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899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

書中有一個關於夢的很重要觀點,那就是在人的清醒意識下面,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活動,它就是潛意識。

弗洛伊德

圍繞著潛意識理論,很多電影人都進行過研究與探討;由此,也誕生了一些經典的影視作品。

像今敏的《紅辣椒》,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以及埃裡克和麥卡伊共同執導的《蝴蝶效應》都是傑出的代表作品。

但要說到最有名,影響也最為深遠的恐怕還要屬《盜夢空間》。

這部電影,於2010年上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

距今已經快十年,算是一部老電影了。

它在豆瓣評分為9.3,位於TOP250排行No.9。

評價很高。

這就體現了諾蘭的高明之處。作為一個商業片兼藝術片導演,他一直都知道怎麼權衡這兩者關係,以此來保證電影的深度和票房。

這部電影是很燒腦,但因為它非常規的敘事方式,和讓人驚歎的實體特效,還是讓大部分觀眾接受並認可了它。

克里斯托弗·諾蘭

同時,也因為導演的非常規敘事方式,以致在電影情節上留下了很多空白。

這是電影內容備受爭議的根源。

(這個鍋給導演背)

今天我們就對這些爭議,一一作答。

基本劇情

電影劇情主要圍繞著一群通過偽造夢境,竊取人物內心祕密的盜夢者展開。

小李子飾演的柯伯是一名傑出的盜夢者。

他和夥伴亞瑟等人,在一次針對全球第二大能源公司負責人齋藤的盜夢計劃中,因為受柯伯內心對映的妻子茉兒影響,以及齋藤提前察覺,導致任務失敗。

卻因此被齋藤反過來威脅,他抓住柯伯渴望擺脫通緝犯身份,結束逃亡生活回到美國孩子身邊這一心願,迫使柯伯答應替他幫一個人植夢。

這個人就是齋藤公司的競爭對家,全球最大能源公司的唯一繼承人羅伯特·費舍爾,齋藤要求柯伯在他內心植入解散家族公司的念頭。

為了成功植夢,柯伯在原有夥伴亞瑟的基礎下,又招攬了築夢師阿德妮,偽裝者艾姆斯,以及藥劑師約瑟夫組成了任務團隊……

爭議一:柯伯給費舍爾構建的夢境到底有幾層?

這裡是電影裡爭議最多的地方。

很多人都認為在這個計劃中,應該有四層夢境。最後柯伯和阿德妮去的那個地方,應該就是第四層夢境。

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應該是三層,最後一次柯伯和阿德妮去的地方應該是limbo,並不是第四層夢境。

通過電影前面我們知道,如果想要構建夢境,就必須有一個做夢者。夢中夢,也是如此。

在植入夢計劃中,第一層夢境的做夢者是藥劑師約瑟夫,他也是第一層夢境的守護者。

因為他本人多喝了一杯空姐給的香檳,以致於在第一層夢境中因為潛意識裡的尿意讓天空下起了雨。

這是諾蘭給觀眾的小幽默。

第二層夢境的做夢者是亞瑟,同樣,他也是第二層夢境的保護者。

而第三層夢境的做夢者是偽裝者艾姆斯。

但到了所謂的“第四層夢境”,卻沒有做夢者。

(第三層夢境裡費舍爾休克,齋藤身亡,根本沒有人來做夢)

所以,柯伯和阿德妮去的並不是第四層夢境,而是意識的邊緣limbo。

說到這,可能又有人會問,進入limbo,不是會喪失自主意識以及忘記回去的辦法嗎,可為什麼柯伯和阿德妮兩人卻十分清醒?

要想解答這個疑問,實際只需要認真回想一下每個進入夢境的人。

首先是這個築夢團隊成員,因為他們是主動且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入夢境的,所以這些人從一開始就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務,並能夠將計劃實施。

然後反觀迷暈被動進入夢境的費舍爾,因為是失去意識進來,所以在第一層夢境和第二層夢境裡,他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做什麼。

但是到了第三層夢境,這是他主動要求並且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來的,所以在這層夢境裡,他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所以,我們就能得出結論,如果是有意識地入夢,那麼就不會失去記憶。

相反,如果是沒有意識,就會失去記憶,會不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在第三層夢境中,齋藤是在這層死亡後,因為鎮靜劑藥量過大,意識才跌進limbo。他是被動進來的,所以,他忘記了一切,連通過自殺就能回到現實也忘記了。

但柯伯和阿德妮卻是主動進入limbo。

(柯伯和妻子茉兒兩個人是探索夢境的先驅,在電影裡,也只有他們兩個人意識清醒的到過limbo ,所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柯伯有帶阿德妮主動進入limbo的能力)

所以,他們還記得自己要找到費舍爾,找到齋藤。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要問,那為什麼在電影開頭和結尾,柯伯找到齋藤時,也失去了記憶?

這個問題實際就恰好證明了我們剛才的推論,柯伯當時是帶著傷,暈倒在海邊的,所以他是無意識進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柯伯會失去記憶的原因。

綜上幾點,我們不難得出電影只有三層夢境的結論。

爭議二:第二層夢境中,那個費舍爾的叔叔彼得是艾姆斯偽裝的嗎?

並不是,這個彼得只是費舍爾內心的對映。

在第一層夢境中,植夢團隊將費舍爾綁架。

艾姆斯偽裝成彼得,經過一番“交心”,在費舍爾心裡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團隊又強迫他說出六個數字密碼,這個密碼,也是第二層夢境的重要符號。

到了第二層夢境,費舍爾已經失去了第一層夢境的記憶,但團隊又不斷強化那個六位數密碼:女郎搭訕留下來的電話號碼,還有房間門牌號。

激發他潛意識裡對叔叔的懷疑。

內心的對映就在第二層夢境裡變為了“現實”。

團隊植夢,就是靠這三層夢境不斷深化,使得最後那個解散家族企業,就水到渠成的變為了費舍爾內心最深處的潛意識。

爭議三:影片的最後,柯伯在現實中有沒有回到孩子身邊?

在電影中,每一位築夢師為了把夢和現實區分,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圖騰。

而柯伯的圖騰,就是一個陀螺。

轉動陀螺,如果它能停下來,就是在現實。如果不能,那就是在夢裡。

電影的結尾,他回到了孩子身邊,順手又轉了那個陀螺,直到片尾結束,陀螺都沒有停止。

這是諾蘭故意留下來的一個疑問。

目的就是為了激發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興趣。

不過這個爭議,並不難決斷。最後柯伯,應該是回到了孩子身邊。

理由有好幾點,一個是戒指論。就是在電影中,柯伯凡是在夢中出現,手上都會戴著戒指。但在現實,卻沒有。

另外就是孩子。

電影裡,柯伯曾多次回憶孩子,但他們都沒有回過頭讓觀眾看到臉。這個柯伯也解釋了,就是他無法複製他沒有見過的事物。

但結尾,兩個孩子都回頭了,露出了臉。

除了以上兩個點,還有一個最有力的證據,那就是來自柯伯岳父的扮演者一段話。

就是他曾經拿到劇本,因為分不清夢與現實,而去問諾蘭。諾蘭就告訴他,凡是他出現的場景,就都是現實。

而柯伯回家的那一幕,岳父就在他身旁。

爭議四:諾蘭通過這部電影,究竟要表達什麼?

關於這部電影的主題,實際通過分析柯伯這個人物,就能知道影片要表達的就是家庭與父愛。

這也是諾蘭自己想要抒發的情感。

作為一個導演,常年待在片場,於家庭於孩子,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虧欠。

《盜夢空間》,更像是諾蘭自己構建的一個夢。裡面所有的情節,就是他導演生活的對映:其中柯伯是導演,築夢師是製片人,偽裝者是演員,費舍爾是觀眾。

除了電影內容爭議,《盜夢空間》在電影本身上還陷入了一個更大爭議,那就是涉嫌抄襲。

這也是諾蘭備受質疑的地方。

我們前面提到過探討潛意識的電影作品,其中有一部是今敏的《紅辣椒》。

諾蘭就被指涉嫌抄襲這部作品。

到底是與不是,還需要雙方詳細認證。不過可惜的是今敏大師已經不在人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胡可晒出安吉和小魚兒洗漱背影,兩兄弟穿著緊身褲,大長腿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