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所有的棒球場加起來不到50個,但一部關於棒球的紀錄片,卻拿下了今年院線國產片的最高分,8.7。
除此以外,它還是今年FIRST青年影展的最大黑馬,收攬了“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據說首映式結束的時候,在場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鼓掌致敬。
走進電影院之前,我以為它是一部熱血棒球片,畢竟它將鏡頭對準了北京市郊的一座愛心棒球少年訓練基地,是標準的體育題材紀錄片的視角。
但看完片子才意識到,棒球場之外的故事才是核心,它是一部關於底層孩子尋找出路的紀錄片。
在今天,我們社會中最貧窮的孩子,該如何抓住機會,和命運抗爭?
騎士馬虎
整個故事聚焦於兩位性格迥異的棒球少年——馬虎和小雙。
一個是性格張揚,整日惹事挑釁的混世魔王;一個是溫順懂事,卻流露著憂鬱的愛哭鬼。兩個男孩的成長故事穿插在一起,打開了一扇瞭解“留守兒童“的窗。
先說馬虎,一個12歲的“問題少年”。如果不是進了“強棒天使”棒球隊,他大機率會繼續在寧夏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上當小混混。
他在老家的最高戰績,是提著偷來的刀和別人對賭:“指頭放在這裡,一刀全部下,你敢嗎!”
但他的命運,因為一個遠在兩千多公里外的北京棒球隊出現了轉機。
這是一個為貧困兒童而存在的棒球隊,隊員們有的是孤兒,有的父母一方是重度精神病人,還有的因為父母坐牢,無力撫養。
——他們大多來自欠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四川、西藏、雲南、河南……
馬虎被教練從寧夏帶到了北京。
街頭混混馬虎進球隊,就像叢林裡的老虎進了籠子,拼盡全力掙脫規矩和束縛,和所有人較勁。
他橫衝直撞,把年紀小的隊員弄得哭哭啼啼,衝進別人宿舍舞槍弄棒,他想靠拳頭當上棒球隊的老大,卻沒有一個人服他。
馬虎被其他人孤立了,沒人願意跟他睡在一個屋子裡。
嘴上吼著天不怕地不怕的馬虎,用哀求的語氣去敲教練的門,因為他一個人不敢在黑燈瞎火的宿舍睡覺。
他長得像一個天生的運動員,彪悍,有匪氣,一股狠勁兒,鎮得住場。
如果練出來,他很可能會變成魅力四射的體育明星;
但 “如果不打棒球,他就是一流氓”,他大機率會變成拿著刀砍人,把牢底坐穿的案犯。
只不過,棒球從來都不是孤膽英雄的秀場,而是一種極其依賴團隊協作的運動。
馬虎最討厭的懲罰,是教練罰他在旁邊站著,不許參加訓練,他氣鼓鼓地說自己就是一隻流浪狗。
如果連教練都治不住他,他也沒法跟其他隊員相處,就只能把他退回家。
在馬虎家裡,母親經常被馬虎的爸爸打到吐血,在他出生三個月後,就跟別的男人跑了。
父親常年在外地賣羊肉串,馬虎直到7歲,才算第一次見到他。
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收入很低,馬虎的衣服鞋子,都是撿別人不要的穿。
剛進球隊的馬虎不明白,去了這個棒球隊對自己的人生來說意味著什麼。
但是他的爸爸和奶奶卻很清楚。
他不好好訓練,教練把他送回家反省。
奶奶威脅他說,“你要是繼續在球隊不聽話,就把你扔到北京街上去,讓你自生自滅。”
如今的馬虎,已經進隊2年,無論是球技還是行為習慣,他和從前已經大不一樣。
他最大的願望,是讓媽媽看到現在的自己。
詩人小雙
導演許慧晶在媒體採訪中說,他在看到小雙之後,才下定決心拍這部紀錄片。
第一次進基地,他就看見一個獨自窩在角落的沙發裡,玩黃色的小恐龍,眼神很憂傷的小男孩。
他就是小雙。
馬虎在性格和體力上的幸運,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但小雙的憂傷卻和大多數的普通人都相通。
如果你瞭解他的經歷,就會明白這種憂傷從何而來。
在他出生之前,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了,母親一生下他和雙胞胎哥哥,逃離了窮到極點的家。
小雙是雙胞胎兄弟裡,更瘦弱的那一個,二伯根本養不起兩兄弟,便想把其中一個送給別人。
最開始送去的是小雙,別人嫌棄他太瘦弱,又給退了回來,結果哥哥被換走了。
小雙說:“他們差點就把我給埋了”。
小雙比馬虎懂事,也更懂得機會來之不易。
他在訓練場上很沉穩、很踏實、很賣力,短短的兩年時間,他成長為隊裡的主力,首發投手。
投手,是在棒球比賽裡作為防守方的時候,站在球場的正中央,全場注意力的焦點。
球隊受邀去美國打球,他們一場球也沒贏下來。
小雙是哭得最傷心的那一個,他說:“你知道這次比賽有多難得?”
輸了球,他的手臂也撕裂受傷。
回來之後,沒過多久就是春節,小雙回了一趟家,他不願意再回到基地。
家裡的狀況變得更糟糕了一些,撫養他長大的二伯也得了癌症。
疾病、貧窮、死亡,像幽靈一樣纏繞在他的周圍,現實的重拳,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他打得稀碎。
小雙年紀很小,卻已經歷過太多的離別。
他本以為自己可以做點什麼,給家裡人帶來一點什麼改變,可是現實卻太過殘酷,根本等不到他長大的那一天。
二伯希望他繼續回基地訓練,誰都看得出來,那可能是他生命中唯一能看得見的出路。
小雙對二伯大發了一通脾氣,“你就是想把我送走是不是!”。
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是小雙站在山頂,對坐在石頭上,眺望遠處的二伯大喊:
“你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小雙頭頂的大樹鬱鬱蔥蔥,腳下的土地卻滿是荒草。
就像他和他的隊友們一樣,經歷了北京學習棒球的集體生活,經歷了漂洋過海去美國的熱血比賽,未來看似一片生機——但一低頭,卻還是得面對貧苦的出身、破碎的家庭、和艱難的現實處境。
《棒!少年》是部好片,無疑會看得人心潮澎湃,甚至熱淚盈眶。
但在“燃”的背後,“苦”才是這些棒球少年們的人生底色。
他們更需要一個機會
在北京郊區的棒球基地裡,還有67個像馬虎和小雙一樣的小朋友。
趙劍,媽媽吸毒被人殺害了,爸爸販毒被判了15年,現在關在監獄;
小飛,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父親只能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小博,從小失去媽媽,5歲時爸爸病死在床邊,奶奶病逝後,戶口本上只剩下他一個人……
如果這群孩子依然生活在原來的環境裡,他們的人生道路,幾乎一眼就能望到頭。
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在早年做愛心志願者的時候就決定,他要把幫助這樣的孩子和推廣棒球運動結合在一起。
“他們沒人管,我來管”。
從2015年開始,孫嶺峰成立了強棒天使棒球隊,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這些身處困境的兒童。
選孩子進隊,他只有三個標準:一是孩子需要幫助;二是年齡在7-9歲;三是身體健康。
他們去四川大涼山尋找新隊員的時候,本來只想帶1、2個孩子回來,結果一口氣帶了18個,其中有10個是女孩。
基金會的人勸孫嶺峰:兄弟,悠著點,量力而行。
但孫嶺峰覺得,“我救不了所有人,但能救一個是一個。我可以壓力大點,但是如果我不帶她們走,下次再來的時候,她們可能就嫁人、生孩子了。”
很顯然,農村女孩的出路,可能比男孩們還要狹窄。
球隊不僅要管孩子們的棒球訓練,還要安排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課。
對普通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這群孩子身上卻非常困難。
孩子們不會刷牙,甚至還得一點點教他們穿衣服、疊被子,重新培養生活習慣。
他們進入京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有的孩子連字都不認識,球隊只得請來志願者給孩子們惡補。
孫嶺峰計劃用10年的時間,把這些孩子培養成世界頂尖的棒球人才。
他有這個信心,因為棒球不是一個極度依賴身體條件以及力量的運動,無論個人是什麼條件,高矮胖瘦,在球場上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是一項關於團體協作和技巧,這是可以透過刻苦訓練達到的,所以對這些孩子來說,棒球是一個好機會。
孫嶺峰已經在心中為孩子們規劃好了未來:
隊裡最好的選手可以進職業棒球隊,甚至國家隊。
萬一要是培養出了一個棒球界的姚明呢?從中國打到美國,去“到處都是棒球場的地方”,打進MLB職業聯賽,為國爭光。
中國還有12個大學招棒球特招生,如果以後想從事其他行業,棒球這個特長可以保證他們順利地考上大學。
最不濟還能做棒球教練,有一技傍身,可以保障他們過上條件更好的生活。
棒球是一個關於回家的運動,衝過一壘、二壘、三壘,再回到本壘板上,成功下分。
而北京郊區的這座棒球基地,成了這群孩子的家,是一個承載了67個孩子夢想的地方。
要一直贏下去啊!
整個影片裡中看得人最百感交集的時刻,就是強棒天使棒球隊在美國比賽輸了球后。不善言辭的馬虎拿著漢堡上前去安慰小雙“之後有的是機會”,小雙卻哭著喊出一句:“機會只有一次”。
機會只有一次,如此決絕的話,出自一個孩子之口。
窮人家的小孩和有錢人家的小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錢的孩子有許多次機會,很多的選擇。
他們可以不斷試錯,哪怕中途換場,他們也輸得起;
但窮人的孩子,好不容易才得到一次機會,有一丁點的閃失,就可能會被打回原形。
他們必須贏,而且要一直贏,直到把自己變成奇蹟。
但實際上,那些落在他們身上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本身就像一個奇蹟。
從成立到現在,強棒天使俱樂部已經搬了四次家了,從昌平到通州,一直在北京的郊區輾轉。
錢更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專案剛成立沒多久,孫嶺峰和朋友們籌集的200多萬很快就燒光。
棒球是一個十足的“中產”運動,它對場地要求很高,而且燒裝備。更別提建基地,裝修、場地、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每一個方面都在燒錢。
孫嶺峰賣了房子、賣了車,接受過社會捐助,找朋友融過資……幾次遇到財務危機,剛剛渡過難關,下一筆賬單很快又進來了。
孫嶺峰連想都不敢想,如果真的沒錢了,球隊失敗了怎麼辦,這些從山裡面被帶出來的孩子們怎麼辦。
但是靠民間力量扶持農村孩子的公益,給孩子們創造一生一次的機會,從來都是艱難而脆弱的。
對張嶺峰和京郊棒球隊孩子們來說是這樣,對張桂梅的雲南華坪女高,四川大涼山的格鬥孤兒,也是如此。
張桂梅辦女高的時候沒有錢,她說自己乞討也要也要供這些孩子上學;
四川的格鬥孤兒俱樂部,就更慘了,被網友噴為“利用孤兒賺錢”,導致孩子們全部被遣返。上一秒還是公益事業,下一秒就掉進的萬丈深淵。
從格鬥俱樂部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哭了,他們根本不想回家。因為在俱樂部,他們才有希望,才能給未來找到一個出路。
孫嶺峰決意不讓悲劇不能重演。幸好,他身後早就站了一群人,跟他一起努力,把這件事情進行到底。
一部紀錄片的上映改變不了世界的殘酷,但興許能讓棒球隊的生命變得更加頑強。
我想說,無論是棒球隊,還是女子高中,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平臺。
從這裡走出來的孩子們,出生可能是不幸的,他們的童年動盪,充斥著貧窮、疾病與痛苦;
但他們又是極幸運的,他們中有人碰到了張桂梅,有人遇見了孫嶺峰,他們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英雄不問出處,在強棒天使棒球隊,從來沒人提孩子們窮苦出生的事,教練們會告訴大家:
“你們是我千辛萬苦找到的,咱們一起來證明給世界看。”
在他們中間,究竟有幾個人能真的衝破命運給他們的初始設定,我們還不得而知。但也許,這群棒球少年們遍體鱗傷的卻堅持訓練的模樣,足以詮釋什麼叫“叫板命運”。
那句“機會只有一次”的苦楚和心酸,
那句“我不想輸啊”的不甘和韌勁,
就是希望本身。
請一定要努力贏下去啊,少年!
參考資料:
看看新聞Knews:棒球“孤兒”:最美不過少年笑
極晝工作室:混過黑幫的孩子出國門打比賽了
人民網:強棒聯合——強棒天使棒球隊
南方週末:棒球“孤兒”:改變命運的訓練場
文|濃硫酸
編輯|沙耶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