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做節目以來,最開心的一次殺青!”當談及《跨次元新星》收官的感受,吳井能這樣說。
作為節目的總導演,從專案研發到正式收官的一年多時間裡,吳井能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嶄新的創作物件、技術的艱難研發,虛擬偶像選拔幾乎是一個未知領域,讓有著豐富真人秀和音樂選秀綜藝經驗的吳井能感受到了壓力,“每次聽到自己心臟‘裂開’那一瞬,就是緊急備案誕生的時刻。”
從一開始亮相的虛擬人物被頻頻吐槽,到如今口碑翻盤吸引大批觀眾追看,不少網友在“真香定律”的支配下對節目原地轉粉。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探索了虛擬文化與綜藝結合的創新模式,讓大眾直觀感受國內虛擬偶像行業的真實現狀,為當下市場和觀眾帶來了一場二次元偶像選秀的先鋒試水。節目收官之際,筆者對話了節目總導演吳井能,深挖這檔節目能夠成功圈粉的原因。
真實化呈現解決二次元綜藝沉痾,沉浸式體驗精準觸達Z世代在中國,二次元仍是一塊待開發的璞玉。據艾瑞資料顯示,2019年,國內二次元使用者規模約3.32億人次,2021年預計將突破4億人。同時,隨著主力受眾“Z世代”經濟逐漸獨立,消費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虛擬偶像行業的商業價值不斷被抬升,預測將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市場紅利乍現,使得資本紛紛進駐。但吳井能十分清楚,二次元選秀綜藝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國內二次元市場體系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不完善,導致二次元文化仍停留在小眾圈層。這也就意味著,相較其他選拔類節目,二次元選秀綜藝無論是群眾基礎還是話題熱度都是相對薄弱的。
如何透過節目內容精準觸達二次元受眾,甚至形成破圈傳播,成為擺在吳井能及其團隊面前的頭號問題。最終,團隊把重點放在了虛擬人物的“成長”上,讓觀眾跟隨節目內容,見證從技術到情感等多項“沉浸式”成長體驗。
一方面,節目真實展現了把虛擬技術應用在節目製作行業中的“探索過程”。節目中畫面時常切到後臺工程師隊伍中,他們有時因為畫面的卡頓而緊張忙碌,有時會直接吐槽人物穿模這樣的技術瑕疵,這些日常工作的片段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瞭解虛擬人物的視窗。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發現工程師和選手之間產生了情感聯結,也會發生一系列逗趣的事,這些內容輸出給觀眾其實是有意義的。”吳井能說道,如果觀眾從前期開始追的話,可以明顯看到我們的進步,“越到後面,畫面品質會越流暢,技術也愈加精進,相反觀眾也會對這些‘不完美小孩’產生感情,這其實都是成長”。
另一方面,節目十分注重虛擬人物與觀眾間的情感連結,打破大眾對二次元的固化認知。公演衝刺舞臺,寐魚和顧城演唱了歌曲《需要》,伴隨著歌聲“情話紙條”從天而降,其中一張飄落到擴列師小鬼身上,這張“天選紙條”給他帶來滿滿的感動,“在不同的次元,我們愛著對方,是節目讓我們更接近了。”
《跨次元新星》成功搭建了跨次元溝通的語境,讓二次元和三次元在互動中碰撞出火花。就像節目主持人張大大說的:“打破次元壁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每一個人心裡的那份相信,當你相信的時候,次元壁就破除了。”
有槽點、有遺憾,直面不完美是創作初衷“一邊看節目一邊尬到腳趾摳出一棟別墅,可就是笑到停不下來”、“打工人想抗憂鬱的話,可以去看《跨次元新星》”……吳井能經常翻看網友的評價,甚至絲毫不介意節目被當作喜劇來看。
其實,對於操刀過《明日之子第三季》《花樣姐姐》《演員的品格》《天籟之戰》等熱門綜藝的吳井能而言,《跨次元新星》實在不能說是完美,甚至有許多槽點,“不同於真人秀,虛擬偶像在人物塑造和內容把控上都有難點,需要許多技術支援,一旦技術不過關,那就會產生很多突發事件”。
節目在前期因為“翻車場面”引起了不少吐槽,但節目組沒有刻意規避技術失誤,反而加入了吐槽的隊伍。節目的“故障擔當”寐魚,首秀就出現了卡頓,後來一個跟頭把自己腦袋翻掉的“名場面”,更引來網友爆笑吐槽。但節目組沒有將這些片段“一剪沒”,反而將工程師一邊修復一邊笑到不能自已的畫面放到正片中,通過後期大方“自黑”。
如果站在製作層面,這些內容其實可以剪掉,再重新包裝,給觀眾呈現一個完美的舞臺,但基於創作初心,吳井能沒有這麼做。“既然它是國內首檔二次元選秀節目,那就應該讓大家瞭解到國內虛擬偶像行業的真實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在吳井能看來,“這就是國內虛擬偶像行業的現狀,我們並不想回避它”。
透過對技術不斷改進和除錯,及對內容反覆調整和細化,《跨次元新星》從第一期公演舞臺開始,也有了質的飛躍。總決賽舞臺上,六強選手在舞臺上展示了自己的全部能量,寐魚帶著“神兵寶劍”為冠軍而戰,《不服》充滿熱血與力量;顧城的《你的愛》,用溫柔直擊現場所有人的心;DM兄妹默契非凡,讓小鬼忍不住調侃“你們是二次元的鳳凰傳奇”;PAPA拿出殺手鐧,一首《PAPA是冠軍》瞬間炸場;“秋火cp”帶來《櫻花飛舞時》,讓現場充滿甜蜜的氣氛;留歌身穿黑色斗篷帥氣開演,《你?無聊至極!》舞臺科技感滿滿,最終以169度電力值捧走了“次元星杯”。
“從選歌、找最合適的音樂製作人,到和舞臺組導演、動畫團隊一起構思新的視覺效果,全部都遵循6位選手自己的意願,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都會盡力去實現。”吳井能說到。
有豆瓣網友在第9期節目播完後,將早前給出的2星改為了4星,“被網上吐槽吸引過來的,本來想當喜劇看看,沒想到追到了最後一期。雖然節目有很多槽點和瑕疵,但這不就是國內真實的二次元嗎?”
將“不完美”呈現在觀眾面前,《跨次元新星》讓大家真實瞭解到技術的侷限,進而對二次元虛擬人物給予更多的包容。直到現在,吳井能都記得節目後期導演說過的一段話,“感謝這些藝人和這個導演團隊,在虛擬行業還是一片漆黑的時候,讓《跨次元新星》成為照亮行業的第一道光。”
從“真人秀”到“次元秀”,始終在拓寬綜藝節目邊界前段時間,“BBC News中文”推薦了《跨次元新星》,在肯定了節目題材創新的同時,更指出“節目的推出不僅讓跨次元文化走進大眾視野,向用戶傳達虛擬人物勇敢、自信、真誠以及不斷提升自己的積極價值觀。”
吳井能從綜藝市場和觀眾兩個層面來理解節目所傳遞出來的價值。
從綜藝市場來看,《跨次元新星》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創新性節目,無論是型別、題材還是節目呈現的技術水準,都是市面上前所未見的新物種。吳井能希望透過這檔節目,綜藝人們能重拾挑戰新題材的勇氣,而不是在熟悉的創作環境內重複消耗自己,“主創團隊裡也有很多行業大佬,他們都有各種大IP綜藝經驗,但他們願意把自己規整為零,帶著一顆赤誠之心投入全新題材,這才是綜藝人的初心”。
而站在觀眾角度,她希望節目能夠架起三次元與二次元之間的溝通橋樑,“不奢望能徹底擁抱,但至少可以心懷理解”。如果是在三次元的世界裡,一箇中年壯漢喜歡“萌萌噠”的東西,可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但放在二次元中,一切似乎就是理所當然。“這檔節目就是希望生活在三次元的人可以逐漸開啟心窗,去看一下那些熱愛二次元的人,他們的赤誠之心。”
從旅遊類綜藝《花樣姐姐》,音樂類綜藝《天籟之戰》,再到選拔類綜藝《明日之子第三季》《跨次元新星》,從“真人秀”到“次元秀”,從“棚內秀”到“戶外秀”,在綜藝領域不斷探索和先鋒試水,無一不體現出吳井能及其團隊的果敢態度和獨到眼光,但吳井能認為,這只是愛魚文化所有小夥伴的必備技能而已。“我們都不喜歡那種一成不變的工作,因為不同的內容真的會給到自己不同的體驗和鍛鍊。”
放眼國內外市場,5G時代的到來為虛擬人物帶來了更多機遇,虛擬人物和內容的緊密結合無疑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頭號趨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跨次元新星》的誕生為綜藝行業開創了一條全新賽道及參考範本。而對愛魚文化而言,則是其在擅長的真人秀綜藝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製作版圖拓展至虛擬偶像行業的一次重要嘗試。
— THE END —
作者 | 木眾
編輯 | 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