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陽臺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導演想要模仿北野武,結果真的是...不僅僅沒有了自己的風格,電影整體的風格也沒有北野武那麼強,那麼厲害。比如說:這部電影的色調其實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真的不如北野武;這部電影的臺詞也不如北野武;北野武的字裡行間裡面,都是演技,都是情緒,都是戲。
我不是否認這部電影,也沒有那麼差,但是也沒有那麼那麼好。
但是這部電影裡面沒有那麼多,我覺得很多的地方都是刻意在表演出來的情緒而已。
電影的作者想要表演一個很大的情緒,但是其實還真是沒有表演出來。電影裡面,其實就是很文藝的,男主是一個廢宅,一直宅在家裡面,不關心自己的父母,不賺錢,遊手好閒,打遊戲,也沒有各種主意,沒有任何想法,在他生命的22年的時光裡面,唯一的衝動就是....父親死去的時候,他想要給自己的父親報仇,這可能是他22年的生命時光裡面,唯一能夠產生衝動的地方了吧。
鋼筋水泥構建的城市,只是表面上的繁華,沒有人情味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這個鋼筋水泥構建的城市,只是表面上的繁華,沒有一點點的人情味。男主的父母原本指望著...能夠依靠拆遷讓自己家裡面得到更多的賠償款,買到房子。結果到了最後,他們成為了漂泊在上海的本地人,連個房子也沒有。
而且因為他們是上海戶口,所有人家招聘的時候,其實都是很看不上上海人的,他們覺得上海人不會好好幹活,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的那種,所以大家對於上海人也是有意見的。
電影是文藝片,對於男主來說,更多的是心路歷程上面的變化。比如剛開始的時候,父親還在的時候,家裡面雖然窮,但是至少有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他們還能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圍著餐桌給自己的兒子過一個生日,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張英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父親給張英雄起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名字,而且名字裡面全部都是父母對於張英雄的期盼和希望,希望張英雄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大英雄,希望張英雄能夠過的很好很好,但其實不是。
過生日的時候,父親讓張英雄許下一個願望,張英雄講說:“我希望,國富民強,世界和平!”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要笑死了。我自己的日子還過不好呢,怎麼還希望世界“國富民強,世界和平呢?”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了,我簡直要笑死了。
從這裡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出來,男主是一個大廢宅。再往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到周冬雨的角色是一個很傻乎乎的角色,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無法辨認出周冬雨是一個小傻子,但是往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的,周冬雨傻乎乎的,是一個弱智、。
張英雄原本想要找他的父親報仇,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拆遷的小頭目,正是因為他的父親不斷地逼迫,張英雄的父親才死掉了;一口氣沒上來,死掉了。不過我覺得,其實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在這個人的頭上,因為人家是屬於正常工作而已,是他們自己想不通,不管你們走不走,人家得催吧。
而且太欺負人了,明明是住房,卻非要跟別人講說是綠化用地,如果是我的話,我也不同意拆遷的。
故事很簡單,張英雄替父尋仇。
在尋仇的過程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和無能,然後也漸漸開始有了性衝動。其實,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成長成熟的,都是慢慢地經歷很多事情之後才會成長起來的,比如張英雄,雖然一腔衝動,想要替自己的父親報仇,但是能夠選擇的方式也不過是買了一把刀...準備同歸於盡。殺了人之後,不好跑的,不說別的,就說大街上的那麼多攝像頭,那可不是擺設啊....你跟在別人身後,大家不是看不到的。
影片剛開始的一個鏡頭我很喜歡,那個鏡頭裡面有一個“東方皇帝”的破船,然後這隻破船上面少了一個“方”字,我覺得更多的是說:“房子沒有了吧;孩子慌了。”
不管是張英雄還是周冬雨,兩個人都是可憐人。
電影還不錯,但是還是強烈建議導演多讀書,不是說導演不讀書。我只是覺得,讀書真的會讓人成長,書中有各種各樣的好東西,但是這個好東西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了,比如《紅樓夢》,藝術生看到藝術,裝修工人看到榫卯結構,大觀園結構圖,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怎麼說呢?我看書看到的就是創意,以前不覺得,但是現在工作之後才發覺讀書多的好處,那些文字穿透空氣,鑽進我的面板裡面,點點滴滴,刺進我的骨血裡面,帶給我極致的感動和幸運;所以說,還是要多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