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劉鎮偉負責製片業務的世紀影業歇業之後,他也變為一名“自由人”。1987年,鄧光榮和哥哥鄧光宙成立了大榮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對劉鎮偉的才華很是欣賞,於是便力邀他加盟公司。
當時劉鎮偉向鄧光榮提出了一個建議和一個條件:一是“大榮”改組為“影之傑”,二是要公司支援他坐上導演之席,並拉來被“新藝城”、“永佳”炒了魷魚的老友王家衛幫助自己。
因此,劉鎮偉的導演處女作,也是“影之傑”自更名後的首部作品便於1987年問世,它就是《猛G差館》,臺灣名叫《魁星踢鬥》。
電影講述了某警局警員金麥基(張學友飾)與搭檔孟超(許冠英飾)與幾十年前因為戰敗在此切腹自盡的日本大佐三宅一生(左頌升飾)之行屍展開大戰的故事,其上映之後,以低成本輕鬆賺取了超過千萬港元的票房成績,也一炮打響了“影之傑”之名氣。
《猛G差館》的成功,儘管藉助了當時靈幻喜劇片之東風,但劉鎮偉也很清楚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照本宣科模仿別人是無論如何行不通的,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和王家衛設計出將片中的大反派三宅大佐變成了身披斗篷、青面獠牙的“吸血鬼”。
而鍾髮飾演的道士鍾發白雖也用上了雞血黃符桃木劍,但在關鍵時刻卻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最後甚至落了個自身難保的結局,從這點上,也足以說明劉鎮偉欲透過本片走出一條與洪金寶、劉觀偉的靈幻片截然不同的“中西混搭”的新路子。
在降屍方面,其情節也足夠妙趣橫生,它不僅“煞有介事”地交代了“大蒜辟邪”、用棺材釘釘住吸血鬼的心臟四肢這樣的“技巧”、後來又把“魁星踢鬥”也引入進來,雖然其合理性有待考證,不過倒是讓整部片子熱鬧豐富了不少,此外樓南光被幾個“鬼王老千”戲弄的一場戲,也拍得頗為精彩。
不過要說到全片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幕,當數張學友和許冠英在牛場被殭屍重重圍住後,不得不將自己也偽裝成殭屍以突出重圍。數年後,英國拍了部《殭屍肖恩》,其中也有一段類似的情節,很懷疑此處的靈感,正取自劉鎮偉的這部《猛G差館》。
在主角方面,影片最讓人驚喜的是飾演金麥基的張學友,他原本並沒有任何武術底子,但在拍攝打戲時卻堅持親身上陣不用替身,將一套劍術動作耍的虎虎生風,異常瀟灑,可見張學友除了唱功了得之外,身手也十分敏捷,或許正因如此,後來王晶才會找他演出《鼠膽龍威》裡的功夫巨星龍威吧。
從本片起,導演劉鎮偉也開啟了自己的“客串龍套”生涯,並直到《大話西遊》中的菩提老祖時達到了最頂峰。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張學友飾演的“金麥基”本來是劉鎮偉為王家衛取的編劇筆名,但是後來王家衛卻並沒有採用。
一年之後,原班人馬又繼續推出了該片續集《猛鬼學堂》,玩得比首集更天馬行空,上映後照舊收穫了百萬票房,不過其後劉鎮偉也很快離開了影之傑公司,並分別與不同電影公司合作,更接著推出了一系列以“猛G”為字頭的同類靈幻片,其實這一切源自《猛G差館》的成功所帶給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