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香港無線,可以說是新人輩出的時代。除了周潤發,還有初露頭角的“無線五虎”,也正是這個時候,香港電視劇迎來了它的鼎盛期。
黃日華是“五虎”當中最先走紅的一個,他憨厚的氣質、英氣勃然的外表,讓他很快接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1983年,黃日華接演了《射鵰英雄傳》,因郭靖這個角色而一炮而紅。“無線五虎”紅起來似乎都是沾了金庸老先生的光,黃日華因憨厚的郭靖而紅,苗橋偉因狡黠的楊康而紅,湯鎮業因痴情的段譽而紅,梁朝偉因“混世魔王”韋小寶而紅,劉德華則因孤傲邪氣的楊過而紅。
“無線五虎”轉眼都已是年過不惑,當日青春不再,卻多了份成熟男性的魅力。除了梁朝偉、劉德華之外,其他三位似乎都已經不再扮演英姿勃發的魅力角色,轉而扮演起父輩人物。然而,他們在無線乃至整個華語電視劇中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和榮耀。
80、90年代,除了武俠劇捧紅的“無線五虎”外,還有不少都市劇備受青睞。在很多都市劇中,人們都可以看到一些畫面,海灣裡的帆船、在鵝頸橋下打小人、到黃大仙廟燒香、去寶蓮寺吃齋以及後來中國銀行高聳的摩天大廈、迎風招展的五面旗等,這些貼近人們生活的影像被搬上了銀幕,如實地反映了香港的變化。海灣裡的帆船代表著“阿燦”一類人的困惑,中國銀行大樓的聳立代表著經濟的騰飛,飄揚的五面旗幟代表著迴歸的波折。這些融進電視劇中的點點滴滴都訴說著一個故事,帶著香港人經歷情感的故事。
在香港尚未迴歸之前,無線推出的一系列都市劇中,有意無意的總要表現出一些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都市情懷。《流氓大亨》、《大時代》、《義不容情》、《今生無悔》等等。也許這些題材的主題思想各不相同,但都無法遮掩那種香港人特有的都市情懷。
這些劇集中,香港人總會說“鄉下人”,而這個“鄉下人”的定位是什麼?不是離島,不是黃村,而是北京、上海甚至是廣州。顯然,在香港人的潛意識裡,除了香港能稱得上是都市之外,其他城市再重要也都是“鄉下”,這也恰好說明了香港本土意識正在加深。
在都市劇的火熱進行下,一些新興的無線小生、花旦相繼亮相。萬梓良、溫兆倫、劉青雲、黎明等男星,趁著都市劇的火熱而好好火了一把。這些新興演員有的並沒有出色的外表,像萬梓良與劉青雲。但是,他們卻憑藉著努力認真的工作態度,踏實肯幹的執著精神,逐漸從路人甲演到了男一號。
無線中的很多演員都不是瞬間走紅,他們都經歷過艱辛的演藝過程,跑過出場就死的龍套,當過活道具,做過替身,飾演了無數的小人物。像在千禧年之後火起來的吳啟華、林保怡、羅嘉良、歐陽震華等人,在此之前幾乎是不折不扣的龍套演員,像足了《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他們在演藝圈中沉浮了多年,都潛心等待適合自己角色的出現,從未放棄。從他們身上,也不難捕捉到香港人身上那難能可貴的奮鬥精神。
從香港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香港的繁榮、忙碌,也可以看到人們在其中生活的無奈、困惑以及那種“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執著與堅定。
光怪陸離的香港的確有著獨特的魅力,很多人都知道那裡是個市儈的社會,卻偏偏要擠破腦袋往裡衝。香港電視劇呈現給人們一個這樣的觀點:在香港生活,就得學會市儈,學會隨波逐流,學會雅俗共賞,更重要的是學會自我鼓勵,甚至是虛偽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