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面講了一個性格平和樂觀的爸爸有多重要。
但講父子親情的電影裡,我個人更喜歡的還有一部老電影叫《感謝你抽菸》,也是經典神作!
今天重發舊文,再次和大家分享這部影片。
作為母親,我們經常教育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這是好人,那是壞人,這是好事,那是壞事,但你能確定,我們定義的“好”“壞”,真的就靠譜?
很多人說,片方揭露社會問題,關心弱勢群體,是有擔當的片方——那故事原型陸勇控告片方未支付一文消費自己和病人的痛苦一事怎麼說?
很多人說,藥廠是見義忘利的黑心商家——那一年幾十億研發費怎麼覆蓋?還是所有公司都理應不為盈利只為接濟蒼生。
原型陸勇算罪犯還是義士?——是不是說,只要犯罪目的是救助窮人就算正義呢?
我想上面的問題,背後的千絲萬縷,永遠都不會得到唯一的答案,因為事物幾乎都沒有單一一面。所以,孩子的道德教育是最困難的,畢竟聖母婊已經那麼多,就不要再培養更多了吧。
講到道德教育,大部分的電影都是蒼白的,符合普通人“非黑即白”的智商水平,而今天我Bing要安利的《感謝你抽菸》,就生動的演繹了怎麼恰當的給娃做道德教育。
故事講的是,一個三觀很“歪”的離異爸爸,在帶娃出差的過程中,教孩子客觀地判斷好壞對錯,認識社會和道德準則,學習獨立思考,最後又被孩子影響,和孩子完成了共同成長的故事。
這部電影,笑點不斷,值得家長思考,感人又不矯情,我給5星。
娃爸是一個職業說客,是一個菸草公關公司的副總裁,他的工作任務只有一個:說服別人抽菸。
他高大英俊,臉上永遠掛著職業性的“皮笑肉不笑”。
他每天變著法子對付禁菸、環保和科學團體的抗議;和媒體和政府周旋,為菸草業謀取最大的利益。當然,他有一條鈦合金三寸不爛之舌,能指鹿為馬,黑白顛倒。
一次脫口秀節目上,電視臺請了一個肺癌少年和一群“反吸菸同盟”人士上來做嘉賓,想讓菸草公司下不了臺。
結果,娃爸作為唯一的反方,詭辯說:菸草公司才不想自己的客戶死掉,因為這樣自己就會少掉一個客戶;
相反,只有那些口口聲聲反對抽菸的人,才想這個少年趕緊死掉,因為死人越多,他們的經費越是會蹭蹭往上漲。
然後,娃爸立刻丟擲一張雞湯牌:他們準備展開一個預算5千萬的campaign,來教育青少年不要吸菸,說“世界上再沒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觀眾迅速就買單了,一片歡欣鼓舞。
在其他人一臉懵逼中,第一次出戰,娃爸完勝。
輪到娃出場了,他是一個小學生,跟著媽媽和繼父生活。這是一次家長日,爸爸們一個個地到教室裡講解自己的工作,日理萬機的娃爸也抽空趕來,一進教室,娃就壓低聲音警告他:
娃爸說:淡定淡定。然後在全班面前介紹起自己的職業。雀躍的同學們立刻陰沉起來。其中一個小女孩嚴肅地說:
娃爸立刻淡定地回答:“你媽媽是醫生嗎?”,“不是”,“是科學研究員嗎?”“不是。”
“那你媽媽就不是一個可信的專家咯!”給他這麼一駁,可憐小女孩整個都蔫了下來。
娃爸繼續和藹地說:聽你的爸媽沒錯,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一副專家的樣子告訴你該怎麼做,該怎麼想,是嗎?
這挑起了部分孩子們的共鳴,異口同聲地說:是的!
娃爸繼續“挑撥離間”:“但你應該學會自己思考,你們要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如果你爸媽告訴你“巧克力是危險的”,你會怎麼說?”
這時,被侵犯了根本利益的憤怒孩子們群情激昂,全班大聲說:“不!”
這時班主任終於看不下去了,打斷了演講。
第二次出戰,娃爸完勝。
晚上,娃正在娃爸陪同下做作業,題目是:“為什麼美國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咦,怎麼這作業那麼耳熟?)
娃爸一聽到這個題目就笑噴了。
他開始這樣教娃思考:
1)首先,美國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嗎?
2)什麼因素決定一個政府是一個好政府:犯罪率,貧困率,文盲率?
我Bing看到這裡直呼:這個娃爸太讚了!這不是在教娃獨立思考嗎?
不過,兒子還是有點不耐煩,畢竟作業是要交的,老師也是得罪不起的,恐怕還是得昧著良心寫寫。
於是娃爸教他:“既然題目本來就是Bullshit,那就隨便寫唄,比如寫寫美國驚人的賺取利潤的能力,搞貿易霸權的能力,和壓榨第三世界國家的能力等等” ——畢竟美國經濟第一,這不是吹牛。
這時,娃表示一臉懵逼——這合適嗎???
於是,娃爸丟擲了他的畢生真傳:“這就是辯論之美。只要你辯論的方法對,你的論點就不會錯。”
兒子頓時發現,這個老爸,閃閃發光。兒子立刻心領神會,奮筆疾書起來——可能是寫美國創新能力,經濟奇蹟之類的吧。
話分兩頭,本片最大的“反”派上場了。他是一名以“禁菸”為己任的參議員,他提出了一個議案,要把骷髏頭印在香菸盒上。
娃爸公司這邊也在想反對策,娃爸想到一個好點子,就是去好萊塢,遊說好萊塢明星們,像50年代一樣,重新讓香菸迴歸電影螢幕,保證又能讓一大堆腦殘群眾跟風抽菸。
說幹就幹,立馬動身去好萊塢。不過這之前,他還要打發一名在業內口風不好,以色換情報的女妓者。雖被同僚再三警告,結果娃爸一個沒定力,還是和人家勾搭上了。
準備要去好萊塢了,為了促進和孩子的感情,爸爸想帶上兒子。果然,媽媽打死都不同意。
兒子趕緊把近來從爸爸身上學到的絕活用上了。他一臉正經地說:
這就是第一招:踩痛點,先引起媽媽對自己的反思。媽媽一聽就懵了。
然後第二招,說利弊,他扔出兩個不能拒絕的理由:
第三招:以守為攻,再補一刀——他一臉委屈地說:“但如果你覺得你婚姻失意的挫折更重要的話,那我可以理解”。媽媽頓時目瞪口呆。
下一幕孩子就興沖沖地出門了。留下娃媽和繼父一眼茫然地目送離開。
爸爸得知了說服過程後,自豪地誇兒子:真不愧是我的娃!
父子兩興高采烈地踏上了去好萊塢的旅途。好萊塢光怪陸離,娃真是大開眼界啊!
娃爸無論到哪裡,都一路帶著娃。第一站,是去找好萊塢第一人脈關係戶,打植入廣告。
這讓我想起我金光閃閃的媽,她也是不(po)辭(bu)辛(de)苦(yi),打我四歲能走路不摔跤開始,就每年帶著我去各地開會——變相擴大了我的視野。
所以,斗膽帶娃出差的娃爸,絕壁都是好娃爸!
把兒子在辦公室裡安置好以後,他就進去談生意了。
話說,這個關係戶段位比娃爸還高。
當娃爸問他有沒有什麼道德上的顧慮時,他回答說:資訊無論好壞,它就是存在著,人會自己做決定,如果我用自己的道德標準為他們做決定,那我就是在冒犯別人的權力。
娃爸目瞪口呆,他發現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生意談好了,父子兩開始大肆觀光起來,享受著美好的親子時光。
爸爸也見縫插針地教娃怎麼思考和辯論,這一段親子教育的對話,我Bing看來簡直是教科書級別。
為了讓孩子能理解,第一招,案例帶入:“如果你是律師,有個殺人犯殺了一個孩子,你願意為他辯護嗎?”
最後共同得出的結論是:在法律面前,不管所謂“好人”,“壞人”,每個人都有受到公正對待的權力。
第二招,實戰:“如果我說香草味雪糕是最美味的,你怎麼說服我巧克力才是最美味的呢?”兒子說“巧克力就是最美味的,我絕不會選其他口味”。
爸爸說,“如果你想逼讓別人也這麼想,那你就剝奪了別人選擇的權力,那你就是錯的,現在你已經錯了,那我就對了,這就是辯論”。
娃又學了一招。
就這樣一步步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娃爸把自己的絕活不露聲色地教了給兒子,當然玩也沒落下,父子兩在遊樂場的時光非常溫馨。
第二天,娃爸又接到一個任務:用一箱子錢,去賄賂一個曾經代言萬寶路,後來得了肺癌正在媒體上鬧事的落魄老演員。本來娃爸不好意思帶兒子,結果兒子一句可憐巴巴的“我想看你怎麼幹活”,爸爸就屈服了。
到了老演員家,娃爸一箱子錢就倒到地上,逼老演員全部捐出去來支援禁菸事業。
本來還一身正氣的老演員,想到自己的醫藥費,立刻就慫了,最後在“收錢”和“主持正義”之間,果斷選擇了收錢。
兒子目睹了一切,回家途中,在兒子好奇心問:你怎麼知道他會收下這筆錢?
爸爸說:一個沒瘋的人都會收下的,因為我知道他沒瘋,所以他會收下。
兒子也坦承回答:“我也會收下的。”就這樣,兒子也越來越能理解自己這個三觀不正的爸爸了。
回到學校,在作文演講臺上,兒子簡直就像開了外掛。
只見他一頓雞湯亂燉,聽者流淚,聞者鼓掌。
於此同時,爸爸生命中的大坎要出現了,第一個坎兒,是他被大“反”派參議員買通的“反吸菸”激進分子綁架,把他全身貼滿了尼古丁帖,光著身子扔到了林肯像上。
醫院急救後,娃爸保住了小命,醫生說:“那是幸好你抽過煙,不然這麼高的尼古丁含量,你早掛了。”
剛醒來沒五分鐘的娃爸,顯示了什麼是真正的“職業道德楷模”,他立刻在電視上引用醫生的話,成功地給菸草業洗了白,順便再打擊競爭對手“尼古丁片”如何危險,又讓“反吸菸分子”順利成了恐怖分子,還把自己變成了英雄。
真是反將一軍啊!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前和娃爸搞上的女妓者的報導上報了,她果然把娃爸枕邊說的私密事兒曝光個一乾二淨,狠狠地把娃爸和所有相關人等全給坑了。
英雄沒當多久的娃爸一下子就成了落水狗,好萊塢合作沒了,專案取消了,工作丟了,朋友和同事全被他坑了全翻了臉,簡直人人喊打。
娃爸終日躲在房子裡,誰也不見。
但這時,還有一個人無條件地相信著他,那就是兒子。
他讓媽媽把他帶到爸爸家裡。在他心裡,爸爸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
然後又是一段教科書級別的親子對話,這次不再是爸爸教育啟發兒子,而是兒子用自己在爸爸身上學到的東西,啟發和鼓勵爸爸:
兒子:你為什麼躲著所有人?
爸爸:因為大部分人都憎恨我。
兒子:但你的工作就是去被大部分人憎恨。
爸爸:這有點複雜。。。
兒子:是你把它弄複雜了,這樣你就可以為自己感到可憐。
你常說:“如果你想要一個所有人都喜歡你的工作,那就去紅十字會”。
但你是說客,你的工作就是要顛倒是非,你是最棒的。
我才不甘關心別人怎麼想,他們又不是我爸。
你才是。
看著兒子對自己無比信賴的堅定眼神,娃爸忽然被感動了,之前的失意全部席捲一空。
嗯,確認過眼神,不坑爹還帶攜爹的好親娃就長這樣兒。
娃爸決定要絕地反擊,先是上電視公開了“女妓者”通過出賣色相套取資訊,嚴重違反職業道德,漂亮地反將一軍。
“女妓者”之前都僅是業內口風不好,現在是真的名聲掃地。
然後,就是最後的“決戰”——以私人身份出席關於是否透過“骷髏頭印在香菸盒上”的聽證會。
娃也來給爸爸加油:
從娃爸的眼神可以看得出大大滴感動!
聽證會上,娃爸要和參議員“殊死決戰”了。果然,參議員針鋒相對,丟擲一個又一個挑釁的問題,但都被娃爸一個個完美回擊,真是舌戰群儒。
他完美地把論點引導到社會教育上:
警告標籤並不會起到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指,我們的父母,早早教他們分辨是非,保護自己。教育是父母,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這樣等孩子成年的時候,他們懂得為自己做出選擇。
今天我的兒子也來了聽證會,我有幸參與了他的成長,我非常自豪。。。
一張親情牌打的piapia的。
參議員只好出大招了:等你的兒子到了法定年齡,你會允許他抽菸嗎?
娃爸狡黠一笑,說:如果他想要一根菸,我會去買上一包。
故事的結尾:法案給娃爸那麼大鬧天宮,當然黃了;菸草公關公司想重新聘請這個拯救了行業的英雄,但是為了孩子做一個更好的榜樣,他拒絕了。
幾個月後,菸草公關公司倒閉了;
娃拿到了區辯論塞的冠軍:
娃爸也開始了更有意義的事業。
這是一部2005的黑色喜劇,豆瓣評分8.0,可以說非常高了。
有趣的是,電影的題材雖然是香菸,但全片竟沒有一個抽菸的鏡頭。
講“父子成長”的電影一直都很少,好難得找到這樣一部,在我Bing看來,比《當幸福來敲門》還棒。
因為他更真實地還原了“父子關係”該有的樣子。
父親的角色,一般來說母親很難扮演。首先,父親比起母親,更多是一個社會上“開拓者”的角色,他們為了得到職場上的成功,難免會比母親們更加“三觀不正”。
三觀不正的才是社會,太正的那是紅十字會。
母親教孩子的,往往是人們希望社會成為的樣子:人人愛我人人向善天下大同。但父親教孩子的,往往才是社會真正的樣子,人性本來的面目。
片中的娃爸,無時不刻都是在和風細雨中,幫助兒子認清道德背後的人性真相,幫助他做出自己真正基於“獨立思考”的選擇。
而且還努力幫助孩子開發天賦點,終於也見證了孩子的開掛。我看簡直是對孩子“心智教育”,“社會教育”的典範!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這個社會在大部分時候,是非正誤、道德良知不是靠什麼標準來判斷的,而是取決於特定時刻,特定場合,誰的論據好,誰佔上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連道德都在不斷在變化:
40年前還全民一片光偉正,現在聖母婊是僅次噴子最招討厭的群體;30年前我們連“同性戀”是什麼都沒聽過,現在我Bing讀者已經可以“帶回來見見家長唄”;20年前我們說美帝搞“經濟殖民主義”,現在非洲的朋友也這麼說我們;10年前,沉迷遊戲是“自甘墮落”的表現,現在至少西方主流媒體都接受了“在虛擬世界渡過一生”的設定,畢竟對沒什麼希望的社會底層或病人,這樣總比吸毒嗑藥人道多了。作為家長,教孩子理解社會,人性和道德,並且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比硬塞一套自己都不sure管用不管用的大道理強多了,這才是“授人予漁”的做法。
不然禁了菸酒黃毒網遊網文。。。還會無窮無盡的坑,前腳出後腳進。。。
希望這部電影,對三觀本來就很“歪”的娃爸們有些借鑑作用。當然如果你夠open,娃媽也可以觀看並借鑑地很開心哦!
PS:還有還有還有,能說會道真是個強技能啊!!!要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