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部劇的評價我就不想多說了,不過值得肯定的一點,嬴政在47集的時候親政了。這是最令我意外的,最初還以為嬴政最後一集才親政,然後用一句臺詞滅掉六國。接下來我就對這部劇的“優勢”做一個盤點,還請諸位在心底好好誇一下編劇。
主角我想弱弱地先問一句:這部劇的主角是誰?是嬴政嗎?
不知道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夠,還是這部劇過於深奧,絲毫不知道他們在圍繞誰拍。明明講的是大秦,那你就圍繞這個一統六國的男人去展開。結果就是哭鼻子、雨中落淚、對月長嘆、戶外燒烤等等,整一些沒有用的,治國思想都被編劇吃掉了嗎?
作為這部系列劇的老觀眾,我感覺《大秦賦》是最差的,沒有之一。第一部《裂變》裡的秦孝公,通宵達旦讀書,讀書期間誰都不見。而嬴政在整部劇裡幹了個什麼我不知道……再加上關於嬴政這個演員,當然演技沒有任何問題,我就想知道導演真的不是為了省事?
40歲的人去演13歲的秦始皇,眼神滄桑、滿臉褶子,沒有搞錯吧?我差點以為演的是阿斗。
代入感《大秦賦》現在已經更新到了56集,如果我對歷史根本不瞭解的話,我根本不知道整部劇到底是在講哪國的故事。一部電視劇,最起碼要有一個“好人”,也就是整部劇的正面形象,何況一部歷史劇。《大秦賦》開創了這個先河,幾乎毫無代入感。
有人會說李斯,那我認為你根本沒有看懂整個劇。滿世界亂造謠,口口聲聲說陰謀詭計是陰陽家所為,自己不屑於此,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光明正大的。李斯告訴嬴政要變更魏國文字為秦國文字,然後大腿一拍就同意了。原來歷史上的嬴政是一個喜歡拍大腿作決策的文藝青年,見識了見識了……
嬴政勢單力孤,被太后黨、呂不韋黨聯合架空,他此時想拉攏羋家外戚勢力,這樣的邏輯完全說得通。但到這個鏡頭的時候,華陽的臺詞以及種種表現,我差點以為華陽跟她弟弟就敢幹掉秦君。
劇情劇中的嫪毐其實在二十多集的時候就應該下線了,這點破事硬是被拉到快五十集。乾脆改個名字吧,叫什麼《大秦賦》,叫《大秦宮鬥劇》不好嗎?整個劇78集,四十多集都還沒有親政,太后不管怎麼搞,嬴政都能忍,這是演什麼呢?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怕一點都不符合整個劇情吧?難道是秦王掃六合這種改變中國歷史程序的事件太過於傳奇,導演決定放到最後一集,一個ppt旁白就結束了。讓大家好好體會一下什麼叫千古一帝的豐功偉業,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磨練一下觀眾的耐性,嗯,應該是這樣吧……
毫不誇張地說,78集電視劇,最少30集都是注水成分,演來演去就是太監怎麼帶小孩。
對於這部劇,我只想說槽點太多。既然定義為歷史劇,那就為觀眾們還原一段真實歷史,上演一場權謀遊戲。這是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同時也是凝鍊的政治智慧。可觀眾看完就兩個字:就這?甚至直接棄劇,真的是很闊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