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9.3,上映一週後穩定在8.7。
這是今年最高分國產電影《棒!少年》的豆瓣成績。
這是一群窮孩子靠打棒球逆天改命的故事。
在今年夏天的FIRST影展上,它一舉拿下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獎,放映結束後,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徐崢、黃渤、周迅、馬伊琍、易烊千璽、王一博……群星爭相為它打call。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寶藏國片,上映首日全國排片比僅1.1%,上映一週票房還不到400萬。
很多觀眾即使想看,卻發現自家附近的電影院根本沒有排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圈?
只因兩個字——邊緣。
紀錄片:商業片佔據主流的時代,它的生存空間還要被擠壓到何種程度?
棒球:一項在中國如此小眾的運動,可能成為國之榮耀睥睨全球嗎?
事實孤兒:一群連父母陪伴都無法享受到的孩子,又有多少人會在意他們的人生?
那麼,是時候打破一切偏見了。
01 基地冬天來了,孩子們的手又開始長凍瘡了。 “凍慣了,他就年年凍。”給孩子們塗凍瘡藥的志願者說。
這是北京通州郊區強棒天使愛心基地棒球小運動員們的日常。 如果不是這些頑固性凍瘡,這群穿著帥氣棒球服的少年,看起來就和北京中產家庭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事實孤兒。 一個孩子的父親中風癱瘓,母親則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吸毒去世,父親也因販毒在監獄服刑;還有一個孩子的父親因跌入30米深的礦井,造成全身大面積粉碎性骨折,之後母親便出走了…… 這就是“事實孤兒”,特指那些父母沒有雙亡、但也沒有能力或意願撫養他們的兒童。
把這樣一群孩子帶到北京並組建起這支棒球隊的人,名叫孫嶺峰。 在中國棒球界,提起“盜壘王”孫嶺峰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作為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拿下制勝一分,以8:7戰勝中國臺北隊——這也是中國國家棒球隊奧運史上第一場、也是迄今唯一一場贏得勝利的棒球比賽。
2009年,孫嶺峰從國家隊退役,但他沒有離開熱愛的棒球行業,從江蘇隊教練到棒球創業,他從未忘記自己的“野心”:讓中國棒球運動員站上世界之巔,讓棒球在中國流行起來! 挑選精兵良將,組建一支猛虎之師,似乎是唯一的途徑。 但誰也沒有想到,孫嶺峰選中的“精兵良將”,是一群可能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孩子。
2010年,孫嶺峰受朋友之託教一群孤兒院的孩子打棒球,訓練了4個月後,孩子們竟拿了個世界冠軍回來!那種成就感讓孫嶺峰久違,他在訓練間隙睡著,孩子們悄悄為他蓋上大衣的懂事,更讓他感動,他想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 於是,他開始往貧困山區裡鑽,“淘”回來一個個願意跟他來北京學打棒球的“窮孩子”。 “我想用十年時間,把他們培養成一支世界頂級隊伍。”孫嶺峰說。 幫助這群底層少年改變命運,成了他的另一個“野心”。
02 馬虎“我叫馬虎,今年12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基地的人撿到了。” 這是基地一個孩子馬虎的自我介紹。
但馬虎其實是有家的。 他的爸爸喜歡打架。馬虎3個月大時,他的媽媽和爸爸打架後離家出走了。 馬虎的爸爸是賣羊肉串的,但吃不飽飯是馬虎最深刻的童年記憶。 馬虎說,有一次,爸爸從城裡帶回來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弟弟,第二天,爸爸騎摩托車帶他們出去玩、吃燒烤,留自己一個人在家餓了一整天。爸爸回來後說下次一定帶他去,馬虎傷心地說,我再也不去了。 後來,這個女人趁爸爸外出打工帶著小弟弟離開了。馬虎又在家餓了三天。 他去姑姑家蹭飯,可是姑父不喜歡他,打他攆他走。 所以剛到基地時,馬虎每天都要吃三大碗飯,直到把自己吃撐甚至吃吐為止。他還跟爸爸打電話說:這裡每天都有肉吃。
馬虎和奶奶 馬虎還是一個想當老大的男人。 在老家的時候,馬虎就是學校的老大。 他說,有一次,一個高年級的孩子欺負自己班上的兩個同學,他抄起兩把殺牛刀去找對方單挑,直接把對方嚇跑了。 來到基地後,馬虎仍然想當老大。剛來兩天,他就挑釁隊長大寶,和小雙打架,把基地攪得雞飛狗跳。 但是在擁有絕對的實力前,馬虎並不能服眾,因為尋釁滋事,他還犯了眾怒,以致沒有隊友願意跟他在同一個宿舍睡覺。
就是這樣一個刺頭,卻承包了電影最多的淚點—— 當他打架挨訓,一邊洗傷口一邊大唱“我是一個小小的石頭”的時候; 當他因為怕黑,要用安全帶綁著自己、抱著大白才敢入睡的時候;
當他在訓練場罰站,賭氣說著“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流浪狗”的時候;
當他走夜路放聲高歌“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你走後的天空一直下著雨”的時候…… 這個像荒草一樣生長的少年,令許多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潸然淚下。
03 小雙和刺頭馬虎不同,小雙是隊裡的“小蔫貓”。 這是個安靜、憂鬱的少年,還動不動就哭鼻子。
但他出場後不久,就和馬虎幹了一架。 因為馬虎不知輕重的一句話:你爸爸在那兒掛著呢。 那時,馬虎並不知道:小雙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爸爸。 小雙的爸爸在他出生前就因病去世了。 小雙的媽媽在生下他和雙胞胎哥哥後的第三天,也拋棄了他們。 因為無力撫養兩個孩子,小雙的大伯將小雙的哥哥送了人,小雙於是跟著大伯長大,大伯去世後,又由姑姑撫養,姑姑去世後,又被二伯接到了身邊。 小雙的二伯是個善良的人,他曾在火車站垃圾桶撿到一個女嬰,於是抱養了回來。後來女孩長大,讀了藝術院校,二伯負擔不起兩個孩子,才不得不把小雙交給了孫嶺峰,希望他能去北京靠打棒球出人頭地。
打起球來,小雙像變了個人 在隊裡呆了幾年後,一天小雙突然偷跑回了家。 基地的人後來才知道:小雙的二伯得了胃癌,他要回去照顧二伯。為了給二伯看病,他甚至去上訪,想要回自己的“孤兒補貼”。二伯想讓他回北京繼續打球,可是小雙不肯回去,為此還和二伯大吵了一架。
小雙和二伯爭吵 電影的最後一幕,就定格在小雙喊二伯回家的那棵大樹下。 “二伯,不要丟下我不管啊。”
《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說:“小雙從小經歷了太多的變故,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親情是他內心最需要的。不管他出生的那個地方,或者他的親人能夠給他帶來什麼,那是他可以自由呼吸、大聲吶喊的地方,那是屬於他的世界。”
04 美國按照熱血勵志電影的套路,這群底層少年應該走出國門,登上最高領獎臺,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棒球之光,才稱得上傳奇。 美國,他們的確去了。 遺憾的是,面對強大的對手,強棒天使隊連遭兩場失敗,最終鎩羽而歸。 比賽失敗後,小雙哭得倒地不起。 馬虎在一旁不停安慰他:“我們還有機會。” “沒有機會了,機會只有一次。”小雙哭著說。
或許這就是電影和紀錄片的不同。 前者造夢,後者是夢醒後的殘酷人生。 比起他們的美國對手,強棒少年的成長環境真的太難了。這是一支艱難維繫的公益球隊,即使和國內運動員相比,他們的條件也遠遠不如: 大多數孩子原本就營養不良,基地伙食也只勉強達到了專業運動員標準的下限; 訓練時穿的鞋是59元一雙的回力鞋; 看似帥氣的棒球服,屁股上可能是破了洞的; 他們甚至沒有標準的棒球場地,事實上,因為面臨被拆遷、被斷水斷電等問題,愛心基地從2016年以來像打游擊似的已經被迫搬了三次家……
清退搬離通知書 一開始,孫嶺峰組建球隊時並不完全清楚,把這群孩子免費培養到18歲意味著什麼,真的做起來才發現,場地、生活、教育、訓練,處處要用錢。 為了維持基地的運作,孫嶺峰也過上了另一種人生: 他先是賣掉了自己在豐臺的房子,然後賣掉了做球員巔峰時期買的奧迪A8;為了籌款、“拉贊助”,他放下了運動員的驕傲,開始學習“像個老闆一樣”去宣傳,去求人……因為長期奔波勞碌,他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突發的心肌梗塞讓他的心臟裡多了4個支架…… 條件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能省的地方他絕不馬虎: 孩子們每天要吃肉、要喝牛奶,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 純皮的棒球手套,一雙要一千多,是不能省的; 孩子們的教育更不能丟,每搬到一個新地方前,他都會聯絡附近的學校讓孩子們去上學;
05 榮耀雖然在美國的比賽落敗了,但這群孩子已創造了不俗的戰績—— 2017年,隊裡4名孩子入選國家少年棒球隊; 2017年日本PONY亞太區選拔賽,強棒天使迎戰印度尼西亞、越南、中國香港和韓國隊,4局3勝,榮獲成長組冠軍; 就連2018年前往美國的比賽,也是中國棒球史上首次直接獲邀代表亞太區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堪稱邁出了一大步……
和從前的人生相比,他們的未來也有了更多選擇:也許有的孩子可以打進美國職業聯賽,成為世界級棒球明星;有的孩子可以進入國家隊、省隊,成為專業運動員;有的孩子可以上大學,成為體育生;至少也可以成為棒球教練,目前國內棒球業漸有起色,這方面人才缺口很大。
紀錄片拍攝完成後,球隊也有了一些新進展: 基地搬到了通州的新家,條件比以前好了許多; 棒球隊的規模也擴大了,如今已有68個孩子,其中包括26個來自涼山的彝族女孩;
小雙歸隊了,正在努力訓練恢復實力中。 馬虎長高了,懂事了,球技也達到了國內同年齡段的頂級水平,成了教練們最看好的明日之星。也許他已經明白真正的老大是靠實力說話的;也許他已經不再執著於要做老大了。
現在,這群少年的訓練條件也許還是無法和曾經的美國對手比肩,但是孫嶺峰一直都清楚他們的最大優勢—— 不能拼爹,只能拼命。 無路可退,唯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