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裝臺不容易
《裝臺》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寫了一幫待富的小人物,儘管自認裝臺也是"搞藝術哩″,但還是如塵如沙,卑微到靜靜的來,也悄悄的去。
引發共嗚並不奇怪。因為裝臺隊背後,貌似有九億多月入0.2w的順子與大雀兒。
2“裝臺”能成為經典嗎
《裝臺》要比一眾寫現實的庸脂俗粉,高上一丟丟。但由此就能成為經典嗎,也貌似太武斷,但即便不經典,也能恆久遠。
活在城中村的刁順子,大不順,小不順,諸事皆不順,掙扎在活著與理想的活著之間。
活著是被動無奈,理想的活著是主動追求。同為活著,但順子只想像退休老幹部一樣喝喝茶看看報,過過閒散生活,與動軏一個億的小目標相比,底線生存的活著,無論數量級與質量級絕不可同日而語。
人物動態最難把握。但佝僂著腰的張嘉益,卻將一個在動態中掙扎與追求的順子演真了。無奈,掙扎,窩囊,無助,乃至被生活磨沒了脾氣,只剩下僅有的為活著而活著的執著了,有如祠堂中那一天一夜,即便跪出了痔瘡,因為己至生存底線,也不得不執著。
無奈的悲歡中,加上張式苦中亦樂式幽默。雖屬無厘頭,但源於自然收放,如此昇華,雖只一丟丟,確也返璞歸了真。
以下展開說下該劇人設,重在揭示主旨,也說下不足,但不由演技,正相反,無論新老戲骨都挺到位,由到位才暴露出從小說到劇本,沒改美,至於原因,您懂的。
3活生生的故事
劇中有幾條線,以一組人物來鋪設,雖隱晦,但亦顯性。
其一"美即罪業″的愛惰故事。
女一號蔡素芬雖經閏妮闡釋,但人物總感肉多骨少。不在演技,在劇本演繹。
尤以面對"三皮″偏執狂般之窮追濫打。
在小說中,意亂情迷下讓三皮將nainaⅰ摸了個遍。為阻悠悠之口,為避罪業而遠走,這才是正常的邏輯,而劇中出走就有些勉強了。
尤其是偏偏又讓三皮尋回,重回到順子身邊。由此有了一個頗彆扭的大團圓結局,也感廉價。
如此畸戀,尤以師生戀,有點讓人不好理解。但倘說現實中真會有,我信,因為聽過,也見過。
不過不交代三皮另一個精神世界也就無從理喻了。因為小說中的三皮患過精神病,由此才偏執。如此邏輯方覺不生硬。
其二另類成功人群的故事
脫離了城中村之低階趣味的"二代",卻跨進了另一種高階狀態″一一受虐狂人。
本屬跨越成功人士人群,以之作裝臺隊之階層參照,如此人設讓人真是有點難理解。但倘讀了小說,你就豁然。因為原本就沒有這道菜。
小說中的刁菊花醜到天際。即便將人生第一次無償奉獻,可當農民工兄弟看到菊的臉,立馬提起褲子,連工錢都不要,一攛三丈高跑了。
臉扭曲,心也扭曲,菊自然而然地成了上天派來折磨順子的惡魔。但劇中的菊,卻先是惡魔後是天使,為配合轉變,為菊整出一個"過橋米線"。又莫名其妙的懷了二代的種,由此菊將刁花樣作死,全用到了二代身上。而受虐狂人"二代″卻甘之若飴。
惜哉,如此一改,演技愈是到位,人設愈到不了位。
其三"廢都"與"魔都"之隱喻故事
刁大軍這一人物挺豐滿,因為身邊大把。用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彰顯成功人士之光鮮亮麗,而實則囊中羞澀外強中乾。刁大軍走出了″廢都”城中村一一刁家村,但最後又歸於刁家村。
尤以臨終前還念念不忘的"鑽戒″,實為神來之筆,也由此讓"二代"開著路虎撞倒"疤叔"修行小屋,罕見地神勇了一次。
但階層,甚至還有城市的跨越故亊還在繼續”。"小啞巴"走出了山村,也幹了裝臺。圓了刁大軍一個挺悽美的大團圓結局。
當然還有匯演,經碰瓷,下不了高架橋種種山炮式磨鍊,本屬地方的地方戲,如沐春風般,以大雀兒猝死為代價,終獲一等獎,但也末讓練功房裝上暖器,以致瞿團抱憾至退休。
其四刁家村之江湖故事
八叔經菊之剪刀雕鑿,最終成了疤叔,這是一個村霸式的江湖人設。回家過大年的刁大軍,一進村就被拉進疤叔開的棋牌室搓上了麻將,並被洗了一空,不得不典了小金錶與鑽戒。
其霸氣有如“犯我毛蛋者.....″而最敗筆處為終南修行,沒起承轉合,太突兀。是什麼讓一江湖混混大徹大悟了呢?
而白道與村民間的衝突,卻由疤叔與八嬸間衝突掩蓋了。只城管最後象徵性地交待了一筆。
4主線故事
一是體制內與體制外之碰撞
由瞿團,靳導,"角兒",構成體制內眾生相。尤以鐵主任雙重身份自由轉換最為鮮活,一轉身是頤指氣使的鐵主任,再一轉身是鐵承包商,分食著體制內外轉換的湯湯水水。並與裝臺隊之體制外產生了狼與羊式畸戀。叩問著體制何處去的天問。
二是傳統與傳承的大敘事
這個也可稱為新與舊之間的大碰撞。與順子一樣,舊的如何新生,或在只是活著,或在理想活著,掙扎中糾結,糾結中掙扎。秦腔如此,秦人亦如此。
傳統價值觀在裝臺隊中得以延續,義氣,樸素,而又帶小計較,小狡黠,只想憑一膀子力氣掙錢,不為藝術,只為生存而活。
三是迷失的跨越
以大雀兒為代表,講了又一個從活著到理想活著,事關跨越的迷茫故事。入城做甚,打工。打工又為甚,活著。那活著又為甚,也許大雀兒的追問只能到這了一一給小麗麗植皮,幾乎成了大雀兒的全部生活意義。
而活在城中村的順子,將作為"拆"一代,並給子女每人都弄套房,從而作一個城裡人,而不是城中村人,作了跨越的資格標配。
而更多裝臺隊的民工,也如大雀兒一樣都迷茫著,只是被動地活著,而非融入城市。只有墩墩由曾跳鋼管舞媳婦帶著,有了格格不入的融入。
5隱喻
劇中有一明兩暗隱喻:
暗隱喻:人面桃花與黑臉包公。
"人面桃花"幾乎貫穿全場,說得是無常與虛幻,感悟與覺醒。詩中經典,成了秦腔也照樣感悟生命之無常。但到了大團圓的結局,秦腔卻開唱包公之黑,從無常虛幻到黑臉真實,不便解讀,自行體會其意境吧。
暗隱喻:扮狗
臺上扮狗也是要資格的。鐵夫人之人設挺成功。
不專業的順子,卻糗逗了,掉了狗頭,露了餡,。
明喻:三輪車與小橋車
車是道具,為展示人物而專用,但也是明著的隱喻。
順子與大雀標配三輪車。
賣假酒的過橋米線標配比亞迪F3。
而鐵主任用味下的工錢,為自已買了新車。
最神秘,也最大之隱喻,則是由文章而落幕未能播出的那九集,那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同樣不解讀,自行理解吧。
6小結
本想說說現實,浪漫與娛樂主義,如說本文將會拉得更長,還是打住,且聽下回分解吧。
引一首有故事的桃花詩作結語: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圖片來自站內搜尋,如侵,聯糸,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