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電視劇《知否知否影視綠肥紅瘦》。
而在這部電視劇中歷史背景,主要是北宋時期,正午陽光也將北宋風土人情一一展現在觀眾視覺。
其中馬球這項運動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都喜歡在閒暇之際到馬球上上跑馬打球,劇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更是打的一手好馬球。
話說馬球到底是什麼樣的運動?
馬球,起源於蹴鞠
說到蹴鞠,其實就跟類似今天的足球,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
到了宋朝就成了全民運動,宋徽宗不僅喜歡打捶丸,蹴鞠更是一絕,而且還有專門的組織,類似現在的足球協會。
而馬球,就用馬代替人,再用球仗代替球杆一樣,將一個拳頭大小的球擊入球門,進一球得一籌,得一籌就得一面紅旗,球場外都會樹起24面紅旗,最後結束後靠雙方得旗多少而定勝負。
馬球在宋朝又稱為“打毬”或“擊鞠”、“擊丸”,但這項運動並不是宋朝專屬。
早在唐朝時期騎馬擊鞠就從西藏傳入大唐,據文獻記載,唐朝有不少皇帝都是馬球運動的“鐵桿粉絲”,比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而唐玄宗甚至還專門頒佈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而唐僖宗更加對馬球更痴迷,甚至在黃巢起義軍來勢洶洶時,還留下了“擊球賭三川(節度使)”的“佳話”。
馬球不僅作為強身健體的體育活動,還經常用於對外文化交流。唐王朝還經常與附近的鄰國渤海、高麗、日本等進行競技。
到了宋朝,馬球更成為國民運動
宋朝的馬球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為鼎盛時期,遠遠超過唐朝,它不再是專屬於帝王將相的貴族運動,更成為了軍隊的軍訓基本活動,也發展成民間的娛樂活動。
在宋朝不少詩人就曾對馬球留下了不少詩作,比如陸游的《冬夜聞雁有感》就曾寫道:“軍中罷戰壯士閒,細草平郊姿馳逐。洮州駿馬金絡頭,梁州球場日打球。”
但可惜到了明朝,明朝統治者認同宋人“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的觀點,而且又主張和平,再加上明朝尚文不尚武,對馬球的興趣也不太高。
(出土的宋朝馬球)
在明宣宗時期,馬球還是能夠在《行樂圖》作為一種宮廷行樂工具的出現。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馬球從原先日常活動變成了只出現在端午、重陽等節日特色活動,影響力也就大幅度消退。
當時官員王直還曾為端午日觀打球寫了一首詩:
“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
不過直到了清朝中期之後,馬球逐漸消失,這項運動也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唐代馬球圖(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現代馬球運動,與中國馬球有些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13世紀馬球運動也傳到印度,而之後英國種植園主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發現了這項運動,並且帶入英格蘭。
很快馬球在英國軍隊中逐漸流行起來,比賽規則也相應出現,在1975年制定了英國第一部馬球規則。
隨後1876年,由詹姆斯·戈登·本納特將馬球傳入美國,並在次年舉辦了首屆馬球(軍)團內錦標賽,很快這項運動也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甚至在1908、1920、1924、1936年,馬球還作為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