九霄,隨便你挑”,無論什麼樣的觀眾,都能在德雲社找到自己喜歡的相聲演員。

再加上相聲演員天然的捧哏逗哏搭檔關係,自帶兄弟情、師徒情加成,更加方便追星女孩們磕CP。

唯粉、cp粉、團魂粉,逐漸形成在飯圈自成一派的“德雲女孩”們。

根據喜歡這些相聲演員們的性格,德雲女孩還給他們量身定做了各種“人設”,各有各的專屬應援方式。

欒雲平欒隊是管著全社演員工資卡的“帶頭大哥”,也是師父郭德綱最信任的愛徒,這可不能瞎胡鬧,必須敬著。

郭麒麟因為在《西廂記》裡反串過崔鶯鶯,就被當成了全社師兄們一起寵著的“大小姐”,帥氣與可愛並存,無數美圖出圈。

我們鶯鶯的表情包,屬實好用。

秦霄賢作為德雲社新晉頂流之一,除了負責帥,一身傻憨憨氣質還要負責被“懟”,“媽粉”多過“女友粉”。

德雲女孩還會為自己喜歡的相聲演員們做資料、做物料、製作宣傳詞條,用最新潮的方式包裝傳統相聲。

還自發組織學習相聲演員們的表演段落,當做作為德雲女孩的必修課,給喜歡的演員們以全場大合唱式的應援。

這一切變化發展,老郭當然都很清楚,他甚至還會用德雲女孩們的梗來調侃自己的徒弟們。

老郭也看抖音,看到德雲女孩剪的弟子們各種爆笑段子大火,他會不會也在家大笑出聲?

近兩年,如果說雲鶴九霄是有控制的“收”,郭德綱對親兒子郭麒麟就是穩坐後方的“放”。

這兩年,德雲社再次站穩腳跟,郭麒麟也開始不再侷限於相聲領域中,開始自由拍戲、接綜藝、演話劇,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走出一條與其他弟子不甚相似的新路線。

當然,無論是雲鶴九霄的師兄們,還是郭麒麟,對德雲社本身來說,都是同個巨型IP下不同的發展路線,殊途同歸。

不止停留在演藝圈,德雲社還涉足了餐飲、旅遊文創、服裝美容等行業,發展眼光很有遠見。

如今再加上流量經濟,德雲社的商業價值只高不低。

但就像許多兼顧流量路線的藝人一樣,粉絲群體越壯大,本人就越樹大招風,越會面臨更多不可控因素。

郭德綱也早就表達過這些隱憂,有些相聲演員,成也粉絲,敗也粉絲。

危機意識,促使郭德綱必須再次尋求新的路徑,以期破局。

基於原始流量基礎,郭德綱帶著徒弟們上節目、開直播,甚至還做了團綜,隨潮流而動。

這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相聲發展方式,一方面極大範圍擴大德雲社的影響力,幫助它自身逐漸坐穩相聲界乃至喜劇界第一把交椅的龍頭位置。

另一方面,也極大範圍擴大了相聲在年輕觀眾之間的普及度,形成一個促進相聲發展、互惠互利的良性迴圈。

前期伴隨網路發展的思路讓德雲社如日中天,更加讓郭德綱開闊思路、樂於接受新事物。

老郭對移動網際網路接受很快,帶著德雲社眾多徒弟們開抖音,緊跟時代。

事實證明,短影片時代傳播方式非常適合德雲社。

十幾秒的小段子、半分鐘的柳活兒唱腔、觀眾偶然間記錄下來相聲演員機敏的臨場反應,都是能在短時間內刺激感官的創作內容。

網際網路讓觀眾與演員之間的關係更近了,郭德綱對新事物的接收,再度促進德雲社相聲文化的下沉傳播。

短短三年,德雲社便實現了從電視等傳統媒體,到網際網路時代,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三級跳。

老郭,真·網際網路弄潮兒。

4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大衣哥獲貧困生看望,每個贈送一本自傳,被贊人美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