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過去,抗戰、英雄主義題材的劇層出不窮,但《亮劍》,仍然是大多數人心中的國產抗戰劇巔峰。
十幾年後回看《亮劍》,它究竟為何長盛不衰?
即使你沒有看過《亮劍》,一定也見過這些臺詞和表情包。
時刻被召喚的二營長和他永遠不變的義大利炮:
反套路的“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也不給”:
“李雲龍式”的“嘿嘿,不好意思……”
以及這句“李雲龍式”誇獎:
《亮劍》的男主李雲龍,“泥腿子”出身。
自稱是家鄉"十里八鄉有名的俊後生“,實際上腳都不洗,晚上睡覺呼嚕能響出屋外。
他沒什麼文化,卻粗中有細,有軍事謀略,會帶兵、能打仗。
李雲龍有多會打仗?
第一集,直接上了戰場。
被日軍精銳部隊包圍、武器裝備落後,怎麼辦?
他先是對敵人位置做出了精確判斷,然後用兩發炮彈打中對方指揮部。
最後,發揮我方擅長“白刃戰”的優勢,成功從正面突圍;
又一次,李雲龍代領的獨立團被包圍。
500人對3000人。
人數、裝備都吃虧。
靠著對地形的的熟悉和靈活的作戰策略,和敵人周旋,撐了8小時,最終等來救援。
但打起仗來異常兇猛的李雲龍,絕不是完美的主角。
他身上有另一股子勁兒:粗糙的正義感。
從口頭禪就能看出來,他罵起人來,一套又一套。
下屬不能幹,直接開懟。
他罵敵人、罵手下的兵,也罵領導、罵老天爺。
矯情、沒本事、假仁假義,在他面前都逃不過捱罵的宿命。
有一次,上級安排他跟著教員學習,他不服氣。
“我沒文化,但就是能打勝仗。
憑什麼讓他們來教我?”
解放戰爭快要結束,他批評一些軍官要換老婆的思想:
“天下太平了,要換老婆了是不是?
不自願就別和自己的老婆炕照上,娃照生。”
當然,李雲龍身上,還有一種“非英雄式”的狡猾。
受傷住院時,惦記著要和美女護士多說幾句話;
藉著自己是“病號”,搶好兄弟的油炸花生米吃。
因為“貪心”想要拿到日軍的裝備和馬匹。
不請示上級,私下調動部隊,偷襲鬼子。
因為自己的部隊裝備落後,每一件經過李雲龍手的物資,他都努力“順走”。
對方要求他還裝備,他嘴上信誓旦旦,做出承諾:
身體卻很誠實,一直沒有歸還。
對方問來,就裝傻充愣:
仗著對方拿自己沒辦法,死皮賴臉……
李雲龍的身上,有很多英雄的特質。
他聰明、勇敢、有謀略。
他重情義,突圍成功後,還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折回來救隊友。
但他不是典型的“英雄”:
他打過敗仗、吃過大虧;
甚至,連自己剛過門的妻子也沒能保護得了;
他罵罵咧咧,懟天懟地,身上的“匪氣”有時讓人生厭。
可正是這樣的“野”和“糙”,讓他卸下“主角光環”,有了一絲可愛和人情味兒。
《亮劍》,是一群男人的故事。
說到底,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戰場上,是鐵骨。
但鐵骨,不意味著鐵“心”。
李雲龍的柔情一場戰鬥,李雲龍的部隊包圍了日軍,優勢巨大。
無奈,他新過門的妻子秀芹,被日軍抓到,拿作威脅。
誰都知道,這是一場一分鐘就能決出勝負的戰鬥。
開炮,這場戰鬥就勝利了。
但也意味著,妻子秀芹,會和敵人一起被炸死。
最後,讓他做出決定、下定狠心的,也不是什麼民族、大義。
只是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作為團長,他顧全了大局。
可作為丈夫,他沒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妻子。
你聽,那句咬牙切齒的:“開炮!開炮!開炮!”
分明是“戰士”李雲龍對“丈夫”李雲龍的怒吼。
“能尿到一個壺裡”的趙政委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友誼,很多時候是打出來的。
畢業於燕京大學的趙剛,被上級派過來給李雲龍當政委,抓獨立團的思想教育。
書生遇上兵,互不理解也互相嫌棄。
趙剛來到獨立團後,李雲龍直接撂話:“你管生活,我管打仗,咱倆互不干涉。“
沒想到,看起來文弱的趙剛,槍法了得。
在戰場上,他穩、準、狠,槍槍斃命,讓李雲龍對他刮目相看。
日漸相處中,趙剛逼李雲龍學識字。
李雲龍教會了趙剛喝酒。
大家都知道,李雲龍發起脾氣沒邊的時候,只有趙政委能勸住。
趙政委受傷昏迷的時候,李雲龍說自己“丟了重要的東西”。
李雲龍身負重傷在醫院時,政委眼淚汪汪:
“聽見沒有?我趙剛,我趙剛離不開你呀!老李。”
呆萌的魏和尚魏大勇,是李雲龍的“警衛員”。
因為在少林寺練過功夫,大家都喊他魏和尚。
他武藝高強、重情重義,唯獨一點——“死腦筋”。
李雲龍帶他去闖鬼子的飯局。
吃飯,那是真的當自己家吃。
戰場上,趙剛讓他保護李雲龍。
李雲龍則讓他去保護趙剛:“政委可拼不了刺刀,你快去保護他,不然老子槍斃了你!”
兩邊為難的魏大勇,最後還是留在了李雲龍身邊。
打完仗,他主動來“認罰”——“團長,俺來讓你槍斃來了。”
可是,也是這樣木訥、死板的和尚。
在李雲龍中彈走不動時,二話不說揹著他撤退;
李雲龍受傷昏迷,他扛著郎中跑了幾十裡山路給李雲龍看病……
後來,和尚被土匪偷襲,不幸犧牲。
李雲龍一怒之下派兵向土匪復仇,被上級降職成了營長。
收拾東西的時候,他還習慣性地叫:“和尚,和尚,去把老子那個……”
沒幾秒,他才意識到,和尚已經不在了。
“魏和尚,多好的兄弟,他救過我的命,都怪我李雲龍無能,連自己的兄弟,都護不住……”
角色豐滿有個性,人物“立得住”。
這還不夠。
《亮劍》的深入人心,也貴在真實——它沒有把觀眾當傻子。
農民出身的李雲龍,永遠穿著有點油、髒髒的衣服,帶著洗得發白的帽子。
長年累月的戶外生活,讓他的臉變得黝黑、粗糙、充滿褶子。
八路軍依靠村民和山村,物資匱乏、裝備落後。
獨立團的兄弟繳獲了新鞋都會雀躍不已。
他們用的武器,還是上世紀的“漢陽造”,打仗繳獲了“義大利炮”,整個團的人都兩眼發光。
有一次戰鬥中,李雲龍失勢。
因為緊急撤退,部分武器沒法帶走。
臨走前,他還對著那挺重機槍罵罵咧咧:“炸了它,炸了它。”
因為太稀缺,所以真的不捨得。
寧願毀掉,也不能留給敵人。
《亮劍》裡,八路軍沒被神化,而曾經橫掃幾千裡國土的敵人,也從來不是不堪一擊。
他們一直說著日語,不會因為中國人的出現就改變語言。
他們不會主動一腳踩中地雷、被炸得滿天飛;
他們的精銳部隊也精於射擊、武道,有著強大的作戰能力;
他們當中,也不乏有長遠目光、文韜武略的“謀士”。
正如在一開場,李雲龍就提醒過所有人:“別露頭,鬼子的槍法可不是鬧著玩的!”
劇裡還有一幕,日本憲兵隊隊長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說過一句:“我想媽媽”。
說話時,眼角溼潤。
戰士、敵人。
善良、兇惡。
說到底,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歷史,不僅是史書裡的宏大、小說裡的動人。
也是現實裡,一兵、一卒眼中的世界。
長期作戰的人,就是衣衫髒亂、鬍子邋遢;
敵強我弱,實力懸殊時,沒那麼容易突圍;
中了槍,沒那麼多時間說遺言,幾乎當場就倒下。
《亮劍》導演張前說:
“以前的槍戰,子彈射擊後,血流如注地從身體內奔流而出,其實是不對的,應該是子彈射進人體,人應聲倒下。
戰爭的殘忍不需要血液證明,那一個個迅速倒下,又一波波迅速衝上前的人才是。”
看過《亮劍》的人,大抵都無法忘記這一幕:孫德勝和他的騎兵連被日軍包圍、寡不敵眾。
幾十人的隊伍,面對強大十幾倍的敵人時,選擇了“自殺式攻擊”。
“騎兵連,進攻!”
第一次衝鋒後,隊伍折損大半。
依舊是進攻的口號。
第二次、第三次……
一個個戰友倒下。
直到只剩下一個人。
“騎兵連,進攻!”
很多年過去,許多人仍在追問,亮劍精神到底是什麼?
這部劇給出的答案,其實很細膩。
是孫德勝寧死不屈,一次次的衝鋒:
“國家有難,我們當兵的不上誰上,就該做個不怕死的軍人。”
也是就算抗日遭受打擊,首長一直堅定地相信:
“我們耗得起,再打它十年二十年,中國還是中國。”
是秀芹在城樓上對李雲龍大喊的那句:
“李雲龍,你向我開炮,別讓我瞧不起你啊!”
也是從不掉眼淚的李雲龍,在秀芹墓前的喃喃自語:
“我咋覺得你躺在這兒,我李雲龍的半條命也埋在這兒了……”
是關鍵時刻,以大局為重的楚雲飛那句:
“只談軍事、談民族大義,以維護民族尊嚴為己任。”
也是孔捷被撤職、手下的兵對新團長不服氣,他站出來解釋:
“你們是為我打鬼子的嗎?
你們是為父母、是為你們的姐姐、妹子啊……”
十幾年過去,我們依舊喜愛《亮劍》,想念李雲龍、張大彪,想念趙剛、孔捷……
那是因為,我們懷念的,不僅是那句“亮劍精神”:
“只要我在,獨立團的兵就嗷嗷叫。遇到敵人就敢拼命。要是哪天我犧牲了,獨立團的兵也會嗷嗷叫。因為我的魂還在。"
也是那些平凡又鮮活的人、那些樸素的道理、那些不加修飾的真實,在戰火中,依舊閃耀著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