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曾以《美麗心靈》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大獎項的導演朗·霍華德今年和Netflix合作,以一部反映美國南部真實生活境況的《絕望者之歌》企圖再度衝奧,影片改編自同名《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Hillbilly Elegy(又名:鄉下人的悲歌)》,是一部個人自傳以及家庭編年史。

從題材、選角、情緒催化和上映時間來看,這部影片的衝奧野心昭然若揭,甚至拉了兩位“奧斯卡欠她一座小金人”的女演員(艾米·亞當斯和格倫·克洛斯)同場飆戲,很有勢在必得之意。但作為一部自傳改編電影,它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突出,爛番茄和MTC媒體評分上的分數都很低,而觀眾的觀感分卻還不錯。

關注美國大選的人對“鏽帶地區”“紅脖子”這些詞恐怕不會陌生。這些蕭條困窘的重工業區成為了時代的眼淚,失業率高居不下卻總能左右政治走向。破敗的小鎮、廢棄的工廠、貧窮保守的白人被大步向前的時代遠遠地甩在後面,成了被遺忘的社會底層。

“紅脖子”們忠誠、堅毅,卻又固執、封閉。原生家庭是他們的信仰之源,卻又是他們悲劇的原罪,令他們泥潭深陷。他們有著波瀾壯闊的歷史和人生,但因為其複雜難解的社會問題和不可調和的階層矛盾,總是有意無意地被美國主流電影所迴避。

影片的主人公J.D.萬斯就來自於這樣的地區,是非常典型的鏽帶區紅脖子後代。他的家族本來自肯塔基的鄉村,但外婆邦妮大著肚子和心上人一起逃離窮困潦倒的家鄉,奔向俄亥俄州新的城市、新的生活,奔向那煙囪林立的鋼鐵巨獸。

然而,新生活沒有帶來新的希望。他們孕育後代,努力謀生,卻依然只能在底層掙扎求生。教育的匱乏、環境的惡劣、平等的無望、生存的艱難,令一代接著一代沉淪。現實的撕裂、階層的固化使得向上流動越來越難,“美國夢”塑造的美好前景依然被歌唱和嚮往,卻越來越難以實現,“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了他們真實的寫照。

貧窮帶來絕望,絕望滋生暴力。萬斯家的三代人都飽受這條規律的摧殘。外公酗酒毆打外婆,外婆火燒外公,這種家庭環境無力支撐女兒貝弗麗的人生。貝弗麗明明成績優異,卻上不了大學,早早地懷孕生子,以一己之力苦撐自己和一對兒女的生活,身心俱傷卻無處逃離,只能用暴力和歇斯底里來發洩,最後在毒品中徹底放棄人生。

J.D從小就生活在喜怒無常的母親陰影之下,他曾極力想要擺脫母親那種不正常的生活,但又在充斥著暴力和絕望的環境中沾染上週遭的惡習,被他本來想要逃離的那些人所同化。好在外婆在最後關頭拉住了往下墜落的他,以言傳身教喚醒他重新抓住差一點放棄的人生——如果你想要擺脫這一切,學習是唯一的機會。

J.D其實是一個倖存者,他的經歷雖然勵志,卻很難複製。他聰明,有能力,也有強大而堅定的後盾幫他樹立了一往無前的決心和勇氣,鍛煉出了堅韌的耐力和踏實的品格。所以只有他衝出了鏽帶區,打破了紅脖子的底層魔咒,實現了階層的跨越。與他互成映照的是母親貝弗麗和姐姐琳賽的人生。

貝弗麗也非常聰慧,但因為當時她的父母尚自顧不暇,僅靠自己又未能逃開心魔,底層的泥潭死死地拽住了她向上的腳步,最終只能聽天由命。她的放棄裡帶著不甘心也帶著恨,怨天尤人的情緒反噬回來,在毀滅自己的同時也傷害別人。父親的離世成為摧毀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她便陷於流沙之中慢慢下滑,掙扎只會加快沒頂的速度,於是她在自暴自棄中日益瘋癲,喪失了判斷力和理智,將自己的幸福親手擋在門外。

琳賽也沒能逃離命運,她從青少年時期就一直試圖逃出這個家,但她的逃跑方式並非是向上爭取,而是平行出逃。她能做到的只有成天和男友在一起,儘量不回家。這段逃跑經歷在長大後反而變成了她的枷鎖,讓她覺得自己對不起弟弟和媽媽,她甘願成為了這個家庭的殉道者。她沒有變得更糟,也沒有變得更好。最終她的幸運是收穫了一個穩定的家庭,卻仍被束縛在自己的階層中。比起殺出一條血路的弟弟,她的人生才更為典型。

外婆邦妮則是那個差一點成為倖存者的人,她少女時就逃離了更為貧困的鄉村,想在新興城鎮博一個未來。只是她和她的丈夫都缺乏更進一步的能力,又被時代所累,各種條件上的侷限將他們困死在固有的階層裡。好在她雖然沒有貝弗麗那樣的能力,卻有著貝弗麗所缺少的勇氣、堅定和清醒。

所以即使一直生活在看不到未來的絕望裡,她也仍舊如此硬朗、強大,有著洞若觀火的理智和說一不二的行動力。雖然她走在半道上再也無法前進,但是她可以在外孫的身後用自己僅存的一點力量擋在他和那些使他墮落的人和事之間,粗暴地推著他向前走。

原著看似是一部衝破階級壁壘的倖存者戰歌,但歸根結底是一曲家族的悲歌,更是一首獻給所有絕望的Hillbilly的抒情詩。在上一個大選年,萬斯的這部暢銷書被稱為“看了這本書才會明白為什麼特朗普會贏”,這僅僅是因為內容勵志嗎?不,恰恰是因為它裡面傳遞了一種深深的悲哀和無奈:那個平民的、貧困的美國早已被另一個精英的、富足的美國遠遠地拋在了身後,追趕的每一步都帶著血與淚,那遙不可及的“美國夢”反而讓他們在中途喪失了勇氣和信心,於是乾脆就地躺倒,任由生活崩塌腐爛。

可惜的是,電影沒能很好地抓住這一點。電影塑造的窒息感和逃離感都很真實,情緒感染力強,原生家庭之殤能引起相同經歷者的共鳴。可是這畢竟不是隻拍給相同經歷者的電影,在黨派極化的輿論環境下,大都市的人們對於保守派城鎮的生活是很難共情的,因此電影需要更多地呈現社會性的背景。

原著除了是一部成長回憶錄之外,更大的魅力體現在對“沉默的大多數”以及被遺忘地區的深入觀察,反思了鏽帶藍領無法擺脫貧窮和落魄的原因所在,有沒有用另說,但至少在當下具有極為特殊的現實意義。

影片淡化了原著中作者努力想傳達的鏽帶地區經濟政治面貌,在沒能很好地刻畫背景的前提下,濃墨重彩地將貝弗麗塑造成一個“瘋女人”,導致她淪落至此的創傷和掙扎都一筆帶過,難免讓觀眾覺得她自作自受而無法共情。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足夠力度的情節支撐,卻要強制煽情。情緒確實在某些時刻被調動起來了,卻始終飄在半空中,無法讓觀眾找到一個落腳點去充分咀嚼並釋放這種被“煽動”的情緒。

本來它的閃回拍攝方式可以很好地達到這一效果,回憶遊移在高等學府和衣冠楚楚的上等人、破敗的小鎮和茫然無措的底層人群,以及更加貧困卻風景如畫的鄉村,三點切換本可以達到極有深度的抒情效果。可惜沒有運用好,選取的幾個點不知道是因為導演的把握不夠準確還是有什麼其他外在原因,顯得有些飄和膚淺,將時代大背景的關注點侷限在了家庭內部的對峙和消耗上,導致影片停留在常規家庭倫理戲的水準。而所謂的“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能改變自己”的勵志就顯得缺乏震撼力和說服力。

萬斯的成功並非他一人之功,是一個家族數代人的掙扎求生最終孕育出的成果。貝弗麗作為中間最為重要的過渡的一環,既能體現底層人為擺脫與生俱來的貧窮所拼盡的全力,又能展現原生家庭的浸染、階級固化的鐵壁是如何令她夢碎且墮落的。這本該是一個應全力打造的多面角色。

當每個情緒宣洩點的前因後果都缺失了,演技再精湛也顯得空泛,而一個喜怒無常的瘋婆子形象在抽離了這些背景和細節刻畫後顯得單薄。雖然這個形象真的有可能像小李子的《荒野獵人》那樣,為多年求而不得的艾米·亞當斯拿下一座小金人,卻反而會令人為其感到遺憾。這也許是艾米的賭一把,不惜增肥扮醜,但這種執念卻格外令人心疼。

不過倒真希望格倫·克洛斯能因外婆一角拿下最佳女配角。外婆這個角色沒有母親那個角色的社會意義重,她主要承擔了一個“救世主”的任務而且完成得很好。電影中對她的塑造也是相對完整的,這是一個當初能力有限而沒能救下女兒的母親,在病床上反思自己的半生,決定在人生暮年拼盡最後一口氣去救下自己尚有希望的外孫。這是電影唯一記憶閃回的作用完全起到效果之處。而格倫的表演剋制,找準了這個角色的精髓所在,對角色的還原度高到令人髮指,也避免了艾米那樣的用力過猛。

下圖為現實中的外婆

在今年衝奧電影集體疲軟的情況下,這部映射了底層白人生活卻有些避重就輕的電影,即使刻意弱化了某些東西,至少還是體現出了時代變革下幾代人生活的變遷,以及被階層束縛的個體的掙扎奮鬥,特別是家庭的羈絆還是很有些可圈可點之處。這樣的視角,有總比沒有好,但是可以更好。這是真實存在的人間絕望,值得一個國家和它所有的人民去認真面對和思考,而不應該只是導演和演員拿來衝奧的踏板。至於其中過於明顯的指向和刻意的討巧痕跡,我不知道奧斯卡現在還吃不吃這一套,但經過了如此魔幻的一年,一切都很難說。

17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胡可在家太真實,美顏濾鏡下卻仍舊暴露黑眼圈,真該好好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