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新喜劇之王》其實是一部諷刺意味極濃的電影

昨天,李宇春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挑戰出演了《無名之輩》的經典角色馬嘉祺,大受好評。不久前,鄂靖文也挑戰了該角色,表現同樣不俗,因為被她的表演打動,於是我點開了這部豆瓣評分僅5.9、傳說是周星馳敗筆的電影。

看完之後,我並不認為《新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對我們情懷的消費,實際上電影裡有了很多與二十年前不同的對人生的思考,假如這部電影的導演不是他,或許大家會更加寬容一些。

《新喜劇之王》的主線和原版電影一樣,講述的依舊是一個龍套演員的成長故事。但它並不是在炒冷飯,而是在同樣的故事裡表現了不一樣的精神核心。相較之下,原版更加溫情,給了我們更多繼續堅持自我的勇氣;而新版電影,卻增添了更多黑色幽默的元素,用無厘頭的表現方式對許多現象進行了諷刺。

一、對演藝圈畸形生態的諷刺外貌至上主義

人是非常複雜的生命體,我們可以用上萬個詞語來形容一個人。性格上有溫柔善良、熱情活潑、文靜內斂,品格上可以是高風亮節、實事求是、剛正不阿。當然,還有外形上的美或醜、高或矮、胖或瘦。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形容一個人,越來越少關注他的其他層面,僅僅是看了外形便給人下定義,在評判他人之時,首先關注的便是顏值。熱搜上每天都是這個明星胖了,那個明星穿了什麼好看的新衣服。

認真努力熱愛演戲的如夢得不到想要的演戲機會,室友小米對錶演一竅不通毫無經驗,卻僅憑藉出色的外表就能出演女主角。

這不就是典型的外貌主義嗎?不去深究演員的業務能力,只要有張漂亮臉蛋就可以演戲,哪怕整部片子下來,始終只有一個表情也無所謂。空有美貌之人就應該活在畫報之中,如果他們都能被稱為演員,正是對整個影視行業的侮辱。

歌手就好好唱歌,演員就磨鍊演技,主持人就去提高自己的主持水平,即使有演而優則唱的說法,也得是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之後再去考慮其他,否則是對觀眾、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胖了瘦了、衣服怎麼樣並不重要,業務能力才應該被放在首位。

不尊重表演

唐國強、王勁鬆、陳道明等眾多老戲骨都批評過演員不敬業的行為,軋戲、濫用替身、數字小姐……這些現象的普遍存在說明了許多演員以及導演,都對錶演缺少敬畏心和最基本的尊重。就像片中馬可(王寶強飾演)連臺詞都記不住,導演直接讓他念數字12345,反正後期可以找配音演員重新配一遍。

但就像於正說的“在娛樂圈寒冬的今天,不尊重表演、不尊重飯碗的演員,就直接等著被淘汰吧”,敬業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什麼職業,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演員這樣在福斯視野下生存的行業更應該做好分內之事,不尊重表演的人,遲早會像影片中的馬可那樣,被導演踢出劇組甚至整個行業。

只重流量,不重品質

當下中國演藝圈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熱衷於翻拍一些經典影視劇。遠的有《天龍八部》、《神鵰俠侶》,近的有《初戀這件小事》、《沒有祕密的你》……而這些翻拍劇,從來不能超過原版,反而引發了眾多吐槽。

片方只想藉著原版影視劇的熱度或情懷,來吸引一波關注,對經典隨意翻拍,將內容改得越發越狗血獵奇以抓人眼球。這樣急功近利的心態自然沒有辦法拍出有誠意的佳作,只重流量不重品質也許會帶來短暫的高額收益,但長遠來看始終不利於個人和行業的發展,最終的惡果只能自己品嚐。

二、對空想主義成功學的嘲諷

“比爾蓋茨有幾隻眼睛”

“兩隻”

“我有幾隻眼睛”

“兩隻”

“他不比我多我不比他少對不對”“他能做到的,我一樣能做到。”

這種可笑的說法,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曾經聽過的那些假大空的毒雞湯: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敢想,就能成功。

可是難道只要想就夠了嗎?當然不是,這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唯心的空想不可能帶領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目標的確立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朝著目標邁進的過程。

做理想主義者,而不是空想主義者。

空想主義者往往是傲慢又自大的,他們在腦海中為自己勾畫了美好的藍圖,卻僅僅停留在想象的階段,還認為自己能有如此想法便已經是高人一等、值得被推崇的存在,其實回過頭來,什麼也沒留下,只剩一場空虛的幻夢、破碎的泡沫。

而對於理想主義者來說,熱愛勝於一切,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在不斷髮展自我、突破自我、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別人也許看不見成果,也許會被質疑嘲笑,但他們知道這是自己汲取養分的過程。因此,即使明知結果會是如何,也會因為無法控制的熱愛繼續前行。

影片中,如夢最後終於被周星馳選中當了女主角,拿到了最佳女主角獎,但這個“成功”卻沒有給觀眾實感,反而顯得虛幻如夢。因為經過十幾年的龍套生涯後,這些在別人看來成功的標誌,其實相對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演戲本身才是如夢最大的堅持。

龍套的故事幾乎被講爛了,因此除了故事之外,其核心才是更重要的。《新喜劇之王》並不是一部爛片,除了文中提到的這些諷刺意味的內容,影片中對親情、理想與現實的刻畫同樣是動人的。

這部影片絕不是周星馳影史敗筆,只是它也許需要一點時間,就像當年的《大話西遊》、《喜劇之王》一開始也並沒有獲得福斯的認可。

那些說周星馳變了的人,也許從來就沒有了解過他,他本就是一個孤獨的藝術家,用黑色幽默的喜劇講著或深刻或嚴肅的事,在歡笑過後,給人留下更多的思考。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少年的你》揭露校園暴力形成三大原因,你真的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