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前幾天看了這麼一條新聞:“上映8天票房破億!張藝謀70歲未江郎才盡,生活習慣曝光打臉半個娛樂圈”,於是就點開看內容,文章大致內容是這些關鍵詞:

1、張藝謀導演新片“一秒鐘”的上映;

2、張導演在70歲還能精神抖擻的導著劇,據主演張譯爆料“張藝謀一天只睡3個小時,只吃一頓飯,就算是減肥的人,想必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攝入,沒想到張藝謀在70歲還這麼拼命,真心讓人佩服!”,而且“還要保持每天5公里的運動,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自律又勤奮的精神讓人佩服不已”。

看來真的是那句話,“每個成功的人,必然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

這篇文章的內容分享,我說完了,您看完上面的內容,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讀讀。

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裡,其實內容的真實性一直飽受爭議,而我之所以願意相信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陰差陽錯的機會,被瞭解過張譯這個人,而且是我很尊重的一個前輩對張譯非常客觀的評價,讚美之詞溢於言表,而且還看到了張譯給前輩的賀年明信片,字很秀美。

之後,也多次看到媒體對張譯的評價,於是,他的畫像在我這裡就定稿了。

也許這樣的背景,讓我更加相信上面這篇文章的內容可信度。然而,我今天想說的其實更多是一個生活習慣這麼簡單的一個事情,為什麼會拉開人與人之間那麼大的差距?

記得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說了身邊一些我佩服的人,往往具備自己非常有特點而且能夠堅持的習慣。所謂有特點,並非是有個性,而是能夠堅持若干年的特點,很多特點的事情,其實如果能夠堅持很久很久,就變成了一個人身上特有的“特點”,比如:

1、堅持常年的鍛鍊習慣;

2、堅持天天打卡學習英語的習慣;

3、堅持天天閱讀的習慣;

4、堅持不論滿腹經綸仍謙虛示人的習慣;

5、還有很多堅持。。。

而之所以能夠堅持,其實也容易也難。

所謂容易,就是做這個事情的門檻,一般人都能做到;而所謂難,就是堅持做,而且很大可能是放棄很多可以享受的時光而去堅持做這個習慣。

其實,針對很多“牛”人的習慣,瞭解之後的確很驚歎,更加佩服。但我們往往有個習慣,看到更多的是人家的結果,而看不到過程。

“常立志,常無志”成了更多人的標誌。

今天說到這個,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歷,也想讓更多身邊同仁知道做一個事情其實並非很難。

1、明確一個目標,而且明確這個目標“確定”帶給你的好處;

2、確認現狀,明確現在的你如果選擇這個目標,還需要具備哪些實現的條件;

3、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哪些時間安排和習慣,可能影響或者制約你實現這個目標的可實現度;

4、評估這些“可能”對目標實現性的打折程度,以及你是否可以接受這樣的打折;

5、如何能夠做到生活與“堅持”內容的平衡,以及在不平衡時,如何保持對目標的初心;

6、適當勞逸結合,但目標不能改變,並且堅持3-6個月時間,看看大目標分解後的小目標的實現,能夠給自己帶來哪些改變,甚至哪些收益;

現身說法,舉個小例子吧。

我曾經在外企工作過,而且在那會開始養成看案例的內容,形式不限,有朋友給我講的,也有手機上看到的,也有訂閱後推送的,也有類似抖音自媒體大號的內容。

後來的講課,以及最近一年的諮詢內容,更讓我意識到資訊獲取後的融會貫通有多麼重要!

而在你面前客戶需要的時候,你腦子裡有內容與否,將很大可能決定對方對你定義的標籤。而生存的壓力,也讓我高頻體會到平時積累帶來的好處,以及這個習慣應該保持的方向。

如果很現實的來說,當你的習慣能夠持續不斷給你帶來好處、成就感、物質收益的時候,你做到的只需要兩點:一是繼續堅持,二是勞逸結合。

其他的任何雜念甚至雜音,恐怕都不會影響到你這個目標的堅持和持續實現。

當然,有個客觀現實現象,我想在今天文章的最後,還是要說明一下的:

很多人之所以沒能做到堅持,其實更多是因為過於期待短期能夠取得的回報,而短期內又未必能夠做到持續的堅持付出,那麼回報的事情又不能天上掉餡餅,所以所以所以,後面發生了什麼,主人公的後續選擇,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就不用說了。

今天的分享完了。

我們下篇見!

18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慢慢人生,最想活成黎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