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訊息傳章子怡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將於12月底正式播出,這部劇的播出經歷也是相當曲折了。
還記得20年前,張藝謀曾經勸導章子怡深耕電影戲路,不要去拍電視劇。當時章子怡剛剛憑藉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引發多方關注,張紀中曾向章子怡拋下橄欖枝,邀請她出演《笑傲江湖》。據爆料,張紀中當時開出的片酬是200萬,章子怡受到邀請後,向張藝謀尋求建議,被張藝謀極力阻止,說“拍了電視劇就毀了”。
和張藝謀的想法不謀而合,觀眾此前也並不看好章子怡的《上陽賦》。
網友為章子怡“降維”拍電視劇這事痛心疾首了好一陣兒,誰能想到就在前幾天,張藝謀也被傳出了即將要拍電視劇的訊息。
近日,作家陳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的小說作品《主角》即將被改編成電視劇,而導演正是勸導章子怡不要拍電視劇的張藝謀。
早在張藝謀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電影領域的資深導演紛紛試水拍攝電視劇,其中還包括王家衛和馮小剛。
電影大導前仆後繼,轉型拍劇已成新浪潮
今年最先顯現真容的,是由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男主角由胡歌擔任,這也是王家衛暌違七年的新作品。
王家衛有著30餘年的電影拍攝經驗,曾產出過《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春光乍洩》《阿飛正傳》等多部經典作品。儘管王家衛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也曾以監製或者編劇身份參與過一些電視劇作品的創作,但這部《繁花》卻是他在電視劇領域真正意義上的首次執導。
在過去的七年空窗期裡,王家衛一直在籌備電影版《繁花》,但由於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王家衛優先啟動了劇版《繁花》。
緊跟王家衛步伐的是馮小剛,今年八月馮小剛宣佈拍攝電視劇《南轅北轍》,題材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女性群像大戲,主演陣容為王珞丹、藍盈瑩、金晨、啜妮、韓庚、李光潔等。
馮小剛導演的《手機》《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碗》等都是中國電影史中里程碑的作品,其實早在23年前,馮小剛就已經拍攝過電視劇,除了在剛入行的時候執導過《北京人在紐約》和《一地雞毛》這兩部經典電視劇以外,最後一部執導的電視劇是97年的《月亮背面》。
馮小剛再次涉及電視劇領域,是去年李現主演的《劍王朝》,這也是馮小剛監製的首部網劇。
早年間,陳凱歌也導演過電視劇《強行起飛》和《呂布與貂蟬》,但在2003年之後,陳凱歌再未導演過電視劇。直到今年,陳凱歌以監製的身份加盟了歐豪、譚松韻主演的《民初奇人傳》。
這些大導演們在電視劇題材的選擇上也維持了一貫的電影審美口味,張藝謀的《主角》是一個以中國古典的審美方式講述的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張藝謀對這類充滿著中國風意味的作品一向拿捏獨到;王家衛的《繁花》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說,極具舊上海的時代氣息,王家衛擅長用他獨特的手法勾勒出男男女女之間的纏綿繾綣;馮小剛是一個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的導演,他始終把目光投向喧鬧的現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狀態,所以才會拍攝女性群像劇《南轅北轍》;陳凱歌的電影始終不曾侷限在一種題材範圍內,選擇監製《民初奇人傳》也不足為奇。
回想起來,跨界拍攝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不在少數,比如很久之間就已經涉及過電視劇領域的王晶(電視劇代表作《A計劃》《小魚兒與花無缺》)、管虎(電視劇代表作《重案六組》《臥薪嚐膽》)、李少紅(電視劇代表作《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等,插句嘴,李少紅籌備的劇版《大宋宮詞》兩年前就已經殺青,但直到今年也依舊被壓著遲遲無法上線。
這幾年也有不少電影導演相繼轉型拍攝電視劇,其中多數都為網劇。2015年,曾拍攝過《暗戰2》《每當變幻時》等經典電影的香港導演羅永昌,首次執導了網劇《盜墓筆記》;2018年,拍攝過《百變星君》《投名狀》《人在囧途》的香港導演葉偉民導演了網劇《原生之罪》;2019年,導演過電影《豪情蓋天》《鬼迷心竅》的香港導演查傳誼拍攝了電視劇《小女花不棄》以及2020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2020年,拍攝過《101次求婚》《記憶大師》的臺灣導演陳正道也執導了網劇《摩天大樓》。
還有今年熱播的網劇《穿越火線》《唐人街探案》也都是出自新晉電影導演許宏宇(電影代表作《喜歡你》)、柯汶利(電影代表作《誤殺》)之手。
如此看來,早已在行業存在已久的電影導演轉型拍劇風潮,已然被推向了新的高潮。
電影導演們為何集體探入電視劇領域?
過去,電影導演如果去做電視劇,很容易會被行業定義為是“下行”,尤其是資深電影導演對於拍攝電視劇都有很強的“牴觸心理”。
那為什麼如今各路電影導演都相繼入場電視劇領域呢?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視劇市場,尤其是網劇市場規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此相比,電影市場的增長速度本就有所下滑,再加上今年疫情使然,不少電影導演都開始轉戰電視劇市場謀求新的“生路”。
而且從整體的市場環境來看,相比依靠內容取勝的電影,電視劇的創作門檻其實更低,電視劇拍攝週期短、規模小,在劇集市場逐步擴大的環境下,電視劇的收益回報更加樂觀。
相應的,除了內容創作者之外,資本也開始入局電視劇市場。在今年上影節舉辦的開幕論壇上,中影副董事長、華夏電影董事長傅若清就提到,中影、華夏幾乎完全依賴電影生存,在電視劇、網劇等方面的工作開展是很少的,疫情期間也讓大家思考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其實像華誼、萬達、光線等傳統影視公司早就開始注重劇集業務的開發和佈局,像華誼兄弟就參與了網劇《古董局中局2》的拍攝,萬達影視參與了《龍嶺迷窟》《幸福觸手可及》,光線傳媒在今年釋出的劇集片單中,也官宣了《山河枕》《春日宴》《麒麟》等14個不同題材的專案,緊隨其後的耳東影業也一口氣公佈了《烈火戰馬》《戀上喵星人》《人民的正義》等10個劇集專案。
在整個市場變革的發展背景下,電影導演也不再垂直聚焦電影這一單一領域,他們開始和資本掛鉤。像是歡喜傳媒就是一個“導演合夥人”制的公司,一口氣簽下了甯浩、徐崢、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六位股東導演,之後為了拉張藝謀入局,曾答應將在未來至少六年時間裡執導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作為回報,歡喜傳媒為張藝謀開出1億5000萬股票+1億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
劇集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電影導演能否成功突圍?
都說“影轉劇”容易,“劇轉影”艱難,無論是外界和業內都普遍認為資深電影導演在電影領域累積的大量拍攝經驗和拍攝技巧,可以遊刃有餘地完成一部電視劇,賦予它“電影般”的質感,再加上導演們資深的號召力,能為電視劇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縱觀這幾年的案例,電影導演跨界拍攝電視劇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比如陳凱歌監製的《民初奇人傳》,大導監製,陣容豪華,但播出後並沒有太多水花,口碑也在及格線以下。
馮小剛監製的《劍王朝》,評分勉強達到及格線,但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羅永昌導演的《盜墓筆記》更是雷聲大雨點小,觀眾直呼勸退。
電影導演拍攝電視劇不是沒有正面例子,像《駭客帝國》《雲圖》導演沃卓斯基兄弟(姐妹),在2015年拍攝的電視劇《超感獵殺》就獲得了第27屆GLAAD傳媒大獎最佳劇情類劇集,成績不俗。
《簡愛》《007:無暇赴死》導演凱瑞·福永於2014年拍攝的美劇《真探》,同樣口碑不凡。
即使是資深電影導演,在進入電視劇領域後,不管是在劇本內容還是拍攝、後期過程中,也需要用心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