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生活劇挺不錯的,不僅劇情挺好,還活脫脫演繹了《舌尖上的西安》,不過《舌尖上的西安》自然不只有食物特寫,吃東西的人的吃相也非常開胃。
這樣吃,
這樣吃,
還有這樣吃……
吃個飯都能吃出演技的,也只有在生活劇裡了。
生活劇裡情節很小,但都關係到日常,比如說,“生活一下”。
約個會,
吵個架……
這就是生活劇的魅力了,特別日常的情節都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而這樣的日常劇,也就更要求演員的演技,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生活劇裡總有那麼一批常駐人馬,他們可能不一直拍生活劇,但是要拍生活劇,基本上都找他們。
而這裡面,張嘉益應該是近年來非常活躍的一個了。
張嘉益
張嘉益成名很晚,但是其實他是正經科班出身,並不是什麼隨便混上去的小藝人。
1987年,那是個大學生還非常值錢的年份,他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最初他是被當成喜劇演員招進去的,對此他也不介意,就他這張臉,也不太可能吃偶像這碗飯,喜劇就喜劇吧。
老師也跟他說,他不帥,也不難看,沒啥特點,很難讓觀眾記住,是個演配角的命。
所以他心態還不錯。
但開頭很美好,結局卻很蒼涼。
他以喜劇的身份被招進去,卻沒走成喜劇的路,甚至都沒能順順利利走演員的路。
上學期間,他外貌一般,成績一般,專業能力一般;大學四年,他的作品數量是零。
那會兒大學生畢業還包分配,於是他就服從組織分配,到了家鄉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工作。
好大學,有工作,還算體制內,也沒啥不好的吧。
可也沒啥好的。
他在那待了九年多,拿著微薄的工資,有時候都不夠自己花,每天都在跑龍套,有時候有幾句臺詞,有時候就是一通打打殺殺。
那會兒年輕,他挺拼的,打戲也自己親自上,大家可能都想不到,現在看著身體就不咋好的張嘉益,當年是扛打戲的。
但龍套就是龍套,工作九年多,沒啥正經作品,也沒啥成就,更談不上什麼演技。
好不容易在《道北人》裡摸到個主演,雖然是反派吧,但總歸是二番。但這部劇太小眾了,簡而言之就是糊穿地心,想搜點資料都費勁。
而他跑龍套的這些年,帶給他唯一的“收穫”就是強直性脊柱炎。
也就是他走路是那個彎腰駝背一步三晃姿勢的原因。
這個病雖然不致死,但是發作起來非常難受,背部僵硬,疼痛難忍。
早上必須早起一個小時,用熱水衝身體,等到後背軟化能活動了,才能穿上衣服去拍戲。
25歲的他得了這個病,在一個本該有大把時間去實現理想的年紀,他突然覺得,他隨時有可能離開這一行。
可他還是割捨不下,沒辦法拍戲的時候,他就租碟看電影,把附近能租的錄影帶都租了一遍。
然而他這麼努力,卻還是沒有得到什麼眷顧。
九年多的龍套,他依舊是龍套。
2000年,他30歲了,決定辭職做個北漂。
那個時代外地人來北京是非常苦的,同時期的電視劇就能反應這個狀況。
而他的工作雖然不那麼理想,畢竟也是個鐵飯碗,好歹能生活。
可他覺得,都30了,再不出去闖一闖,就沒心氣了,專業也要荒廢了。
於是毅然決然地來到了北京。
可北京確實不好混,他來了以後,依舊是跑龍套,住地下室,吃泡麵,混得不如狗。
不是本單位,龍套的名額也沒那麼好搶,沒有合適的戲的時候,他就去做劇務。
直到導演劉惠寧讓他去演電視劇《前世今生》,他和姜武、丁志誠演三兄弟,雖然他在“三兄弟”裡番位是最低的。
就這樣,他開始在各種劇裡打醬油,有時候能混到一些番位高一點的角色,比如男二男三什麼的,名氣沒打出來,但總算混了個臉熟。
《萍蹤俠影》《國家使命》《半路夫妻》等知名度不錯的劇中都有他參演,不過大部分人想起這些劇可能都不記得裡面有這麼個人了。
但他還是兢兢業業,也沒有惱火,畢竟他“就是個演配角的命”。
他在北京的龍套生活又持續了九年,這前後的18年,他一共演了17部電影和超過1000集的電視劇。
真的是非常努力了。
2009年,他39歲,早就錯過了能大紅的年紀。
命運終於想到了他,一個大餅砸到了他頭上。
2009年,現象級的電視劇《蝸居》播出,他飾演的貪官宋思明一炮而紅。
編劇六六對這部劇的操作許可權很大,當時她並不中意張嘉益,反而是更喜歡柳雲龍,希望他來出演宋思明,但是導演滕華濤卻覺得,柳雲龍氣質太正了,演不出那種亦正亦邪的微妙,反而是張嘉益更為合適。
於是張嘉益來了,演出了一個時而非常偉光正,時而又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瘋狂試探的官員。
他邪惡、貪婪、不擇手段,卻不油膩,還自帶一份蘇感。
張嘉益演出了人性的複雜,演出了生活的真實。
於是這個大壞胚風風光光地紅了起來。
他當年真是,一腳踹開了大叔配蘿莉的大門啊!
後面的事情就順利多了,他繼續出演正劇,民國的、現代的、生活的、諜戰的,但是不同的是,因為爆紅了,他幾乎部部劇挑大樑。
雖然他也不介意給人做配,還是什麼角色都能接。
《你是我兄弟》裡,他飾演大家長一樣的大哥,一肩挑起兄弟四人。
《下海》裡,他飾演改革開放的弄潮兒。
《懸崖》裡他飾演共產黨的潛伏者,和宋佳假扮情侶,運籌帷幄於幕後。
《心術》裡,他飾演妙手仁心的醫生。
《大清鹽商》裡,他飾演揚州鹽務四大總商之一。
各個時代,各個職業,各個劇種,似乎就沒有他不行的。
而且他挑劇本的眼光也很好,這些劇部部是佳作。
《心術》是醫療劇裡首屈一指的作品,《懸崖》整體評價直逼《潛伏》,《大清鹽商》可以對標《喬家大院》……
與此同時,他還拿了不少獎,基本上是橫掃電視劇大獎。
華鼎獎、金蓮花獎、白玉蘭獎、金鷹獎、飛天獎……
他在爆紅以後,快速地穩住了自己的咖位。
在咖位穩定後,他也嘗試過一些奇奇怪怪的組合,CP上對標《蝸居》,但內容上卻偏於偶像。
比如《一僕二主》和江疏影又感情戲,
《急診科醫生》裡和王珞丹有深情吻戲,直看得人不適。
到了《我的體育老師》裡,更是和個90後組CP,效果就更差了……
不過好在這些只是一些調劑,他的主業還在正劇上。
一部《白鹿原》就足以扭轉大家對他的印象。
他飾演的白嘉軒,也是個吃麵的好手。
平時跟死對頭吵架,像是小學雞鬥嘴。
得知妻子重病,急得不知所措。
只要他還主要拍這些劇,那些偶爾接拍的偶像劇就不會造成口碑下滑。
他也會接一些配角或者客串的角色,有時候比主演還要精彩。
比如被大家各種批評的《獵場》,整個故事都奇奇怪怪,但是他演的大佬卻非常霸氣,每次見面都能壓制住胡歌。
再比如9月播出的《在一起》,他在第一個單元故事裡飾演得了漸凍症還要堅持在一線的老院長。
即便戴著口罩甚至裹著厚厚的防護服,連臉都看不到,但肢體動作還是讓人看著心酸。
而這也是他作為一個演員的魅力。
他曾經說,害怕高頻率地出現會導致觀眾厭煩,事實上,如果真的統計一下,他是很容易造成“左右互搏”現象的,一年播個四五部劇都是常規操作,今年之所以到現在為止只有兩部劇,是因為疫情導致壓劇比較嚴重,否則也是早就刷屏了的。
但是為什麼大家不覺得煩呢?
還不是因為演什麼像什麼。
他演戲的時候,沒讓人覺得這是張嘉益,反而讓人很有代入感,於是就不覺得他出場次數過多,招人煩了。
到現在為止,他的主演作品就有158部,大部分都是經典。
他之前開玩笑說,“70歲還能演老頭,耗也要耗成表演藝術家”。
看樣子,他是打算身體力行地踐行這句話了。
其實都不用,他現在就已經是藝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