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中年職場危機##抽菸酗酒##麥斯·米科爾森#
本週一部聚焦中年危機和酗酒題材的影片。
不僅入選了戛納電影節,還收穫了第3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四項大獎。
它將代表丹麥競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查看了一下時間線,原來麥斯·米科爾森和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的上次合作已是八年前了。
那時兩人合作的《狩獵》幫麥叔拿下了戛納影帝,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藝術片還是商業片中,他都是同代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
相較於過往作品中的壓抑,新片《酒精計劃》顯得略為輕鬆,畢竟由中年危機引發的焦慮病態已是現代社會的通病。
麥叔在片中飾演高中歷史老師馬丁,他的課堂枯燥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糟糕到被學生家長集體約談。
一天晚上,四個好友外出慶祝尼古拉40歲的生日,
在坦白了共同的中年困境之後,滴酒不沾的馬丁嘗試了這個千年以來被人類用於解憂消愁的冠軍單品,並因此體會到了“靈魂歸位”的魔力。
為了合理酗酒,他們開始試驗一項偽科學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工作日適量飲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性格形象,並幫助他們與工作和個人生活重新建立聯絡。
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四個男人將保持整天輕度醉酒,隨時監測酒馬丁很快找回了講課的熱情,像猴子找到了撈月的竹籃般欣喜若狂。
酒精有時是靈丹妙藥,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回生活,以更理想的狀態生存,並讓他們對枯燥的日常生活重感興奮。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酗酒之後人會抵達一個巔峰時刻,那麼滴酒不沾時便等同活在地獄。在被酒精馴服之後,四個男人徹底背離了那個最初目標——正常的生活。
進入自毀性質的第三階段,他們開始變本加厲地喝酒
此舉就是要終極宣洩,挑戰極限,喝到失去意識,喝到死,喝到從人變鬼,喝到尿溼床鋪。
後面到底怎麼樣?大家在原片中尋找答案吧。
讓人驚喜的是,《酒精計劃》真的拍出了“酒”之於“酒鬼”的魅惑,一杯杯晶瑩的液體仿若中年衰漢的情人,其妖嬈的液態軀體被各式杯具的輪廓攏住。
它們可能是充滿背景故事的酒品,產地、工藝、年份各不相同,但是對於酒鬼來說,其最大的意義僅僅在於這是一杯讓人失智的酒精。
馬丁在片中一直用來麻醉自己和妻子的話是三個肯定句:
我愛我的妻子,我愛我的家庭,我熱愛我的工作。
這句話正如《閃靈》裡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一樣可怕,人到中年,開啟的都是同一部恐怖片。
精濃度並對個人狀態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