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粉紅色的喬治2020-12-1822:26

我心目中的《大秦賦》應該是在兵戈鐵馬、鋒火狼煙四處戰亂的背景下,始皇帝如何縱橫捭闔、橫掃六國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繼而勵精圖治實現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歷史壯舉,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因焚書坑儒、建阿房宮、修驪山陵實施暴政的暴君,我們想看的是秦始皇從一個身在趙國的質子之後,如何逆襲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

《大秦賦》的背景應該宏大如斯:

這樣充滿宏大的歷史厚重感的畫面,使《大秦賦》開播時拿下8.9分的評分,戰爭場面毫不含糊:

即使我們對四十多歲的張魯一飾演13歲的秦始皇有多麼的不滿意,但對於《大秦賦》的置景以及服化道是挑不出多大的毛病的。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大秦賦》的評分出現高開低走的頹勢,從8.9直降至6.5分,很多網友甚至預測接下來的評分會更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畢竟,《大秦賦》的製作班底是很有實力的,而且投資巨大,任用的演員大部分都是演技豐富的演員,開播收穫了大量好評的《大秦賦》為什麼如今卻被網友改名為《大情婦》或《嫪毐傳》,還有一種更為貼切的叫法——《大秦秘史》?

段奕宏演出了一個不一樣的呂不韋,他的演繹方式跟之前任何一版的呂不韋都不一樣,這版的呂不韋是段氏風格的呂不韋,段奕宏的表演方式,更加自然生活化一些,沒有端起來的危嚴感,他塑造的呂不韋,除了缺了幾分奸詐之外,其他還是很可的,心思縝密,喜怒不形於色,這是一個商人和政治家應該有的樣子,段奕宏的演技是沒有問題的。

張魯一出現的太早,他不該在贏政13歲時出現,這讓很多人接受無力,畢竟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去詮釋13歲的少年,那種年齡上產生的巨大違和感不是單憑演技就能擺平的。張魯一出現的太早已經讓評分下跌了一些,他與趙姬母子之間的對手戲,也是評分繼續往下跌的原因之一。

張魯一氣質完全與秦始皇不符,他身上沒有秦始皇應該具備的縱橫天下的王者之氣,張魯一本人的氣質偏陰沉,而且他也演過很多心機腹黑的角色,從演員的氣質到演員的固有印象兩方面都影響了觀眾的觀感。

但是張魯一畢竟是一個有表演能力的人,隨著劇情的推進,張魯一對秦始皇的塑造還是很有說服力的,至少說服了我,只是對張魯一的近視眼表示怎麼看都不舒服,在我的想象中秦始皇應是目光如炬、不怒自危的形象,張魯一幸虧有演技傍身,不然的話這個角色會更加失敗。

再來說說趙姬。這個演員的形象倒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與趙姬這個人物水性楊花、風流成性的外在形象還是很貼合的,朱珠看起來也很性感,趙姬這個人物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難度,她本身也沒有太複雜的性格,沒有政治野心,只是一個缺愛又放縱自我還自私的女人,但儘管如此,朱珠的塑造依然是失敗的。

她對趙姬的塑造太過單一,表演沒有細節,情緒沒有遞進沒有層次,她對生氣的詮釋除了瞪眼就是瞪眼,對人物的內心的情緒變化沒有詮釋的能力,使趙姬這個人物太過扁平,儘管戲份很多,但存在感卻極弱。

《大秦賦》是一個群像劇,其他演員大部分都是表演經驗豐富的老演員,演員表演整體來講沒有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劇本。

一部七十多集的電視劇,贏政從13歲即位至49歲駕崩,從十一集直至四十七集始皇帝方親政,其中三十多集大部分都在講趙姬和嫪毐,對於秦始皇的刻畫較少,甚至於宮鬥戲佔去了大部分的故事線,這樣一來,使得一部好端端的正劇變成宮鬥劇,使歷史正劇的嚴肅性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該劇不尊重史實的改編也讓觀眾極其失望,例如對秦始皇不立後的講述嚴重胡編亂造,當秦始皇牽著楚國公主與齊國公主宣佈永不立後時,一股瓊瑤劇的味道撲面而來,要知道秦始皇不立後是因為看到趙姬不顧母子之情,不顧秦王朝的江山社稷,竭力包庇嫪毐,並且不顧秦始皇的顏面,與一個假太監生下兩個孩子,不但弱化了趙姬與秦始皇之間的矛盾,更弱化了趙姬的行為對秦始皇后期冷酷性格的原因。

整個《大秦賦》從十集開始,劇情拖沓,情節注水,有頭重腳輕、抓不住重點之感,情節硬傷使《大秦賦》評分嚴重下滑。

如果將《大秦賦》更名為《大秦秘史》,這部劇也不失為一部觀賞性較強的劇,至少場景、服化道、演員的演技大都線上。

但是《大秦賦》畢竟是以正劇拍攝宣傳並開播的,這樣注水甚至娛樂的態度是對歷史正劇的一種褻瀆。

畢竟,這部劇是我們翹首以盼三四年的一部大製作劇,拍成這樣,實在令人失望。

18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風平浪靜》:一部嚴重被低估的電影,拍出了成人世界的骯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