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
張學友是一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
學友早在1986年就開始了他的電影職業生涯。
包括主演、配角和客串在內一共75部電影。
拍片密集的時候是1986年至1993年,八年內拍了53部。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息影。
後期產量愈低。
但他演技絕對不弱。
用常規的形容,是那種從一開始就沒有偶像包袱的演員。
或者說,導演要他怎樣都可以。
可輕易勝過一眾偶像演員。
在香港演技派演員中亦可排上名號。
但他亦有自己的缺點,這個問題留待文末總結。
相對多個不止一次拿到影帝獎盃的演員,張學友六度提名都鎩羽而歸。
與對手有關,也與其自身特點有關。
以此文,結合其作品與提名年度對手,做一個回顧分析。
1991年
第十屆金像獎。
張學友第一次提名男主,以吳宇森導演《喋血街頭》的輝仔角色入圍。
其他競爭者包括,張國榮、周星馳、許冠文以及梁家輝。
《喋血街頭》。
張學友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
其影片後段的爆發式演繹,堪稱驚豔。
這是在歌壇封王的前夜。
但這一次他遇上了星光與演技並重,兼且遇上王家衛的張國榮。
結果並不意外。
張國榮憑《阿飛正傳》的角色旭仔摘走影帝桂冠。
很多人說,後來拿到五次金像影帝獎的梁朝偉,要多謝王家衛。
但其實他們沒明白一件事。
像王家衛這種導演,一旦遇上好演員就會火花四濺。
而在後來,巔峰的王家衛一直鍾愛的演員,就是張國榮和梁朝偉。
1995年
第十四屆金像獎。
這一屆有六位候選人入圍,張學友攜《新邊緣人》加入戰團。
其他五位競爭者包括梁朝偉、葛民輝、張國榮、周潤發和周星馳。
《新邊緣人》。
介於《辣手神探》和《無間道》之間的臥底題材電影。
劇本其實普通,敘事略混亂。
張學友這部影片的表現中規中矩。
將誇張表情收斂,再因劇本關係,帶來的是內心詮釋與情緒爆發均顯不足。
亦即表演在水準之上,但缺乏驚豔感。
所以輸給《重慶森林》的梁朝偉,理所當然。
2002年
第二十一屆金像獎。
許鞍華執導的《男人四十》,被認為是張學友最接近金像影帝的作品。
同年度入圍者有周星馳、劉德華、胡軍和劉燁。
這一次張學友收得更狠。
除了本人的微表情,其他過往表演中的東西幾乎都扔掉了。
但他並沒有化身為中文系畢業的林耀國。
給人的感覺,是歌神張學友臨時轉職去當了一個語文教師。
結果就是空有諸多細節,卻無更深觸動。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輸給轉型之後的周星馳,全不冤枉。
經過多年無厘頭型別歷練的周星馳,自1994年拿起導筒,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在電影中去表達自己的思想。
而《少林足球》,已近大成。
2004年
第二十三屆金像獎。
張學友拍了《金雞2》。
這一次與劉德華、吳鎮宇、劉青雲以及任達華競爭。
毫無疑問,張學友再次無緣影帝獎。
這個階段的張學友,經過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息影。
復出之後,相較前期,他在表演上開始努力嘗試內化。
去追尋一種對角色的整體掌控。
但《金雞2》能給張學友的也僅僅只會是一個提名,沒有更多。
四個人都輸給了杜琪峰執導、劉德華主演的《大隻佬》。
2011年
第三十屆金像獎。
張學友攜《月滿軒尼詩》第五次入圍影帝之爭。
與周潤發、梁家輝、張家輝以及晚輩謝霆鋒同臺較技。
其實單就技巧而論。
痕跡越來越淡的張學友,已經無可指摘。
表演愈趨渾然一體。
但這一次,就如周潤發說,香港電影未來的三十年,就看謝霆鋒了。
所以在這樣一種基調下。
而謝霆鋒在《線人》中的表現又可圈可點。
學友就註定失落。
2015年
第三十五屆金像獎。
以《暗色天堂》中的牧師角色,張學友第六次提名影帝。
三大天王聚首,再加兩個家輝。
而在《暗色天堂》裡,張學友再次與林嘉欣合作。
這部影片,更像《男人四十》的加強版。
張學友將過往用在塑造喜劇和市井型別人物的表情與方法,轉化成了獨有的“張學友式”表演。
進而變成略帶一點神經質的風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是一個演員基於自身特點和歷練的一種變化。
而這一次,他輸給了郭富城。
上次有人說,郭富城在《踏血尋梅》中不及白只出彩。
或許從電影本身來講這樣沒有錯。
翁子光是一個很有魄力的導演,他嚴格按照自己計劃去設定角色的功能。
核心的戲本來就是集中在春夏和白只身上的,郭富城更像一個推進和導視作用的功能角色。
而難得的是像郭富城這樣大牌的演員,甘心全面配合,不去搶戲和突出自己。
這個階段如果從技巧而論,郭富城與張學友同一層級。
但郭富城有更強的眼神應用與角色塑造能力。
亦快臻至演技巔峰。
如果看過張學友的第一部電影《霹靂大喇叭》。
再去翻翻《猛鬼差館》,之前拿最佳男配的《旺角卡門》,或者《八星報喜》。
以及任何小人物型別角色的電影。
就應該會明白,張學友的表演其實有一個高度雷同的問題。
就個人看法來說,其戲路和表演方式略靠近梁家輝。
力圖在每部影片中塑造出不一樣的角色。
但角色近似,會有雷同感。
比如喜劇型別的表情應用,幾乎如出一轍。
又比如大喜大悲、冷靜陰沉,或者癲狂,也會是基本趨於一致。
這說明若與梁家輝比較,他在人物塑造功力上是不及的。
另一問題是眼神應用。
表演自然,但眼神運用方式單一,缺乏變化與深度。
#
每個人都有其能力上限。
歌神亦不例外。
金像鎩羽。
有時運關係。
亦與個人能力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