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街使人發瘋。
最近發瘋的是高開低走的《大秦賦》。
這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可以說是珠玉在前。
前三部,都是高口碑的良心之作,豆瓣最低評分也是8.5。
所以,儘管《大秦賦》沒有延續大秦帝國的名字。
開播之初也期待滿滿。
各種吹爆款預定。
剛開播時,豆瓣評分也不錯,有8.9。
可後續看的人越多,評分越低,現在已經掉到了6.4。
收視率也並不好。
《大秦賦》剛一開播,收視率就低至0.62。
最近更是越來越低,已經跌到了0.56。
可以說快要砸穿央八底盤。
口碑收視雙撲,主要是因為選角和劇情都不行。
眾所周知,秦始皇13歲登基,22歲行冠禮,23歲幹掉了呂不韋。
30歲發起統一六國的戰爭,39歲橫掃六國。
換句話說嬴政是在丁程鑫還在時代峰峻做練習生的年紀就當上了皇帝,
在蔡徐坤現在的年紀就除掉了權傾朝野的呂不韋,
在楊洋現在的年紀攻下了韓國,
等到跟現在胡歌差不多大的時候,已經收拾完六國,一統天下了。
可男主角張魯一,以40歲“高”齡,橫掃了始皇帝的一生。
看看這劇照,說是青春期都沒到的十三歲青少年,你敢信?
每當看到趙姬對著這樣的秦王說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我都在慶幸,還好現代醫學夠發達,拯救了一大批身患嚴重眼部疾病的患者,給了他們重新看清這個世界的希望。
母子情是代入不起了,兄妹情也許可以走一走。
最近劇情進展到22歲的嬴政加冠。
張魯一這一臉的喪氣樣,換身衣服可以直接演現代社畜被工作折磨的地久天長了。
整個人沒有一點22歲青年的精氣神,更不要提千古一帝的氣勢了。
看著像個被綁架的傀儡,毫無雄心壯志。
就這導演還覺得,自己選角選的十分到位。
他在劇評裡說自己選張魯一演嬴政,是擔心年輕演員沒有經歷,撐不起這樣複雜的人物。
還順便賣了一波慘。
大哥,嬴政是少年老成,不是老!
小演員演的秦王,也不是沒有白月光啊。
翁斐然版陰鷙孤絕的少年帝王,就十分貼合角色。
說完選角,再說劇情和臺詞。
好好的帝王專心拼事業、搞權謀的歷史正劇,整得天雷滾滾。
嬴政被囚,爹吐血,華陽太后發動政變,散佈流言說嬴政不是嬴異人的兒子,親爹是呂不韋。
按常理,都得先平息政變,保住自己和親媽的命。
再不濟也是找到親媽詢問身世真相。
可我們這款嬴政,爹媽都沒管,先衝到待確認的爹那去找真相。
那叫一個眼神痴痴,情感真摯,彷彿親爹就在眼前了。
呂不韋都否認了,嬴政還在堅持:
不要不敢承認,只要你是我爹,我願意拋棄這天下跟你浪跡天涯。
這狗血的臺詞是跟瓊瑤阿姨聯動了吧...
劇情崩成這樣,劇方仍然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通稿甩鍋一條龍。
這劇是不談戀愛、沒有小鮮肉的男人戲。
女性觀眾不喜歡。
言下之意,女性觀眾只能看懂傻白甜戀愛劇,高層次的劇她們欣賞不了。
感謝《大秦賦》劇方,讓我深刻意識到,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就拿才播完的《裝臺》來說,也沒有小鮮肉,且主線不是戀愛的男人戲。
收視和口碑都吊打《大秦賦》,
觀眾使用者畫像女性比例並不低。
同題材的歷史劇《漢武大帝》,豆瓣評分9.2,
收視率在當年也譜寫了神話,坐穩當年同時段收視冠軍的位置。
難道《大秦賦》的時候,男性觀眾家裡都沒有電視機?
反而《漢武大帝》的時候電視機瘋狂大甩賣,男性也能人手一臺了?
劇方不該反思自己嗎?
明明是劇情垃圾,把滿分試卷改成了幼兒園不及格作業。
主角張魯一當時還同時軋了三部戲,
現在卻瘋狂甩鍋女觀眾,女觀眾也太慘了。
主創團隊瘋狂甩鍋的還有《燕雲臺》。
這劇說是唐嫣產後復出的首部戲,宣傳的時候沒少營銷這個噱頭。
而唐嫣的實績也確實不錯。
白月光《仙劍三》的紫萱是經典。
手握三部爆劇,都是衛視年冠
女主收視破1劇,也有一大串。
《燕雲臺》又號稱是班底豪華的大女主傳奇劇,是唐嫣的轉型之作。
沒播之前,可以說是期待值拉滿。
可播出之後,口碑和收視雙撲。
它接檔的是李晨的《幸福裡的故事》,也不火。
但收官時的收視率達到0.684,燕雲臺一開播就給拉到了0.473。
開播前期破0.5都很難,最後集均收視率也才0.69。
豆瓣評分開分4.9,播完降到了4.7。
劇情老套,情節瑪麗蘇被吐槽。
唐嫣所謂的轉型之作,實際上還是古偶套路。
還有人質疑劇情設定不符合歷史,站在了宋朝的對立面。
可編劇蔣勝男把這些觀眾都打成是假宋粉,說他們分不清遼金元,還把評劇的人說成是嘰嘰歪歪。
講真,咱們學到的歷史,聽到的故事和傳奇都是抗遼保宋。
楊家將相關影視也是根據真實歷史人物改編演繹的。
編劇想說有自己的故事背景,心平氣和地解釋也就算了。
把觀眾通通打成“假宋粉”,還用“哭墳頭”這種詞懟他們真的合適嗎?
觀眾看劇不能評價和吐槽,吐槽就是故意黑。
這種心態真的不可取。
編劇還說自己寫這個故事初衷是想以史為鑑,探尋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原因。
可實際上,它還是瑪麗蘇古偶劇。
女主當街縱馬打翻無數攤位。
男主及時出現阻止她,打鬥之中一個對視就能猜到後面的互生情愫。
你救我我救你,還是熟悉的配方。
披著歷史的皮談戀愛,還說要以史為鑑探尋所謂深層原因。
這不是扯大旗忽悠觀眾麼?
關鍵是沒忽悠住觀眾還要發瘋罵觀眾不懂歷史,更是笑話。
主創成笑話的還有《重啟》。
《重啟》是《盜墓筆記》大IP的續作,書粉基數龐大。
朱一龍飾演吳邪,熱度不缺。
劇方的期待也很高,總投資號稱超4.8億。
可播出之後,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8.7降到了7.4。
劇情注水,邏輯混亂,被瘋狂吐槽。
甚至從第一季爛到第二季,如果說八集以前是有點失望,八集之後是失望至極。
在龐大的書粉和演員粉的支撐下,優酷和愛奇藝雙平臺網播,集均播放量6029萬。
劇情bug成這樣,這資料已經算挺好的了。
但南派三叔開始作了。
第一季8月13日一收官,南派三叔就發表了養病申明,說要停止一切工作。
這也是南派三叔一個傳統技能,一撲街就病遁。
到了《重啟2》,南派三叔“以書補劇”,改了原著設定,給劉喪加了很多戲。
劇粉和書粉鋪天蓋地的嘲諷他,為捧新人,博腐女眼球,沒有下限。
這一通操作下來熱度不錯,播放量比第一部更差。
根據愛奇藝平臺脫水計算,才3000多萬。
南派三叔更瘋狂了。
書粉質疑他魔改劇情,南派三叔直接在直播間禁言書粉。
就是罵粉絲不是人。
可之前宣傳的時候,編劇團隊可是各種營業啊。
撲街了就和我無關,不想對話,這操作也是服氣。
而禁言書粉,8月中旬還在養病停工的南派三叔,9月下旬就出現在了《皓衣行》殺青儀式上,笑得像朵花。
還順便接受了採訪,甩鍋安排起來。
畫外音就是怎麼改他說了不算。
南派三叔是監製,也是出品人之一,你說自己沒有話語權,哄小孩呢。
粉絲吐槽劇情拖沓,劇集註水,三叔繼續甩鍋:
平臺有它的想法,我想做短的,它不讓。
行吧,反正不管口碑撲,還是播放量撲,他都清清白白。
就你們這個態度,我看也是搞不出啥好作品的。
反倒是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思路,主創情緒穩不穩也成了檢驗影視劇撲不撲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