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大家好,我是今日說書人兩元

之前跟各位聊了聊《緊急救援》的幕後製作。

林超賢和彭于晏,這本是去年春節檔的電影,如今在聖誕前夕播出,本來以為有點屈才,看完之後,卻讓兩元君感覺片方又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右一 林超賢

林超賢在“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之後,已經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型別片導演。

資本也願意往他手裡面流,不像其他小導演,拍電影經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緊急救援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誕生的。

電影的目光對準了一個陌生的職業“打撈人”,官方名稱是“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到今年已經成立七十年,日常工作就是救人,然後救船或者打撈沉船。

雖然打撈隊伍名氣不大,能力卻不小,2014年韓國發生“4·16韓國客輪沉沒事故”之後,韓國沒有能力進行客輪的打撈,請的救兵就是國內的“打撈人”。

能夠完成這種任務,“打撈人”的數量不在少數,根據不完全統計,救撈系統的工作人員有上萬之多,電影再長也不能描述裡面的眾生相,林超賢所說的“打撈人”是救撈系統中的“救援飛行隊”,會開飛機還能展開救援,妥妥的小鋼炮。

男主彭于晏已經和林導多次合作,他的演技問題不大,可就是太帥了,越帥的男演員越難演出好的作品,這是條鐵規,尤其是現實題材和文藝片中,要是不信,將《樹先生》裡面的王寶強換成彭于晏,誰都出戲。

辛芷蕾扮演的是女機長,女飛行員是高度可塑的人物形象,放在林超賢手裡更是得心應手,辛芷蕾飾演的女飛行員完美契合了觀眾心目中對女飛行員的理解。

電影整體描述了四次救援任務,在裡面又夾雜了救援隊員的生活。

感情戲一直是林導的弱項,文戲在他手中總是拿捏不好,爆破戲才是他的拿手絕活,這一次資金充足,爆破戲的效果是出來了,可本來就弱勢的文戲更是不堪一擊,敘事性大幅度縮水。

《緊急救援》四個救援任務應該是連成一條線,在四次任務前後,電影中的人物或多或少應該有所成長,可看《緊急救援》卻像在看四段不連貫的短影片。

第一段故事是鑽井平臺失火,爆炸戲是十分水準,彭于晏力挽狂瀾,天上的飛機躲開鑽井平臺的架子,序幕拉開之後,魏大勳作為資深的“打撈人”忽然辭職,理由是他猶豫了,好歹也是個副機長級別的人物,怎麼會因為一次救援任務就退了。

彭于晏飾演的高謙,主線劇情都圍繞他展開,在救援任務中他是合格的,放在現實生活中,高謙這種的人物是不貼近現實的,讓人感覺高謙活在故事裡,而不是現實中。

家國天下,這是傳統的儒家思想,高謙為了救援任務能夠拋下馬上要做開顱手術的兒子,這種人物是英雄,可這種情節一次次發生,就顯得矯枉過正,昇華的感情為零。

然後是高謙和辛芷蕾扮演的“方宇凌”之前也存在彆扭的感情戲,觀眾能夠清楚感受到方宇凌對高謙的不爽,她不滿高謙的決策,在救援任務中,決策就是生命,這是根本問題,可這種衝突沒頭沒尾的開始淡化,甚至兩個人還有了點曖昧。

重複到重複,到了第四段的海上輪船爆炸,視覺疲勞出來了,如果不是在電影院,兩元君絕對會將速度開到二倍速。

舍小家為大家,林超賢想將高謙打造成救援隊伍中的孤膽英雄,想法是正確的。

如果沒有現實題材,而是林超賢憑空捏造出來的故事,《緊急救援》比起歐美製作要好上很多,爆破戲,林超賢是遙遙領先,文戲,說實話,歐美這種型別的型別片中有文戲嗎?

可有現實題材,《緊急救援》在國人眼中就有點奇怪了。

家國天下,國人眼中的英雄是多層次的,想拍出英雄電影,在中國市場上很難。

兩元君曾經思考過國內英雄為什麼不出彩,好萊塢的英雄電影卻能大行其道,僅僅是特效不如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國人不喜歡自己人變成類似的英雄,復仇者聯盟打生打死,說毀的是全世界,實際上離不開紐約那一畝三分地,大家看的是熱鬧,不會把自己代入其中,可國人自己的英雄要求就高了。

話就這麼多,再說就離開《緊急救援》的範圍了,電影是合格的,至於說好不好看,就看個人愛好了。

也感謝那些默默無聞在海上漂泊的英雄,雖然大家都是掙工資,可有些職業卻是真的值得欽佩。

19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8位頂流藝人站成一列,趙麗穎楊紫居中,誰留意楊冪迪麗熱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