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針對觀眾們利用富大龍在《國家寶藏》中飾演的嬴政一角來踩《大秦賦》。為此,富大龍老師親自在微博寫了一封長文來澄清,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把整個長文都讀完了,富大龍老師確實是一個有演技、有藝德而且還坦誠的演員。
不過富大龍老師其實也留了個心眼,他大部分篇幅都在肯定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而《大秦賦》的質量如何,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每一部,各司其職,追求的就是大同而不相同。”
我個人覺得這是因為:第一,《大秦賦》還沒播完,作為相關人士現在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不嚴謹,容易被打臉;第二,富大龍老師可能並沒有怎麼看《大秦賦》,所以也不好評價。
但即便富大龍老師儘量站在正面的角度來為《大秦賦》背書,這也也無法拯救《大秦賦》已經崩壞的口碑。
《大秦賦》的問題並不是單單隻在於張魯一飾演的秦王與觀眾的認知相差甚遠,而在於選角水平差異太大、劇情拖沓以及未能平衡主線和支線劇情的關係,這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趙姬這個角色所承擔的大量戲份。
首先,飾演趙姬的這個演員或許在其他地方演技不錯,但很顯然她和這部劇完全不搭,她的戲份總讓我有種穿越劇的感覺;
其次,臺詞功底很差,或許是為了迎合演員,然後把臺詞全部改成了大白話,可這就完全喪失了歷史劇的厚重感。要知道前三部大秦的臺詞,怎麼都會帶點文言;
再次,飾演趙姬這個演員的年紀太年輕了,才38歲,要知道張魯一40歲。可以說後期嬴政親政之後趙姬這個角色完全可以找個老一點的演員,38歲飾演40歲的媽,這不是單單靠演技就能拯救的設定;同理,對張魯一也是如此。
最後,趙姬的戲份太多了,到了50多集的時候(總共78集)還沒開始滅國,而且還在墨跡要不要把趙姬接回來以成全秦王的孝名,以便秦軍師出有名。這理由也太牽強了,這是戰國末期,不是春秋,打仗不需要那麼多理由。六國如果想合縱攻秦,由頭多得很,少一個趙姬不妨礙他們抱團。關鍵是秦國的軍事和外交夠不夠強,用縱橫裡面的一句臺詞: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
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劇情完成了三分之二還沒開始滅國,開畫之前,應該沒有觀眾能想到吧。不是說不能演宮鬥,秦始皇也可以有另外的演繹(陳凱歌的《刺秦》就是先例),可關鍵主線和大秦帝國的魂得把握住吧:那就是著力塑造秦國曆代君臣勠力同心,渴望東出,一統天下的志向和謀略。
很顯然,《大秦賦》沒做到這一點。
可我也不想拿富大龍飾演的秦始皇和張魯一相比,因為富大龍老師的表演才10幾分鐘,而且是舞臺形式,這跟一部長篇電視劇沒有任何可比之處。很多人我猜都知道這點,但無非是藉著捧一踩一來宣洩情緒,博取眼球和獲得流量。
目前《大秦賦》豆瓣6.3的評分的確有觀眾被帶節奏打低分的嫌疑,但不管怎麼洗,這部劇都無法跟前三部比。以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評分在7.0左右,是一個比較公允的分數。
自媒體的確放大了觀眾對於影視作品的好惡,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對作品的評價不那麼公正。但對於創作人員來說,應該要學會批判地去接受觀眾的意見。畢竟,沒有觀眾就沒有表演。
你可以說觀眾的審美不行,可觀眾的審美都是被以往的優秀作品所塑造的,而你是否想過如何用一種恰當的方式去教育並提升觀眾的審美呢?
相關內容: