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膽又肥了。
但有些歡喜,不得不說;有些憂慮,不吐不快。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少年的你》剛一上映,就有很多人直指IP有抄襲東野圭吾的嫌疑。
《少年的你》又名東野圭吾作品集
憂慮的是,當反抄者無差別攻擊電影和演員後,大批粉絲趕來對線。
在一次次撕逼後,對話重點,逐漸偏離了反抄本身——
你懂再加工嗎?你懂抄襲和融梗的區別嗎?
如果《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不拍成電影
中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狗屁《白夜行》
???
擦去滿頭問號,今天就來聊聊,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出演涉抄作品的演員?
又如何更好地發聲。
關於這部電影,現在有三種極端聲音。
一是書粉,不認為原小說有抄襲,只是正常“撞梗”、一般“融梗”、誠心“致敬”。
二是粉絲團體,承認原著抄襲,但認為片方經過很努力地改編,電影與原著已經是兩回事。
三是極端反抄者,認為從片方到演員都有罪,都得挨個拎出來罵。
先來看看原小說是怎麼“致敬”的——
飄飄放個梗概,大家來猜猜,這是什麼作品。
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
不不不,這正是電影《少年的你》原小說中的高潮衝突。
這部電影改編自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影片殺青於2018年9月,經歷了多次改檔、撤檔後,終於在一年後上映。
本來是好事,但迅速有網友指出原小說有多處與《嫌疑人X的獻身》相似的地方。
圖片僅為撞《嫌疑人x的獻身》部分
還扒皮作者玖月晞幾乎每部作品都涉抄,前幾年就常被網文圈輪撕。
並放出疑似她本人的聊天記錄——
咳咳,致敬經典的事,能叫抄麼?
這麼看,這本小說似乎不像書粉說的那麼清白。
那麼,經過電影改編後,它又是否做到了粉絲口中的“兩個作品,毫不相干”呢?
電影的改編力度很強,很努力,基本跳出了現行法律界定抄襲的範圍。
但,卻有一種無可迴避的熟悉感。
影片保留了小說基礎的人物關係,一暗一明的男女主,相約要一起站到Sunny下,以及一個懷疑他們、最後又想幫助他們的警察。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也誠如一些人辯白的那樣,在電影設定中,男女主的性格設定完全不像“雪穗、亮司”。
女主陳念,善良而無奈;男主小北,智商也不高。
可,為什麼依然感覺很熟悉?
這就好比男主憨厚木訥、女主靈巧聰慧的配置,你並不會想到郭靖黃蓉。
但,當他們的情感思維是“允許你再找妻子,但她必須是xx,因為她是真愛你。允許我死了你來拜我,但不能帶她來,因為我畢竟還是很小氣”。
寫他們愛意呈現方式,是通過第一次反抗師父“xx不是小妖女”、幫男票拜師學藝、全天下都說他笨但女方就是覺得他很好……
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是很金庸式的。
而電影改編不論多努力,整體的思維,也都很日式。
幾個街頭混混,綁了陌生女孩和男孩,只為逼二人接吻。
有獎競答:你願意相信這是日劇,還是中國某山城發生的?
電影中,有一個不惜降職也要幫助嫌疑人,甚至最後詐謊、誘供,才騙出女主真實反應的警察。
請問這是不是中國產片常見情節?
電影淡化了小說近乎粗暴蠢笨地複製《白夜行》描述男女主為“共生關係”的段落。
但,痴迷過這些概念的人,不管他們是去太陽下散步了,還是去仰望星空了,多多少少都會覺得熟悉。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這種熟悉,是多處刪改後,依然無可迴避的“連續性因果”造成的。
包括男女主愛意以“共犯”形式完成最高呈現、影片高潮主要衝突——
女主殺人後,男主同樣替她拋屍、頂罪、裝作和女主不認識。
頂罪手法也都是靠襲擊陌生人、造成實質犯罪,去鞏固警察的相信。
跟著,又都通過大膽騷擾女主,主動引起警察注意。
隨後一口咬死接受審判,不翻供,上訴。
《嫌疑人X的獻身》
使得男女主的對案,徒留“咬死為對方”的情緒,感動觀眾;摒棄了“包庇犯罪”的案情邏輯,使人聯想原作。
這也更單純,拙笨,更“少年”。
再加上,導演的運鏡很牛,全程懟大頭,很會拍人物。
純用鏡頭語言渲染情緒,取代劇情的重要性。
兩個小演員的表演也很好,周冬雨有突破,易烊千璽則太驚喜!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高明的改編。
電影目前的整體劇情,我認為已經和抄襲無關。
只是會令常看日劇、看過東野圭吾的人,有熟悉感。
這熟悉感,是無罪的。
但,我很厭惡,沒錯,是非常厭惡粉絲以電影改編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心血不斷駁斥反抄者……誠然,這努力及成果,大家也看到了,但初衷呢?
這麼努力,難道是為了讓中國電影雄於亞洲?
抑或是對東野圭吾的人道主義關懷?
都是為了讓這部已經投入精力的電影,能更好地上映好吧。
書粉和粉絲的觀點談了,那,對於無差別去攻擊演員的呢?
飄飄倒認為,不可以這麼粗暴簡單。
這不是護著演員,而是,現狀是,一旦你盲目去攻擊演員,你就失去了反抄者的理智立場。
首先,國內觀眾在針對出演涉抄作品的演員時,總是很雙標。
例子屢見不鮮——
2016年,日本推理大神島田莊司在微博爆出一串連環抄襲案:
經典中國產劇《少年包青天》抄襲《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實際不止抄了這本),《金》又抄了他的代表作《占星術殺人魔法》。
現在《占星》的正版書已經普及
讀者們就不會這麼寬容了吧
然而他想得太美好,僅是在他這條微博下,就有很多人無法抑制的、一邊不痛不癢地說是抄了,一邊拼命表達自己對《少包》的熱愛。
甚至無理狡辯、貶低原書,完全沒想過這對原作者是怎樣一種傷害。
中國產偵探喜劇最好看的沒有之一
日文是不是抄襲了中國漢字?
這本書看不下去,少包良心劇啊
包括抄襲日漫《月光館物語》的《紅蘋果樂園》、抄襲日劇《麻辣教師GTO》的《十八歲的天空》、抄襲《最後之舞》的《王子變青蛙》、抄襲《老友記》的《愛情公寓》(現在還出了第五季)……
也都成了主演們的代表作,觀眾心中白月光。
除了這些老戲,近年涉抄IP改編,風評也很兩極,基本就是演員演技受到一定認可的,自己喜歡的、有濾鏡的,不罵。
針對如劉亦菲、楊洋這類演技一直被詬病的演員,敢演涉抄作品?
狂罵。
說到底,一些人反抄的標準就是——
自家的房子塌沒塌。
如此反抄,是怎麼都不會有結果的。
另一個我認為粗暴罵演員,會使反抄行為喪失理智的原因就是——
普羅福斯其實很難得知,演員們到底知不知道ta接下的本子是涉嫌抄襲的。
如果不知道,狂罵似乎沒理由。
陳道明、周杰、李冰冰、陸毅、范冰冰等奉獻了精彩演技的演員,可能會知道《少年包青天》幾乎每個案件因果都是抄襲日本的嗎?
應該不知道?畢竟整個劇本嫁接很完美,當年網路又不發達。
應該知道?畢竟第一部時就被批了,攝製方也有迴應,第二部編劇咬牙寫了幾個案子。(但依然有抄襲,唉,這樣直面“中國產經典影視劇”真的很痛苦其實)
在借用時,正是考慮這本漫畫在日本比較成功
而在國內知道的人並不多
《少年包青天》百度百科
似乎怎麼都說得通。
這裡面又涉及到:演員是壓根不知道、是出演前知道、還是播出後才知道……
所以真的很難界定。
就像很多網友都認為,易烊千璽曾經推薦過《白夜行》小說,就應該發現有抄襲,他是知抄演抄,理應受到攻擊。
但我們也看到了,電影所呈現的故事,這種感覺是很薄弱的。
電影劇本還將整體重點轉移到“反校園暴力”,後期幾乎零宣發,主演也只微博發了反霸凌的話題,沒有像某仙俠劇那樣大肆宣傳IP。
似乎不能僅因為演員看過《白夜行》判定什麼?
可,網路反抄沸沸揚揚,知名經紀人還爆料:演員陳坤曾因小說涉抄、拒演過這個作者的作品。
要像粉絲那樣,咬死說演員完全不知道,似乎也只是靠想象、無腦護。
雖然我也能理解粉絲目前的心理——
自己愛豆第一部賣演技、表現不賴、跳出粉圈面向福斯的電影作品,根源卻似乎很不光彩,能不抓狂麼。
但不斷下場對線,並不能真幫到愛豆,畢竟這不是反抄者的錯。
那什麼才是有用的呢?
我認為,暫時不下任何猜測性結論、單純科普IP相似段落,才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因為,知不知道,不是重點;
在不在乎,才是。
今天晚上,電影導演曾國祥首次迴應關於原小說。
稱:“原小說只看過一遍,就放到了一邊,至於東野圭吾那本真的沒讀過。”
似乎完美甩掉?
可,購買IP只看過一遍,就丟給編劇大刀闊斧地改,還真是很輕易啊。這麼輕鬆,那也只能說風險是自己應該承擔的。
實際上,不論片方知道原小說涉抄與否、也不論演員知道與否。
這件事歸根結底的迷惑就是,為什麼。
為什麼這麼不重視?
為什麼這樣的事,屢次出現?
為什麼這些原小說作者都是一早就有這方面爭議的,有的甚至因抄襲被小說網站通報警告過,卻似乎無關痛癢?
是這個竭澤而漁的網,越縮越緊了?
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包裝到認不出來?
還是,認為這樣的麻煩和爭議,本身就是一種噱頭,一種宣發?
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很多不該獲利的人,因此獲利了,在這個利益鏈裡,任何獲利者都應該承擔其丟掉責任的風險。
所以我認為在不盲目的前提下,理智的反抄,是好的。
如果片方覺得很麻煩,那就對了。
如果演員覺得很後悔,這就好了。
如果有哪一次,片方賠到去告小說作者(在法律上這是絕對正當維權、且受保護的)那就成功了。
今天,一個同事發了一句話,讓飄飄無比敬佩且感嘆。
佩服她的理性、強大共情,以及感嘆這種原本不必要的羞恥感。
能讓誠意滿滿的團隊,不再費力不討好。
能讓喜歡演員、喜歡導演風格的觀眾,不再帶著負疚去看,這樣不好麼?
事實上,近期真的看到一些讓人歡喜的變化。
像經典言情小說《十年一品溫如言》剛剛立項影視化,就有大批網友曝光它多處撞梗一本韓庚、金希澈的耽美向同人小說。
圖源微博,未盡錄
爭先搶餅的粉絲,也有了慢慢觀摩的理智。
這其實已經是進步了,雖然,這條路,我們要走的還很長很長。
最先要克服的,居然是自己心底的喜歡。
可悲,可笑,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