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於今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跨過鴨綠江》
《跨過鴨綠江》劇組今年8月15日正式開機拍攝,劇組兵分五路,同時在北京、河北、黑龍江等五省市進行拍攝,多達400多個歷史場景,320多個有名字的角色,全景式呈現抗美援朝浴血奮戰的史詩篇章。
該劇也是目前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中少有的電視劇作品。
《長津湖》
而電影方面,《長津湖》《最冷的槍》《冬與獅》《決戰上甘嶺》《上甘嶺之四十三天》等作品籌備或拍攝中,以接力姿態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奉上屬於中國電影的致敬。
此前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金剛川》已經率先上映,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金剛川》
其實彙總下來,《長津湖》《冬與獅》以“長津湖之戰”為背景創作,《最冷的槍》則是以“中國狙神”張桃芳的事蹟為原型創作,《決戰上甘嶺》《上甘嶺之四十三天》以“上甘嶺之戰”為背景創作,而《金剛川》則是以“金城戰役”為背景創作。
抗美援朝戰爭
其實抗美援朝戰爭中諸如“長津湖之戰”“上甘嶺戰役”的戰役不勝列舉,像“張桃芳”這樣的英雄人物也層出不窮,國內影視作品可以在抗美援朝題材中發掘的素材太多了。
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真的是拿戰士們的血肉堆起來的,已經得到影視化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傷亡1.15萬;
長津湖之戰中,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
此外,不得不提的還有鐵原阻擊戰,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戰役。
鐵原阻擊戰發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63軍兩萬多將士頑強阻擊強大“聯合國軍”進攻,使得志願軍主力安然脫險。
鐵原阻擊戰是朝鮮戰場上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戰,可以說鐵原守不住,現在朝鮮、韓國絕不會是以38線為分界,聯合國軍也不會痛快的在53年和志願軍簽下和平協議。
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63軍的任務是掩護志願軍主力撤退,所以將要面對火力數十倍於己的聯合國軍死守十四天,這支華北子弟兵經受了最嚴酷的考驗,也用東方式的軍事智慧讓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一籌莫展。
代價也很慘痛,63軍189師由一個師打成了一個團,軍長傅崇碧在這場戰役中瘦了25斤,後來因為無法面對犧牲戰友的家屬,直到離世也沒回過四川老家……
半個多世紀後,薩蘇寫了一本書,形容鐵原阻擊戰的用詞令人悚然心驚——鐵在燒!
《鐵在燒》
類似於鐵原阻擊戰這樣慘烈的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都值得文藝界對此“大書特書”。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戰爭的慘烈是文藝作品需要表現出的,但是戰略戰術的詮釋更是不可忽略的。很多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沒有得到觀眾認可,主要原因是對志願軍的描述過於片面,單純的反映志願軍作戰勇猛、不怕犧牲,卻沒有展現出他們高超的戰略戰術。
《金剛川》
以《金剛川》為例,影片根本沒有表現出志願軍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只有莫名其妙的匹夫之勇,還有莫名其妙的人海戰術。甚至說,其中的志願軍和國民黨兵沒有什麼兩樣,完全看不出黨員或者政治思想動員在戰鬥中的作用。
所以,當我們緬懷最可愛的人時,當我們試圖用影像重現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時,一定要謹慎再謹慎,懷著敬畏之心去創作,切莫拍出抗日神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