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許知遠的《十三邀》請到47歲的亞洲偶像木村拓哉。

許知遠問木村:“你有沒有特別想扮演的角色?”

木村回答,那是一個專業團隊無數人的努力,我沒有選擇的權利。

文藝青年關心自己的喜歡,職業人士關注他人的付出。

《十三邀》李誕那一期,李誕問許知遠為什麼要做訪談節目,許知遠說沒辦法啊,我得掙錢(養書店)。

你瞧,有時候連文藝青年許老師,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喜歡,但必須做。

最近我們團隊招聘,一個應聘者說她覺得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很難做好,所以她想做自己喜歡的。

我問她之前的職業是什麼。她說瑜伽老師。

“那你不喜歡嗎?”

“開始挺喜歡的,做了一段時間就不喜歡了。”

我問她現在喜歡什麼,她說喜歡做運營,報了很多網課,也把難啃的《運營之光》啃完了。

於是我讓她在運營的崗位上試用。試用期還沒過,她就幹不下去了。

運營是一個特別瑣碎的活兒,需要細心、耐心與決心,這些她都沒有。

她之前所瞭解的運營,是像將軍一樣運籌帷幄、指哪兒打哪兒,實際做起來,發現最重要的,不是你站上指揮塔怎樣做,而是你如何爬上這個指揮塔。

這個過程,是平平淡淡加默默無聞,無雞血、沒段子、不勵志,無論是講師做講座,還是作家寫書,都會選擇性地忽略。

於是,這個女孩以為自己學了很多知識,其實空有一腔志氣和一碗雞血。

離職的時候,她跟另外一個員工說:“我還是要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事情,我做不好。”

女孩才24歲,我很想告訴她,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好自己不喜歡的事,那麼,喜歡就會變成弱者的藉口。

強者談堅持,弱者才談喜歡。一句不喜歡,可以甩掉所有的不努力、不作為、不堅持。

喜歡是什麼?

它代表某一個時間節點的短暫情緒,無論是你喜歡的工作,還是喜歡的人,長久相處的時候,都會發現裡面包含著諸多不喜歡之處。

主持人竇文濤說過一件事。在《鏘鏘三人行》火爆之後,臺裡決定給他一檔時事節目,叫《文濤拍案》。

與《鏘鏘三人行》的風格不同,《文濤拍案》講大案要案,內容黃暴、不設嘉賓。

這個節目,竇文濤從一開始就不喜歡;然而這件不喜歡的事,他做了8年。

竇文濤後來在《圓桌派》上回憶這段時光,說因為不喜歡,總擔心做不好,常常一期節目反覆錄四五次。

“有一天錄完節目下班,已經是清晨6點,深圳暴雨如注,那一刻我心裡只有四個字:生無可戀。”竇文濤說。

你瞧,再光鮮的人、再順利的人生、再喜歡的事,也會有那麼一些時刻,心生厭倦,甚至生無可戀。

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甚至可以說是所有人的人生。

小到保持身材,大到養家餬口,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僅僅憑興趣,而是靠專業、信念與堅持。

凡事談喜歡,動不動還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敬你是個不識人間煙火的小寶貝。

電影《頭文字D》劇照

這樣的小寶貝,我勸你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不僅自己一事無成,還專業坑搭檔、坑隊友;說好聽是文藝,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說不好聽點,就是情緒化,不負責任。

我的副業是開咖啡館。

這個行業,只談喜歡,不談責任的人特別多。

我一個朋友拿50萬出來開店,請了一個合夥人。合夥人特別喜歡做咖啡和烘焙,開咖啡館也一直是她的夢想。

聽上去很完美,對不對?

但老司機要告訴你們,創業談夢想、幹工作談喜歡的,基本都不靠譜,記住這一點,你能規避人生99%的坑。

這個世界上,喜歡與愛一樣,都是易耗品,像煙花一樣,易冷。

朋友的店開了不到半年,合夥人的激情就餘額不足了。

產品不上新,管理不上心,四五月正是生意旺季,她卻要出門旅遊,一走20天。

我朋友求她:“等七月好不好,淡季你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現在好不容易有點生意。”

她說:“不行,我不能為了工作放棄自己喜歡的事。”

我朋友差點暈過去——姐啊,當初開店的時候,你不是說開咖啡館是你最喜歡的事嗎……

喜歡,是孩子的臉、六月的天。

人生漫長,諸多無奈,我們終究不可能以喜歡抵達成功,更不可能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我家小美從4歲開始學鋼琴。

我對她沒什麼特別的要求,就是希望她能從小堅持去做一件看上去很美、實際上枯燥得要死的事兒。

報班之前,我問過她,她說喜歡。後來每到練琴的瓶頸期,小美都恨不得把鋼琴砸了。

朋友來我家看到,建議我別逼孩子,還是選一個她喜歡的事情讓她做,才能事半功倍。

我告訴你們,這種雞湯千萬別喝。

我們來分析一下人性:

喜歡是我們的本能;同時,喜新厭舊也是我們的本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人人都是loser兼渣男、渣女。

而教育本身,一定存在反人性的部分。

音樂小王子周杰倫算是天才了,兩歲會哼歌,三歲唱得有模有樣,去媽媽同事家,摸了鋼琴都不想走。

這麼喜歡,這麼有天賦,學鋼琴的時候怎麼樣?不想練琴,被他媽葉惠美打得想shi。

人生實苦,喜歡並不能讓它變得容易。

幸運的是,我們還擁有另外一種人性:容易被成就感支配。

這麼說吧,喜歡,就是站在山下看山上的風景,而成就感,是半山腰的觀景臺。

在本能的喜歡與有效的成就感之間,一定有一段上坡路。

支撐你完成這段上坡路的,不是喜歡,而是信念。

喜歡本身,無法成為信念,只會成為我們見異思遷的遮羞布。

幼稚的人談喜歡,成熟的人談責任。

一件事,有所成,一定是10%的喜歡+90%的責任。

成功,是在喜歡與厭倦之間進行螺旋式上升;上升的成就感,支撐我們一次次對抗厭倦,到達柳暗花明的境界。

過度強調喜歡的人,在第一個厭倦到來的時候,就會換一個坑位;於是,他們跳來跳去、筋疲力盡,卻永遠只能在山底看風景。

我偶像毛姆說:“為了心靈的安寧,人最好每天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

然而,愛因斯坦老師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你瞧,連神仙都打架,難怪我們聽了再多道理也過不好一生。

但如果讓我二選一,我選毛姆,因為愛因斯坦是天才。

天才橫空出世,世界為之讓路,而普通如我們,想要不瘋魔、不報廢,最好是每天心平氣和地去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

在日復一日枯燥的歷煉中,化喜歡為信仰、化興趣為力量,找到自己的節奏,活成雞血本血。

2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明星們20年前的照片:劉歡還是那個劉歡,可金巧巧真的沒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