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年前的一部紀錄片,最近突然出圈。

鏡頭裡,開著賓士、戴著墨鏡、已經連續三年打破國產票房紀錄的電影圈新貴馮小剛,看起來並不怎麼快樂。

他煙抽得很猛,時不時陷入沉思。

有些意外地袒露著自己因出身帶來的恐懼

2000年,一檔叫做《人生線上》的紀實節目,跟拍記錄了馮小剛的一天。

馮小剛的一天,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

早上起床,新婚不久的妻子徐帆,手腳利落地收拾疊被。

出門工作前不忘給丈夫倒好水,叮囑他添衣,提醒他晚上七點去看自己的話劇首演。

典型的賢妻模式。

馮小剛慢悠悠應著,也讓妻子多穿點。

但顯然心思已經在想著一整天的工作與安排。

出門第一件事,是去看望癱瘓在床的老母親。

對著定期探訪的大忙人兒子,母親滿是中國長輩的怕添麻煩。

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掉眼淚。

母親癱瘓15年,馮小剛出錢,姐姐出力。

互相幫襯,也互感虧欠。

這天,面臨下崗的姐姐,當著母親面向大導演弟弟開了口:

能不能幫我在劇組找個活幹?

馮小剛感到為難,態度有些閃躲。

姐姐動起情來,哭著掏心窩子,幹活也是想為弟弟分擔。

一下子看兩個女人哭,給馮小剛整不會了。

他耐下性子解釋:

不是不想幫,主要是不想別人說閒話。

“少說話,多做事。”

交代給姐姐一大堆進組注意事項後,臨走時馮小剛又不忘補一句:

我沒答應你呢啊,我再想想,好嗎。

這段探訪畫面,罕見地進入了馮小剛的原生家庭。

它是如此地有衝擊力,又是如此地有代入感。

笑傲中國電影市場之餘,馮小剛也得給親戚找工作,賺錢養兩個家。

再成功,也脫不了人情之累

此外,你也可以從這個片段中,看出馮小剛的謹小慎微。

年僅一歲的時候,馮小剛畢業於北大西語系的父親被打成右派。

母親離了婚,獨自把他和姐姐拉扯大。

在北京這個遍地權貴的地方,家庭為他提供不了任何支援。

“我小時候在院裡這幫孩子,跟他們在一塊的時候,就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那麼一個,一塊的這些孩子裡頭,誰也沒把你放在眼裡。”

這讓馮小剛從小養成了察言觀色、取悅人心的本事。

為他日後進入大院子弟的人脈圈,埋下了伏筆。

1986年的一個夏天,時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的鄭曉龍將馮小剛引薦給了王朔

而王朔將當時還是美工的馮小剛,正式帶入了京圈。

當時一起創作《編輯部的故事》的馬未都,這樣評價馮小剛:

這人絕頂聰明,東西不須多聽,聽幾句馬上就明白你要幹什麼。

談話中的尷尬,馮小剛總能用自嘲給舒緩過去。

但馮小剛的幽默和自來熟,並不能完全消解階級之間的隔閡。

王朔發小、出身大院的葉京,為了追憶他們那代人的大院生活,專門拍了一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在這部劇裡,葉京狠狠地埋汰了馮小剛一把。

裡面動不動就哭,死乞白賴跟這群人混在一起的丑角馮褲子,就是影射的馮小剛。

於是,馮褲子成了外界對馮小剛的蔑稱。

馮小剛其實看得很明白:

“電影圈有兩類人,先天佔了優了。一類是,父母就在這個行業裡遙遙領先的。他們從小到大,父母的影響力始終在幫助他,使他們可以花三分的力,獲得十分的效果;還有一類是當官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影響力,填補了很多他們才情的不足。”

大院子弟瞧他不起,馮小剛內心也未必真把他們當回事。

可是他需要他們的認可和重視。

這種心理體現到交際中的強目的性,也許是重情義的大院子弟最終疏遠他的原因。

一心渴望成功的馮小剛,並不懷疑自己的能力。

連續三次打破票房記錄的他,擲下豪言:

“在三到五年裡,我還會邁一到兩個大的臺階。”

後來也的確如他所言。

《大腕》《天下無賊》《非常勿擾》,讓他成為風頭無兩的商業導演。

大片時代來臨,馮小剛不遑多讓,一部《夜宴》證明了他不僅可以拍喜劇,也能操盤大製作。

野路子出身的他,與學院派的張藝謀和陳凱歌並列內地三大導演。

“但是我覺得,我再邁八層臺階,我心裡的這種恐懼感,也是存在的。”

普通出身讓他從小在社會上就有一種無助感

任何好事都需要自己積極爭取,考試永遠走不到最後一輪。

就算再成功,馮小剛始終無法放鬆下來。

他認清了自己命如螻蟻。

“社會上方方面面都可以伸出一隻手來,像捏死一個螞蟻一樣把你捏死。”

所以在社會這張大網裡,能交朋友就交朋友,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電影市場正值萎靡階段,馮小剛成了唯一一個拍電影能賺錢的導演。

在中影的支援下,他開創了賀歲片的先河。

內地電影,才有了賀歲檔這一說法。

2000年,中影專門為馮小剛開了個電影研討會。

會上,第五代導演何群率先開炮。

認為電影發行的地方保護主義,才成就了馮小剛當年的高票房。

這對其他電影是很不公平的行為。

馮小剛在旁邊聽得不慍不怒,照例還是抽他的煙。

主持人讓馮小剛說幾句,他拿起話筒,笑著附和:

我覺得何群說得對。

轉手遞走話筒,讓別人發言。

在主持人的一再要求下,作為會議焦點的馮小剛,還是談了自己的創作思想。

所謂賀歲片,其實就是滿足不同的需求。

滿足政府的需要,滿足投資方的需要。

剩下一點,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滿足,滿足不了就算

可以說,肯放低身段的馮小剛,比別人提前看破了商業電影的實質。

將中國電影從藝術家的自說自話,扭轉到跟觀眾對話的正常軌道上來。

影評人罵馮小剛拍的是小品串燒、廉價包袱,沒有人物、不像電影。

馮小剛都忍耐了下來,並在十多年後最終爆發出來。

馮小剛擅長拍觀眾愛看的喜劇電影,可他的追求並不止於此。

其實在賀歲片之前,馮小剛也有藝術理想。

他和王朔一起成立影視公司,本打算把王朔那些犀利的本子拍成電影,結果拍一部斃一部。

公司撐不下去,王朔遠走美國。

審時度勢的馮小剛開始擁抱主流。

多年後,為華誼掙得盆滿缽滿的馮小剛,也拍了很多滿足自己需要的電影。

比如《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

但很難說,這是基於他創作欲的需要,還是基於他深植於心的渴求他人認可的內心需求。

開創過一個時代,藝術上也有了代表作,馮小剛心裡的恐懼似乎慢慢在消退。

又或者說,人到了一定年紀,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做小伏低。

從此,江湖上多了一個“小鋼炮”

心血之作《一九四二》票房慘敗,馮小剛一度無法接受。

2013年,為了回報投資商,馮小剛回到擅長的喜劇領域,拍了《甲方乙方》的2.0版——《私人訂製》

票房回來了,但是口碑很難看。

氣得馮小剛上網連發六七條微博,和影評人激情對線。

後來更是爆出人心盡失的“金句”:

“豆瓣上那群人,都是大尾巴狼。”

“垃圾觀眾培養出了垃圾電影。”

也不再怕得罪圈內人,明星大腕照樣懟。

當砍殺出來的馮小剛不再收斂鋒芒,意外也就降臨了。

如今,追隨本心的馮小剛不斷懷舊,接連拍著文工團往事和純愛風光片。

坦承自己是浪漫感性的雙魚座,在鏡頭面前掉淚的次數越來越多。

在這個他越來越無法把握的電影市場面前,他唯有承認:

廉頗老矣。

2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奔跑吧黃河篇:郭麒麟一回歸,整個畫風都不一樣了!笑點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