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向有“金句女王”之稱的楊冪,因為言辭犀利又上了熱搜。

她給“草船借箭”,做了全新的註解——“每一個想罵你的人,他都是你草船借來的箭,你就等東風一吹的時候,再說吧。”

無獨有偶,曾經聽過一個夫妻騎驢的寓言故事——

一對夫妻騎驢去趕集,路人看到忍不住議論:“這驢這麼瘦,兩人真是心狠啊,這分明就是虐待動物!”

聞言,丈夫從驢背上下來,讓妻子坐在上面,又有路人看到:“這女人太不像話,居然讓男人牽驢。”

兩人趕忙調換了位置,但還是不行:“這男人太不像話了,大男子主義不尊重女性!”

在一路的指指點點後,夫妻倆沒辦法,只好一起下來,牽著驢走,可還是有人有意見:“嘿,瞧這兩人多蠢,有驢也不騎。”

看,無論你怎麼做,都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的想法。而你的行為和做出的選擇,勢必會引來非議,是刻意迎合,委屈求全讓自己過得心累;還是特立獨行,無視一切外在的聲音讓非議持續發酵?似乎是個進退兩難的無解困局。

更莫論在與人打交道的職場,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各種非議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作為職場人,在非議面前,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乖乖就範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些無處不在的非議,你經歷過嗎?

1、在無端質疑面前,被迫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這麼重要的工作怎麼可以讓一個新人去做?弄砸了怎麼辦?”

朋友米婭前段時間剛剛入職了一家新公司。她學習能力強,做事靠譜,短短兩週的時間,就適應了公司的節奏,也贏得了合作上司的欣賞。

可是在任務分配的時候,卻出現了分歧。面對老員工“不信任”的質疑,米婭只能在後續的合作中小心翼翼,哪怕伸展不開手腳,也好過被人詬病,初入職的熱情就這樣被很快澆滅。

放眼職場,總有一些職場“老人”仗著經驗主義,對人指手畫腳,隨意“抨擊”。這種質疑,對於新人或者經驗淺薄的職場人來說,總會有一種多做多錯,不做也錯的體驗感。久而久之,自然患得患失,只能將自己圈禁在安全的領地內,再難冒頭。

2、在風涼話面前,總是尚未開始,就讓人信心全無

“你這都是在做無用功,別白費功夫了,你們肯定做不出來。”

公司要拓展新業務,菲菲一行人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想多學點東西,便踴躍地報了名。因為是新業務,公司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雖然摸索的過程辛苦,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

可是這樣的過程看在別人眼裡,不知道是真好心,還是假好意,拖後腿打擊積極性的話語總是張口就來,表面上是在為菲菲等人做無用功而心疼,可是實際上,卻是一副看好戲的模樣。

在職場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見不得別人好,也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努力。打著為別人好的幌子,處處否定別人,煽風點火。

3、在惡意中傷的流言蜚語前,總是百口莫辯,被動受阻

“她又升職了?長得好看果然有便利,美色上位吧。”

曉蘭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領導的賞識,扶搖直上,年紀輕輕,便做到了公司中層的位置。可是升職之後,流言也隨之而來,因為曉蘭外形靚麗,便被嫉妒的同事捏造靠美色上位,謠言很快就在公司蔓延開來。

即便調查後知道曉蘭是被人故意中傷,可是人們總是有先入為主的意識,無論後面曉蘭有多努力,這樣的標籤卻貼在了她的身上,直到她的因此被邊緣化離開公司,才被徹底撕掉。

所謂人言可畏,在職場更是如此。一旦被人貼上了不好的標籤,即便是假的,人們也會認為不是空穴來風,對於不熟悉的人而言,總是很容易產生誤解。

而這種事情,又是越描越黑,曉蘭當時不僅被大家誤解,自己更是陷在這樣的流言風波帶來的情緒中,痛苦不已。

面對職場非議,這三招助你翻盤

1、強大內心,砥礪修行

何炅之前在節目中,分享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不去聽外界的聲音,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聽任何的建議,或者說指責。先是自省,然後你自省你是沒有錯的,不要在乎那些與你的生命沒有關係的人對你的評價。因為他不需要對你的人生負責,而你要對你的人生負責任。

身在職場,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做好被人評價議論的準備。外界的看法雖然重要,但是選擇忽視還是理會,決定權在自己的手上。

愛因斯坦說過,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努力。

面對非議,是草船借箭還是萬箭穿心?不過是一念之間。而不去在意,也是內心強大的一種體現。

2、提升能力,用成績說話

在泡泡瑪特取得巨大的成功前,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也有過一段被質疑,不被認可的日子。以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學歷平平,沒什麼工作經驗,表情平靜,沒感染力,團隊更沒有精英。

而上市後,每一位投資人都提到:王寧性格沉穩,話不多,商業意識敏銳,且十分有遠見,是個商業鬼才。

同樣的一個人,性格幾乎也不曾改變,可就是因為取得的成就變了,風向便一邊倒的,當初的“非議”也成了“褒獎”。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樣的法則在職場上同樣適用。與其耗費巨大的精力去向別人解釋和證明,倒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能,待到華麗轉身的那一日,你就會發現,曾經的非議不過是一場鏡花水月。

3、改變自己,努力脫離現有的圈層

不知道讀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想要多看會兒書,在打遊戲的室友嘲笑你是隻會學習,不懂放鬆的書呆子;當你想要去圖書館複習,想要拉著你逛街的朋友,勸你不需要這麼用功,大學裡60分萬歲,隨便學一學就好了。

為什麼從小開始,家長對我們就耳提面命,強調考進好大學的重要性?

985,211名校的光環不僅僅是為了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些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名校的學生,看重的除了那一紙證書,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氛圍,是當你想要好好學習看書時,不會被當成“異類”。

如果你認為對的事情總是被別人非議的時候,在反省自己是否有問題的同時,也有必要去思考,你和現有圈層的匹配度。

當你苦於自己的行為總是“特殊”而又不被理解時,不如改變自己,走出現有的圈層。不論是接觸新的同事圈,還是去看看新的機會,成為主動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永遠比將自己禁錮在原地來的更有用。

所謂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畢淑敏說過,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為討別人喜歡而存在的。

這句話在職場上同樣適用。我們永遠無法控制別人在工作中滋生的非議,但我們可以掌控自己。

面對外界的評價,同事的非議,心大一些,左耳進右耳出,多關注自己,少關注別人,才是最有效的反擊

5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快本》下期要火!請來的嘉賓都招觀眾喜愛,預告中還驚現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