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90年代的流行樂壇異常繁華,香港、臺灣幾乎同步步入最繁華時期,內地雖然星光暗淡但藝術成就極高,也在同時期掀起一個小高峰。
而整個樂壇的最頂點就是持續至今30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香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成就了一些人,也拖累了一些人。
稱號確定後不斷有新人挑戰4個人地位,但無奈這個稱號太響亮了,已經成了一個專屬稱謂,雨滴不進去水潑不進去,旁人只能一聲嘆息感慨一下“生不逢時”。
“四大天王”不光阻礙了別人上位還拖累了居於其中的兩位歌手,一個是張學友,一個就是劉德華。
整個90年代包括臺灣內地,唯一一個能在銷量、人氣、代表作、傳唱度、演唱會、獎項等多個維度跟張學友勢均力敵打得有來有回的只有劉德華!
黎明、郭富城更像是媒體硬塞進來的兩個“添頭”,無論人氣銷量還是經典歌曲傳唱度都跟劉張不在一個層次上。
因此這兩家粉絲很長時間不對付,都說對方是四大天王湊數的。
儘管這幾年黎明粉絲很努力,在各個平臺積極營銷黎明“最紅最帥”,但實際成績擺在那裡,唱片銷量不及劉張1/4,單碟最高銷量不超過40萬,而張學友劉德華都有300萬以上的唱片。
唱功也一樣,劉張跟黎郭基本上斷層,90年代各大頒獎禮網上都有,都是真唱,懂音樂的隨便一聽就知道了。
甚至說黎明的尾音輕顫都像是模仿的劉德華,只不過華仔顫得更加明顯。
無論90年代還是00年代,劉德華在樂壇6大維度上都遠遠超過黎明,倆人幾乎不是一個概念。
臺灣民生報的“十大偶像”劉德華6屆蟬聯,黎明甚至有時都不入圍,該活動只辦了6次。
在內地,劉德華獨特的唱腔、獨具魅力的招牌動作和經典的“華氏情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模仿浪潮,其瘋狂程度沒有任何一個明星能與之相比。
90年代香港樂壇各大頒獎禮,穩居C位的是譚詠麟梅豔芳,劉德華永遠是緊挨譚詠麟,而譚詠麟不出席的話C位就變劉德華。
頒獎禮搞活動男隊女隊PK,女隊隊長是梅豔芳,男隊隊長是劉德華,總是如此,這還不說明問題嗎?
袁詠儀擋住張學友,主持人擋了一位女星
也就是說90年代的香港基本上默認了劉德華是四大天王之首。
張學友素有“歌神”的美譽,實際上綜合唱功、經典作、演唱會、唱片銷量、獎項、人氣6大要素,“歌神”這個稱呼還真是實至名歸。
雖然華語樂壇缺乏客觀公正的唱片銷量統計機構,但綜合臺灣金曲龍虎榜、ifpi資料,劉張兩人的唱片銷量基本都在4000萬上下,不算鄧麗君的兩人穩居華語男歌手前2,誰第一不好確定。
劉德華勝在唱片銷量穩定,張學友勝在單張唱片爆得猛。
實際上80年代末期香港樂壇最閃耀的兩顆新星就是張學友和劉德華,當時就有媒體稱2人為“雙子星”,本可以複製譚詠麟張國榮的雙雄爭霸場面。
但後來無論是出於商業考量還是TVB的操作,“四大天王”應運而生了,劉張雖然仍然在實際層面上爭霸,但名義上還是四大天王。
因此,劉德華張學友本可以是90年代流行樂壇的“兩極”,卻被“四大天王”的稱號繫結捆住了手腳,失去了名義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