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紅色娘子軍》於1960年上映,白色幕布上的紅色影像緩緩地講述了一個血淋淋的歷史故事。
當電影主題曲響起——"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支在海南島奮戰的女子部隊聞名天下。
她們是慘痛歷史的見證者電影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奴隸吳瓊花成長為革命戰士的經歷與娘子軍保家衛國的故事。
該片女主吳瓊花原本是椰林寨大土豪南霸天的丫頭,長期飽受欺凌,屢次逃跑都被抓回,生活受盡折磨。
一次逃跑失敗後,南霸天下令手下將她捆綁在樹上打死,痛昏過去的吳瓊花幸得遇到紅軍幹部洪常青和通訊員小龐,他們正喬裝成"富商"來椰林鎮調查情況。洪常青稱自己"海外歸來,攜鉅款榮顯故鄉",南霸天為擴充自己的反動勢力,給這位"富商"大擺宴席,其間也大方同意其帶走吳瓊花的請求。傷好後,被解救的瓊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決心走上革命道路。
她與同樣具有反抗封建意識的紅蓮一起來到娘子軍營地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女戰士。在執行一次偵察任務時,吳瓊花路遇南霸天,她心中的怒火一下難以壓抑,違反了軍隊紀律,對南霸天開了槍,瓊花因此受到組織的嚴厲評判。
紅軍決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與吳瓊花化裝進入椰林寨,與紅軍內外夾攻,意在活捉南霸天,不料被他僥倖逃脫。吳瓊花在追捕南霸天的過程中被打了一槍。取彈沒有麻藥,瓊花就著恨意,一聲不吭地扛了過來。
此時國民政府發動軍隊剿共,南霸天趁機捲土重來。在這嚴峻時刻,瓊花申請加入共產黨。在撤退椰林寨的過程中,黨代表洪常青重傷被俘,面對敵人,他在自首書寫下:殺死洪常青,還有後來人。
吳瓊花潛回椰林鎮,找到洪常青所掩埋的檔案後繼任娘子軍總代表,帶領軍隊解放了椰林寨,並槍決南霸天。影片最後,吳瓊花帶領娘子軍開始了新的征程。
電影結局大快人心,正義終究打敗了邪惡。但歷史上"吳瓊花"的結局如何,她接下來帶領部隊進行了怎樣的戰鬥,一群由勞動婦女組成的紅色娘子軍又會譜寫出怎樣的歷史故事?相信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都藏著這麼些疑問。
唯有自傳才是真正的歷史影片裡的吳瓊花有著女性的堅韌與勇敢,一句"打不死我就跑"表現了她不懼命運、強烈的反抗精神。那麼這個具有鮮明倔強性格特徵的藝術形象,取材自何處?電影《紅色娘子軍》的編劇梁信在採訪中說道,影片中的吳瓊花,並不是由一個原型改編而成的。
往大了說,她是千萬個受壓迫、受奴役婦女的典型,她是那個時期惡霸地主土豪劣紳欺辱的化身;往小了說,她糅合了紅色娘子軍裡兩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子生平:一位是傳奇式的女英雄馮增敏;一位是復仇心很強的童養媳龐瓊花。
這兩位歷史上的女戰士,戰爭前就飽受社會環境所帶來的折磨,戰爭後卻也沒能擁有想要的人生......
不能戰鬥的日子更加殘酷她是電影《紅色娘子軍》吳瓊花的原型之一,娘子軍第二任連長馮增敏。馮增敏出生於一戶貧苦家庭,與吳瓊花一樣,常被地主皮鞭抽打,坐過敵牢,留下一身傷痕,一樣是受到黨代表的指引投身革命。
當紅軍團長王天駿問她為什麼參加紅軍時,她拉下衣領,露出條條傷痕說:"不要問為什麼,就為這個!"這個細節在電影中也被當做特寫。
1933年春,海南紅軍主力作戰失利,組隊500天,戰鬥50餘場的娘子軍被迫解散,流散於民間。而身為連長的馮增敏,也早被國民政府俘獲入獄。在獄中,馮增敏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落下了一身的傷痕。
直到1937年冬第二次國共合作達成後才得以出獄。馮增敏後來回憶這段牢獄生活時說道:"敵人幾次審問我,可是他們什麼也沒得到。"
出獄後的馮增敏立馬上山尋找黨組織,並嫁給了一位紅軍戰士。可殘酷的戰爭在她懷孕後不久便奪走了她的丈夫。
馮增敏產下遺腹子,含淚將女兒送人,又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義無反顧地投入抗戰。或許上天對她還存在著一絲憐憫,建國後,經歷瞭如此多苦難的馮增敏是娘子軍裡唯一當上幹部的戰士。
可這份憐憫也很快隨著"動盪時期"的到來消失殆盡。藝術作品裡的英雄,現實中卻被打為十惡不赦的反派,當權地方造反派找不到馮增敏叛變的證據,僅憑邏輯推理:你若沒叛變,國民政府為何放你?
對家國的信念在此刻變得如此可笑,曾以為誓死捍衛的人民也在此時變得面目可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快,馮增敏就背上"叛徒"之名,她被開除公職,帶著一身傷回老家務農。
1971年9月的一天,馮增敏病重。她家地處偏僻的陽江江南村,與衛生院還隔著一條河,而正天降大雨河水上漲,又無人抬送,這位鞠躬盡瘁,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的娘子軍連長就在撕心裂肺的劇痛中辭世了。
這位58歲的老人,經歷過槍林彈雨,中年入獄,承擔喪夫之痛,與愛女分離。本以為接下去的人生,只要安分守己便可有重獲清白的一天,可她最終還是沒有等到。風暴散盡已是70年代末,馮增敏的冤案得以平反,中共瓊海縣委也為她補辦了隆重的追悼會。
吳瓊花便是龐瓊花麼影片中痛打地主南霸天的吳瓊花,其名是由娘子軍第一任連長龐瓊花的名字衍化而來。龐瓊花1911年出生於陽江鎮嶺下村一個農民家庭。4歲時便由父母定下包辦婚姻。土地革命到來後,龐瓊花逐漸接受了黨的教育,自由意識覺醒。
當父母要求她嫁人時,她誓死不從,堅持要跟隨革命的腳步。赤色娘子軍成立初期只有一個排的人數,但在龐瓊花的領導下,最後滿編了3個排。
隨後,赤色女子軍被改編為紅軍第二獨立師三團女子軍特務連。龐瓊花繼續擔任連長,並在戰鬥中屢立戰功。
但一切在1932年發生了大變局,隨著國民政府加大圍剿力度,紅色娘子軍面臨著生存環境急速惡化的問題。屋漏偏逢連夜雨,發源於中央蘇區的"肅反"又波及到了瓊崖支隊。
瓊崖大批黨員幹部遭誣陷、關押與殺害。龐瓊花作為娘子軍連長也被撤職審查,關進了監獄。1937年,她與馮增敏一樣被放了出來,但命運終究沒給她喘息的機會,她的人生從加入戰爭那一刻開始就再也無法平凡。
龐瓊花出獄後,嫁給了樂會縣國民政府一名叫王漢文的文書。抗戰爆發後,她的家鄉淪陷了。龐瓊花的丈夫因為拒絕日軍的要求出任維持會會長,遭到敵人的殘忍殺害。
緊接著日軍又盯上了頗有姿色的龐瓊花,瓊花憤然反抗並逃到了幾十裡外的深山,但還是被日軍發現,慘遭殺害,年僅31歲。
但那時的龐瓊花,並沒有被大家稱為英雄,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個人的死好像並不需要被重視,何況有人還指責她"被俘後,講了些不利於革命的話"。
在沙帽嶺伏擊戰與文魁嶺保衛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龐瓊花,保衛了她的家鄉,保衛了她的村民,最終卻無法保全自己的名譽。這可笑的究竟是那個時代背景,還是那些被時代汙泥所矇蔽雙眼的人?
紅色娘子軍精神永在這段流血往事經過後人的加工,成為了鼓舞人心的藝術作品。而真正的歷史,卻與前人一起,永遠地埋在了黃土之下。
值得寬慰的是,娘子軍隊伍裡仍有幾位女兵戰後復歸了平靜的生活,直到最後一位娘子軍女戰士於100歲高齡去世,歲月終於給這些勇敢的女子正名。從古至今,人們習慣用戰爭換取和平。
如今繁榮的社會,也都是用無數前人的血與淚所拼來的。或許讀過了這些流血的痕跡,想到了這些慘痛的回憶,才會知道擁有和平是多麼不易。正因如此,才要更加珍惜。
沒有人喜歡戰爭,而有時候我們卻也不得不戰,如果沒有人流血反抗,我們也許會一直被奴隸下去。保持敬畏,勿忘國恥,是我們這一代青年需要時刻銘記的東西。
紅色娘子軍已成為歷史的烙印,成為一種積極的精神和正能量的象徵。1998年,娘子軍紀念園興建,2000年建成開園,園裡屹立著一位紅軍女戰士的雕像,她腳踏草鞋、肩背斗笠,眼神中透露一股堅毅,好似在凝望歷史。
紅色娘子軍在戰場上的存在雖短暫,但為後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卻長盛不衰。記住這段歷史,記住她們的形象,傳承她們的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