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星說了一番話,力挺肖戰:
如果你想吃這碗飯(藝人)的話,你要有個強大的內心。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你紅的時候,就有你落魄的時候。
有黑子(黑粉)就讓黑子存在嘛,這是自然的社會現象。
這番話,讓我想起25年前的舒淇。
巧合的是,舒淇是肖戰出道時的導師。
2015年,肖戰參加《燃燒吧,少年》選秀節目。
舒淇正是這檔綜藝的導師,她曾教肖戰訓練過眼神。
師徒二人,一個是影后,一個成當紅小生。出道有著相似的境遇:
25年前,舒淇靠性感寫真集,敲開了影視圈的大門,對她的惡評從未停止。
25年後,同樣享受流量紅利的肖戰,成為電視劇寵兒,黑他的言論前赴後繼。
不同的是,肖戰在流量的反噬中,如履薄冰。
舒淇則一面被鄙夷,一面被讚賞,她都欣然接受。
如果當年,移動網際網路像今天這麼發達,舒淇一定會持續霸榜熱搜。
19歲的她,拍裸露寫真出道,隨後成為王晶劇本里的豔星。
很多人說她“一脫成名”,紅得不光彩。
面對這樣火辣辣的評價,舒淇用作品,證明了什麼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任你流言再惡毒,她只顧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後修煉成“不可複製”的影后。
接得了侯孝賢的文藝片,拍得好馮小剛的商業片,星爺的喜劇也不在話下。
走進畫面,舒淇就是導演想要的樣子。
她是金馬獎影后,拿過的獎一頁紙也寫不完。有人預測,舒淇是最有希望躋身百億票房的女星之一。
今年,舒淇已經44歲了。
走過“紅與黑”並存的前半生,她,依舊閃閃發光。
這樣的舒淇,找不到翻版。
她說自己是:一個人,沒有同類。
“無知”的壞小孩
有人說,1976年是“天仙年”。
4月,臺灣18歲的年輕媽媽生下一個女孩。
她叫林立慧,也就是後來的舒淇。
3月,安徽蕪湖,小baby趙薇來到這個世界。
1月,臺北市也有個女孩呱呱墜地,她叫林心如。
20年後,她們將站在演藝圈頂端,成為彼此的摯友。
三人中,唯獨舒淇的少女時代最離奇,也最艱辛。
出生當天,媽媽一看:嘴這麼大,我咋生了這麼個難看的丫頭。
一家四口擠在一室一廳的小房子裡。
4人共用一間臥室,洗澡只能在廚房,上衛生間得跑到外面的公廁。
從小舒淇放學,就要幫媽媽做些手工掙零花錢,週末的整塊時間還要到錄影店打工。
窘迫的生活條件下,父母脾氣暴躁,經常揍女兒。
每次聽到門外摩托車的發動聲,知道是爸爸回來了,舒淇就會嚇得發抖,趕緊找地方躲起來。
12歲上舞蹈班,下課所有的小朋友都跑出去玩,舒淇不明所以,也跟上去。
她不知道,當天她缺課了,老師很快給媽媽打了電話。
回家就被老媽提起棍子追,從巷子頭追到巷尾。
上完初中,舒淇沒再念書。父母的嚴厲,也在這時候,遭到她的反擊。
吵架、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5年間,她出走了20次。
那時候,騎個摩托車,就覺得厲害到不行。她曾經跟人飆車,摔得遍體鱗傷。
16歲舒淇離家出走半年,最後沒錢交房租,只好打電話給媽媽,沒好氣地說:
“誒!借我5000(臺幣)交房租。”
回家拿錢,她才看見半年不見的母親,頭髮全白了。那時候,母親才34歲。
舒淇開始想掙錢,回饋家裡。
十幾歲,她就打扮得很成熟,穿緊身衣,踩高跟鞋,畫著濃妝。
大街上一走,就是大姐大,沒人敢欺負。
她就是這樣,被星探在街上發掘的。
進入廣告公司當平面模特的舒淇,遇見一個寫真經紀人:
經紀人:你身材不錯,要不要拍寫真集?
舒淇:什麼寫真集啊?
經紀人:就是為藝術犧牲,xx大明星也是這麼拍過來的。
最先吸引舒淇的是報酬,比起打工掙幾百塊,拍寫真可以掙兩三萬。
16歲的她,分不清這樣做對不對,因為公司裡,大家都在拍。
她從來沒有跟爸媽提過,拍寫真的事。
臺灣主持人沈春華,也有個女兒,她理解了舒淇:
她的身邊一直沒有大人(父母),
幫她分析事情另外的層面,
所以她只能靠自己,慢慢地去跌跌撞撞(搞明白)。
拍寫真的經紀人問她,雜誌打算寫什麼名字?
舒淇原名林立慧,她覺得土,拍腦袋想了個:書琪。
中國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諧音。
印著舒淇裸露照的雜誌,像紙片一樣四散出去,飄到海峽對岸,香港。
那時,正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舒淇的“黑歷史”,也將在這樣的輝煌裡被定格。
扶搖直上的“脫星”
1995年底,雜誌上的女孩,吸引了王晶的目光。
我第一眼覺得她很清純,可是裡面又有一種野性的感覺,與別人不同。
1996年,王晶和文雋跑到臺灣,約書琪面試,時間定的上午10點,結果差點被放鴿子。
11點、12點,1點,不見人影。
下午5點,舒淇才懶洋洋地過來,大導演足足等了她7個小時。
面前的書琪,蓬頭垢面,沒化妝,連臉都沒洗。
她前一晚喝了酒,宿醉。
文雋當即決定簽約,自己親自當經紀人。
他覺得書琪兩字不好看,後來幫她改成“舒淇”。
王晶為舒淇連寫3個劇本:《玉蒲團》《紅燈區》和《人小鬼大》。
還沒來得及考慮要不要拍,她就被拉到緊密的拍攝計劃裡。
劇組要求一條過,不能扭扭捏捏。
他們讓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
因為他們很喜歡說,時間就是金錢,
你走錯一步,說錯一句,燒的都是錢,
你一個小演員背不起這麼大的黑鍋。
——舒淇《I have a dream》
臺灣長大的舒淇,不會說粵語。
她跟不上節奏,別人正常的進度,她要小跑。
沒時間學粵語,下班她就開啟電視跟著學。堅持了3個月,舒淇終於學會用粵語說臺詞。
拍戲過程中,王晶發現舒淇很有表演潛力,演這樣的戲,可惜了。
於是創作《人小鬼大》的時候,王晶特地為舒淇設計了一個性格討喜,需要用到演技的角色。
這一年,註定是舒淇的轉運年。
正拍戲,別人告訴她:爾冬升找你。
舒淇不相信:哇靠!爾冬升?
為了證實自己不是在做夢,她特地扯了一下頭髮,挺疼的。
我何德何能,上輩子好事做多了?還是祖先積了德?
爾冬升要拍《色情男女》,請舒淇飾演女二號夢嬌,一個為了生活,被迫拍三級片的女演員。
男一號是張國榮,舒淇打死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可以和哥哥同臺。
進組後,被導演的氣場震懾到,舒淇有點戰戰兢兢。
爾冬升一眼就看穿了,不僅給她安排了專門的粵語老師,還溫和地彎下腰:
找你,是因為你是你,不用擔心。
彼時的舒淇,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分量,未來將兌現一個金像獎給她。
舒淇與張國榮
那天她在住處,等車去片場。
一輛敞篷跑車緩緩開過來,對著她大喊一聲:脫星!
完了哈哈大笑,轟著油門呼嘯而過。
舒淇第一次覺得被冒犯,原來世俗是這樣看待她的。
所以我就發憤圖強,發誓要把戲演好。
舒淇給自己定了個目標:5年還混不出人樣,就回臺灣,隨便找個人嫁了。
電影在春節前上映,過完年回來,她就收到了最好的新春禮物。
憑藉《色情男女》,舒淇拿到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成為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豔星。
這部電影,成了舒淇人生的分水嶺。
此前她是“脫星”;此後,她把過去脫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變成耀眼的明星。
易碎的玻璃城童話
獲獎之前,舒淇的偶像是豔星葉玉卿,她力所能及的範圍裡,葉玉卿是最牛的。
拿到金像獎後,舒淇變了,她想做張曼玉那樣的女演員。
從那開始,片約也多了。
導演張婉婷遞來橄欖枝,請她擔任《玻璃之城》的女主。
輿論瞬間炸鍋:一個風塵女子,她配演港大的學生嗎?
張婉婷說配,就配:
舒淇沒有上過中央戲劇學院,但演戲很自然。
這是對舒淇天賦的肯定。
和她搭戲的,是“四大天王”的顏值擔當黎明,眾星捧月一樣的人物。
電影裡他們是情侶,一起打水球、學習,一起聽講座。
兩人還學了飛機駕照,並肩馳騁在香港幾千米的高空。
電影裡,他們在郊區買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洋房,四周是湖泊和森林。
這些對舒淇來說,美得像童話,是她以前沒機會經歷的。
電影還沒殺青,她和黎明就傳出緋聞。
最先炸鍋的,是粉絲:你配和天王在一起嗎?
他們還組織了“反舒淇激進派粉絲”,多次發傳真給媒體,以死相逼:
“四姐妹中已經有三姐妹自殺,盼黎明三思。”
除了歌迷,黎明的家人、經紀人也站出來反對:誰都可以,但舒淇不行!
黎明賣力澄清:
我再重申一次,舒淇的身份,只是朋友。
再說我黎明有這麼cheap嗎?送人7坐車,要送也送直升機啊。
他是高高在上的天王。
她是低到塵埃裡的新人。雖然紅了,過去的“黑點”永遠也無法抹掉。
即便,他們確確實實好了7年。
當話筒湊到嘴邊,舒淇笑意盈盈:我們是一世的朋友。
只有舒淇知道,沒有比這,更萬箭穿心的事。
2004年媒體專訪,舒淇詳談了那兩年,拍寫真和三級片的心路歷程。
她不但大膽承認,還坦誠地告知世人,自己是怎麼走上那條路的。
舒淇公開承認拍三級片,徹底擊退了黎明,為了自己的星途,他斬斷了和舒淇的往來。
分手後,舒淇一度陷入抑鬱。
很多年,這個執念還隱隱作痛:
每個女孩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白馬王子,
但一定要記得,讓你開心快樂,伴你到老的,才是好馬。
三級片的傷痕,她用成就來治癒;感情的傷痕,也會有新的感情來填補。
送我上青天的候老大
一個導演在雜誌廣告裡,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女孩,他順藤摸瓜,找到了舒淇。
他就是侯孝賢,文藝片大佬。
舒淇第一次知道,居然有人拍戲不用劇本的。
侯孝賢只給她提綱,並搭好環境,舒淇要做的就是完全融入環境,調動自己的情緒去演。
這比背臺詞,難太多了。
2001年《千禧曼波》殺青,舒淇看完成片回酒店換衣服,她對著鏡子,哭到無法自抑: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表演是怎麼回事,角色可以演到什麼程度。
此時的舒淇,不再是那個任由導演擺弄的小白。
侯孝賢帶她找到了拍戲的成就感,以及屬於自己的表演風格。
2005年,舒淇迎來了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侯孝賢拍 《最好的時光》,女主舒淇,男主張震。
電影講述了三段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
第二個故事“自由夢”,民國革命青年和藝伎的感情。
全程都是默片,沒有一句臺詞,時代隔得也挺遠。
為了入戲,舒淇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整一個月,誰也不許打擾。
一個月每天單曲迴圈,劇本里藝伎彈唱的南調,聽到精神崩潰,她就知道狀態來了。
第三個故事“青春夢”。
這個故事,是舒淇自己挑的新聞事件,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癲癇,視力障礙的打工女孩。
侯孝賢不告訴舒淇怎麼演,還是讓她自己去觀察新聞事件本人。
電影上映後,舒淇捂眼睛的鏡頭成為經典,靈感就來自她對視障人士的觀察。
2005年11月,金馬獎頒獎禮上,主持人宣佈:
最佳女主角,《最好的時光》舒淇!
她激動到淚流滿面,因為這個時刻,她等了8年。
家人也揹負了8年,被指指點點的壓力。
而這個夜晚,全臺灣都知道:舒淇是金馬影后了。
在“影后”桂冠面前,曾經的種種,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她也不再是小演員,那些看輕過她的人,被遠遠地甩在身後。
拿到獎盃,舒淇第一時間就拿回家獻給爸媽。
她永遠忘不了,港漂早期,回家過年那一幕。
一家人正在吃團年飯,奶奶、姑姑突然把媽媽叫進房間,以為舒淇聽不見:
你怎麼可以讓你女兒, 去做這些事情……
全是難聽的話,罵她拍三級片。
媽媽出來時,兩眼通紅,卻一句也沒數落舒淇。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讓一家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這個影后獎盃,至今都放在舒淇的家裡。
侯孝賢和舒淇合作了15年,他們成就了彼此:舒淇當上金馬影后,侯孝賢拿到金馬獎終生成就獎。
兩人合作拍出《最好的時光》,《刺客聶隱娘》這樣的佳作。
導演侯孝賢
關於演技,侯孝賢對舒淇大概已經沒什麼要交代的。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她早點找個好人家,過一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像老父親一樣為她操心。
有人說是“候老大”這樣的貴人,成就了今天的舒淇。
王晶引領她入行,爾冬升助她轉型,侯孝賢帶她找到自己的表演體系。
舒淇不白拿好處,她的回饋是作品,和真摯的感情。
2015年,爾冬升《我是路人甲》上映,舒淇寫了千字小作文,表達對爾導的感謝:
如果他讀醫科,一定是個很好的醫生。
因為我戲劇人生中,第一帖“藥”就是他開的。
而對舒淇影響最大的,還是“候老大”。
2015年,《刺客聶隱娘》獲獎,舒淇萬分感恩。
她寫下1500字,表白侯孝賢:
人間煙火裡的救贖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2015年,39歲的舒淇慢了下來。
雜誌上,她是冷豔美人;生活裡,她變得慵懶日常。
從香港回臺灣,舒淇會直奔發小家,一起聚會打牌,擼串唱K。
年少的不幸,舒淇用後半生來救贖。
原諒,是救贖的起點。
媒體總愛問她恨不恨母親。
如今,她變得柔軟:
我18歲的時候,我媽媽36歲,
大小孩帶小小孩,不懂得怎麼帶孩子。
換了我,不聽話我也打。
不但不怨恨,反而學會與家人和解。
媽媽看不懂她的文藝片,舒淇為了寵老太太,專門拍了一部她看得懂的電視劇《紅拂女》。
舒淇真正不再煩惱,是從接受自己開始。
接受過去的“黑”,接受慢慢變老的事實。
總有人問她:過去那段經歷,你後悔嗎?
“沒什麼好後悔的,沒有過去,也就沒有現在我,任何事都是有代價的。”
若是逃避過去的汙點,也就錯過了可能變好的人生。
別的女星怕老,怕過氣。舒淇卻越來越“佛系”。
“你已經風光二三十年了,還想怎樣呢?”
人生起起伏伏,本就是常態。
44歲的舒淇,不但不怕老,心態反而開始逆生長。
小時候,她給自己塗口紅、穿性感的衣服,假裝成熟。
不惑之年,舒淇卻更像少女了。
喜歡Hello Kitty,連家裡的抱枕都是卡哇伊風格的。
六一,她都要和小朋友們“搶節日”。
沒有童年,又有什麼關係,補償自己更滿意的“童年”就好了。
40歲以後,緋聞也消失了。
不是因為不紅,而是這時候的舒淇,不再給媒體猜想的空間。
《最好的時光》拍完,人人都等著她和張震的瓜,甚至有段子說她假戲真做。
2013年,張震和助理結婚,舒淇也去了。
新娘扔捧花的時候,把舒淇叫到身邊,直接給了她。
舒淇沒忍住,流眼淚吧嗒吧嗒的掉。
吃瓜群眾腦補,這是新娘在示威,舒淇好可憐。
當自己強大了,就沒有什麼可以刺傷到你。
2016年,她和相識20年的老友馮德倫結婚。沒有婚宴,沒有禮炮,連婚紗照都是清新簡約的。
貧寒、輟學、爭吵、離家出走,面對這些青春時期留下的傷疤,舒淇並不後悔。
過去做的是加法,不斷拍好的劇本,拿更高的獎,去更大的舞臺。
要最烈的感情,最好像《玻璃之城》的港生和韻文,死也要死在一起。
喝最烈的酒,整夜整夜宿醉。
漫漫人生,至此已經足夠精彩。
她曾笑說:“能走到今天,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個奇蹟。”
如今的舒淇,開始做減法。
不問歸處,不溯來路。
她說:
“我再也不想記住任何痛苦。人啊,別想得不到的,想想你擁有的 ,就已足夠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